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建筑是现代建筑体系的主要发展方向,建筑功能趋于多样化,建筑结构更为复杂,明显提升了混凝土施工难度。相较于多层建筑,建筑对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更加严格,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除正确选择施工工艺和方法,强化施工过程控制也是关键。混凝土工程是建筑工程的核心模块,混凝土施工质量也对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产生较大影响。考虑到建筑混凝土施工体量大、强度及裂缝控制难度高等特点,本文重点研究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明确混凝土工程施工重难点,并对具体施工质量管理进行完善,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1引言
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混凝土施工材料的应用更加广泛,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为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施工单位需要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裂缝问题
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在内外温差较大的情况下,混凝土内部会扩张,使工程建筑表面出现裂缝。另外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均匀、土质松软以及回填土不密实、浸水出现不均匀沉降造成的。并且,在模板刚度不满足要求、模板支撑间距过大、底部松动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沉陷裂缝。混凝土刚凝结时,受天气,如大风和高温的影响导致混凝土表层水分流失,混凝土体积收缩,造成建筑表面龟裂。
2.2施工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一些施工单位没有意识到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也就无法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优化工程管理体系,尤其是在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施工材料的质量监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等方面。另外,管理体系不完善还会造成延误工程的进度,缺乏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工序安排不合理,现场资源配置不完善,都有可能影响现场施工进度,从而延误工期。
2.3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
建筑施工过程危险系数较大,建筑单位应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而确保规范施工。我国建筑施工因建筑区域不同,安全标准也有所差异,施工人员受到自身知识水平、后续教育等多方面影响,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不能结合现场情况分析当前存在的安全风险,在施工中无法按照技术要求与作业规范进行操作,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另外,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种类繁多,我国建筑业又呈现大规模、复杂化的特点,现场安全风险因素较多,对施工人员要求更加严格,由于缺乏前期的安全技术交底与现场指导,施工技术应用存在很大局限性,给工程质量、施工安全造成极大困扰。
3混凝土施工难点分析
①强度控制。混凝土强度主要受前期原料配比及后期养护工作的影响。配料比例可通过混凝土预实验而合理确定,混凝土养护则应派专人负责,重点关注养护过程温度及湿度的变化。②裂缝控制。混凝土裂缝是影响建筑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裂缝控制也是混凝土施工的难点。充分振捣、延伸填充墙等方式均可有效减少裂缝形成。另外,一些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工作态度消极等,无法保证工程质量,造成返工频率较高,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此外,在施工材料方面,在一些项目的施工现场有浪费施工材料或对施工材料保护不当的现象,会导致施工材料因外界干扰而发生质量问题,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导致材料浪费,从而增加施工成本。
4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4.1配比技术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注重施工现场的要求和施工成本,确保施工的经济性和合理性,确定性价比较高的配合比。施工现场混凝土集料含水量和理论值差距很大,在混凝土拌和作业之前,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混凝土各组成部分的用量,将其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集料用量误差一般在±2%以内,水用量误差在±1%以内,水泥和外加剂用量误差在±1%以内。另外,技术人员需要测量集料的实际含水量,根据选定配合比,合理调节水的掺入量,确保混凝土组成部分用量比例满足配合比要求,提高混凝土质量。
4.2拌和技术
通常情况下,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后,要进行混凝土拌和作业,技术人员要合理控制拌和时间,确保混凝土拌和的均匀性。一般情况下,冬季混凝土拌和作业需要控制在3min以内,其他季节混凝土拌和时间约2min。
4.3浇筑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普遍采用分层的施工方式对建筑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即在第一层浇筑全部完成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第二层的浇筑,如此反复直至浇筑完成,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减少施工缝。在此过程中,应保证分层处理的有序性和规范性,并且在浇筑施工过程中,尽量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逐步进行混凝土浇筑。
4.4振捣技术
技术人员要合理控制振捣技术,确保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及时排出混合料中的空气,确保其密实性,避免出现局部混凝土缺失问题。施工单位需要适度振捣,不能出现过振、漏振问题,在振捣混凝土下沉变慢、无气泡问题时,说明振捣到位。另外,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混凝土的类型、施工实际情况,将振捣作业划分成机具操作和人工操作2种形式,均匀地布设混凝土振捣插入点,实现上下层混凝土的融合,减少分层裂缝问题,一般振捣作业持续时间是20s,确保边角部位振捣就位。
4.5养护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需要在12h以内进行养护,并定期做好表面洒水作业,针对塑性低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实行喷雾养护模式。一般情况下,养护作业持续时间在14d以上,养护过程中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性。为了避免混凝土开裂问题,技术人员需要使用湿润的草帘和麻片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
5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的优化措施
5.1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施工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控制,针对各项不利影响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协调各施工要素的关系,为施工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支持。另外,还需要加大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力度,发现质量不合格的问题立即责令返工。除此之外,合理调配工作流程、合同施工方案、施工流程和施工人员,并加强施工人员之间的技术交流,做好施工现场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5.2做好安全隐患排除和安全指导工作
我国建筑行业人口流动性比较强,现场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有待提高,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加大安全隐患排除与现场安全指导工作的力度,向施工人员强调安全施工要求和操作流程,并加强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管理,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施工技术应用和管理,及时更新并优化施工技术,以满足工程项目建设要求。
5.3有效处理混凝土裂缝问题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过程中,存在很多施工裂缝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操作失误、环境和温度条件等,裂缝出现后,在不及时管控的情况下会更加严重。在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加强混凝土强度管理,避免出现裂缝问题,还可以引进先进技术进行预防,集中控制混凝土裂缝问题,提高混凝土内部的整体质量。
5.4后期养护
科学的混凝土养护作业可有效避免混凝土开裂问题,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混凝土养护方法包括洒水养护、覆盖薄膜、涂抹养生液等。例如,采用洒水养护的方式时,尽可能选用与混凝土拌制相同的水质,避免因水质差异造成混凝土质量降低。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做好混凝土浇筑工作,加强对混凝土浇筑准备工作到养护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需要从质量、安全、进度等各个角度进行分析,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控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施工技术人员需要积极学习先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提高混凝土施工水平。
参考文献:
[1]马乐许.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11):273.
[2]朱斌.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及养护关键技术[J].绿色环保建材,2019(8):169.
[3]蔡保龙.谈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的技术处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3):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