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讨在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对心肌缺血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60例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30例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的3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心肌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呈现降低的趋势,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样本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应用辛伐他汀治疗,有助于改善心肌缺血,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辛伐他汀;血脂正常;稳定型心绞痛;心肌缺血;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imvastatin on myocardial ischemia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with normal blood lipid.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with normal blood lipid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were divided int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scheme, of which 3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methods, and 30 patients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imvastati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occurrence of myocardial ischemia even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myocardial ischemia load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the decreasing rang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of myocardial ischemia ev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ampl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Simvastatin can improve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with normal blood lipid,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 simvastatin; Normal blood lipid; Stable angina pectoris; Myocardial ischemia; clinical efficacy
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劳动过度引发心肌缺血,患者胸部及其附近部位出现不适,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障碍,临床表现是前胸出现阵发性的压榨性窒息的感觉。经研究表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与该类疾病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1]。他汀类药物对机体胆固醇的降低有明显的疗效,且能降低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本次研究探讨在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对心肌缺血的改善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60例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患者入院后病情诊断确定为稳定型心绞痛[2];经血脂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胆固醇浓度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经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缺血性ST-T有改变的现象;排除糖尿病、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患者和家属对这次项目的内容清楚,且自愿参加,并都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中进行救治的男性患者拥有17例,女性患者拥有13例,患者所处年龄范围在41-75岁,所有患者年龄平均值为(56.22±1.35)岁,患病时间在1~12个月,患病平均时间(6.11±0.58)个月。
研究组中进行救治的男性患者拥有16例,女性患者拥有14例,患者所处年龄范围在40-78岁,所有患者年龄平均值为(56.54±1.38)岁,患病时间在1~12个月,患病平均时间(6.22±0.56)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接近,各样本差异无统计学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该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主要药物有:阿司匹林、β受體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
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辛伐他汀(厂家:扬子江药业集团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157),使用方法:按照每次20mg,每天1次。两组患者连续治疗半年。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应用Holter法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值(TIB),并进行对比,TIB=缺血性ST段压低最大幅度*压低持续时间。
对比两组患者心肌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在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患者资料数据全部输入进SPSS19.0中,所收集到的数据选用(x±s)来表示平均值,选用t、χ2值对数据进行检验,百分比%来表示计数,所得数据取得的P值<0.05,表示所取得的数据拥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总负荷值接近(P>0.05),经治疗后,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呈现降低的趋势,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两样本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心肌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4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稳定型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呈现萎缩的现象,引发心血管狭窄,同时伴有心肌扩增现象,多数患者的心肌出现急剧性的供血、供养不足,该类疾病在发展过程易出现并发症。血脂是导致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因素,在临床治疗中需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疗效[3]。
他汀类药物时一类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血脂调节剂,有效降低血浆中脂类药物的含量,明显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辛伐他汀是一类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能有效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生率,确保内源性抗氧化系统酶的功能,有效维持斑块稳定,抑制血小板和血细胞的粘附,扩张血管,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治疗后,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呈现降低的趋势,研究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样本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应用辛伐他汀治疗,有助于改善心肌缺血,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东林.他汀类药物对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治疗探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5):91-91.
[2] 苏德兴.他汀类药物治疗血脂正常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效果分析[J].甘肃科技,2017,33(9):122-123.
[3] 刘鹏,李娟.他汀类药物在血脂正常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探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12):1831-1832.
[4] 陈近芳.辛伐他汀治疗血脂正常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9):81-82.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