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 范蓓蓓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作者:范蓓蓓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建筑工程行业也迎来的快速发展的春天。
        山东普兰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省潍坊市  261021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建筑工程行业也迎来的快速发展的春天。结合目前国内土木工程建筑活动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来看,其依然存在施工技术规范性不强,控制不合理以及施工效率较差等问题。为了进一步阐述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与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本文首先介绍了土木工程与混凝土施工的概念与特征,又结合实例针对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展开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1土木工程与混凝土施工的概念与特征
        1.1土木工程行业的概念与特征
        土木工程作为一项具备社会性、实践性与综合性的工程项目领域,其在活动中不但会涉及大量的设备、材料、方案管理工作,还需要对于人员进行调配,以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与价值。在设计、养护与管理过程中,每一个运作细节都会影响到项目建设水平,进而影响到行业的发展质量。从发展阶段上来看,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期,这个时期地方上对于土木工程的建设质量与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在经济发展与社会价值的创造方面也体现出了更多的机会。特别在施工技术的应用与革新方面,土木工程行业的性能全面性依然是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1.2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概念与特征
        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一种利用砂石、水以及添加剂按照一定的配比进行融合后形成水泥复合材料并使用在工程建设当中的一种独特的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由于我国大多数地区都在使用混凝土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的主要施工技术,所以其应用的范围也十分广泛。结合原材料的科学比例混合以及水泥质的应用要求来看,混凝土施工技术将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与效果。当混凝土处理不当时,其不但会造成局部裂缝,出现表面裂纹影响美观性,更是会影响建筑物整体的抗震能力与结构安全性。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当前混凝土施工技术也逐渐成为造价成本较低、生产工艺简单以及应用广泛的代表,其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也具有良好的潜力与前景。
        2实例分析混凝土施工技术
        某地区一建筑项目,建筑的主体结构采用的是剪力墙结构,而基础结构类型采用的是筏板基础。建筑总面积约9000平,地上十五层为办公建筑、地下一层为地下室车库。在建社过程中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垫层C15、主体结构和地下室内墙C30、基础和地下室外墙C30P8、后浇带C35。
        2.1混凝土主要原材料
        2.1.1水泥
        项目选择了保水性强、泌水性小以及安定性强的水泥,细度:80μm方孔筛筛余不超过10%;并且能够有效的满足泵送混凝土要求的粘滞性;水泥的初凝不早于45分钟,终凝不迟于6.5小时;水泥中碱含量不得大于0.70%。
        2.1.2粗骨料
        粗骨料要采用连续级配,针片状的颗粒含量不得大于10%,主要以采用粒径为5~25毫米的碎石为主,且含有不超过1%的泥,并选择级配的石子来进行混凝土的配制,抗压强度好、和易性强。本项目主要采用了B类碱活性骨料。
        2.1.3细骨料
        由于混凝土混合料在输送管道内要能顺利流动,混合料中含有粗骨料,而砂浆着起着润滑的作用。本项目选用的砂,具有良好的级配,细度模数为2.6,且污泥含量控制在3%以内,碱活性指数为B。
        2.2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对于泵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除了需要满足相关的建设规定外,需要满足管道输送的要求,这需要混凝土有良好的泵送性,使混合料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出现堵塞、泌水、离析,且具有良好的粘滞性能。本项目泵送混凝土的砂率约为40%,水灰比应为0.4~0.5。水泥混凝土泵的最低用量为300kg/m3,初凝要求为8小时,其余控制在6小时内。
        2.3浇筑施工
        2.3.1浇筑要求
        混凝土的下落高度不得大于3米的高度,倘若大于3米就需要采用导管、溜槽在侧面开口;混凝土浇筑可以采用分段和分层来完成,每层混凝土的浇筑高度根据钢结构的密度和建筑物的特点来决定。在振捣过程中,手握杆的软轴管快速插入式振动器,快速插入慢拉,保持插入点均匀,并按顺序逐点移动,不要忽略均匀振动。

振动棒振动时间20~30s,要确保浇筑混凝土的表面无气泡,无明显的下沉以及泛浆现象,形成水平面为准。
        2.3.2浇筑养护
        由于水泥和水的水加热反应,使混凝土容易硬化或凝结,因此,在混凝土浇筑期间,要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关键在于保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使其能够进行正常的水化。通常的保养方法主要包括自然养护、热养护和标准性养护。制定养护方案时,根据水化施工的具体情况来选定相应的方法,在养护过程中必须保持水泥水饱和混凝土或接近饱和状态的水泥水化过程,而水泥水化能达到饱和状态下的最大值。
        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要点分析
        3.1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1)控制混凝土材料配比。在混凝土配制前,相关技术人员要验证混凝土材料的配比,选用科学可行性的配比方式,来保障混凝土结构的强度。
        (2)添加增强材料。在混凝土配制中,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抗裂性能,可以合理地添加有机纤维、无机纤维和金属纤维等等。
        (3)添加添加剂。严格按照混凝土外加剂的技术标准,添加适量的外加剂可有效的调整混凝土的收缩。
        3.2混凝土浇筑要点
        3.2.1浇筑前的工作要点
        首先,要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如泥土、垃圾、油污等,确保模板干净。其次,混凝土搅拌前,根据混凝土的有关要求,按一定比例确定物料用量,对所含物料进行水分含量的反复测试,及时调整耗水量。最后,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运输混凝土时,混凝土泵车不能停下来,如果有离析,则残留混凝土冲洗。
        3.2.2浇筑要点
        浇筑前,应仔细检查模板的尺寸、位置、标高、强度、位置和保护层的厚度等。在拆除混凝土之前一定要清除模板中的碎屑和钢筋上面的油污。同时,混凝土的浇筑必须按照从低层到高层顺序,每层厚度应根据建筑物本身确定相应的浇筑法。
        3.3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1)取降温措施。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良好质量,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可采取强制性的降温对策进行混凝土的降温处理。
        (2)控制水泥量。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可以降低水泥用量来使内部热量减少。在混凝土振捣时,可采用相应材料来代替部分水泥,同时也可以添加适量的高效减水剂。
        (3)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由于外界环境温度对混凝土浇筑温度的影响,产生了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因此,要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4降低地基对混凝土的约束
        (1)降低外部地基约束力。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大面积混凝土过厚,会引起地基出现约束力,因此,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厚度,可设置滑动层来减少外部约束力。
        (2)降低混凝土内部约束力。随着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应力的增大,混凝土的约束力也会增加,为了严格控制混凝土内部约束,可适当的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应力,进而控制混凝土内部约束力适当范围内。
        4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当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不但直接决定了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与结构稳定性,对于优化建筑的材料成本以及提升建设的经济性与能源协调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立足于混凝土结构与施工技术的发展应用现状,除了继续关注混凝土结构抗裂技术与温度应力控制技术之外,还应该重视地基对混凝土的约束控制水平和混凝土养护技术的发展,以此来实现混凝土施工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车行.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究[J].江西建材,2017(2).
        [2]张英.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19).
        [3]李玉飞.浅谈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门窗,2016(3).
        [4]王震.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5(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