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中港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防城港 538001
摘要: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和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相关。因此,施工企业应加强对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视,完善造价管理体系,加强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效益,促进施工企业的持续经营。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
1 加强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
1.1 在宏观方面的作用
在宏观方面,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引导建筑施工企业向着规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对施工企业造价的监管作用;(2)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营和扩大,通过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利于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自我提升和优化,最终促进整个施工行业的进步,形成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
1.2 在微观方面的作用
首先,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目的是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但是,造价管理的前提是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管理;其次,通过加强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企业的人力和物力,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节约工程的建设成本,为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保驾护航;最后,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工作不仅体现在施工阶段,在项目招标阶段、设计阶段、竣工阶段、结算等阶段都有重要的意义,故而,应加强造价管理,形成良性闭环。
1.3 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市场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市场活动都需要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且经济活动在实际开展时还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前提。施工企业通过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进而完善自身的经济结构,迎合市场需求,提升经济利益。
2 建筑企业在工程管理中遇到的困难
2.1 施工流程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的环节非常的繁琐和复杂,所以一定要提高对施工流程的要求,使施工流程尽量的流畅,保障施工的过程能够顺利进行。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重视施工的流程,只是关注施工的结果,导致施工的过程中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增加了施工的成本,提高了施工的工程造价,整体上影响了施工的进度和工程的质量。
2.2 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
施工现场是建筑工程中实施工作的固定场所,施工现场主要是帮助工作人员进行材料的存放,所以在管理时,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和困难,很容易出现问题,解决起来非常棘手。现阶段,我国的施工现场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项目的进度,施工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还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威胁着居民的人身安全。
2.3 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在技术方面和安全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隐患,例如,施工人员业务水平低,施工的人员多,对于工作不能全面周到,工作态度不积极,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施工的管理不到位,影响了工程的质量。
3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与控制
3.1 理解含义,把握准则
所谓工程造价便是以施工单位为主体,以施工内容为对象,对工程建造所需要的材料、采用的设施设备、建造的总工程量、建造时长、突发状况等进行全方位分析,从而设计出可行性投资方案的过程,是一项主观与客观具体接合的能动性活动。就施工单位而言,其作用不仅是制定出工程造价的具体方案,更是要通过对综合因素的把握,结合实际情况对工程实践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将整体过程总额控制在设定限额之内,调节不合理的因素和状况,促进施工稳定发展。
施工单位在工程造价中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要求施工单位在过程中要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原则开展各项活动。首先是要将权力、责任与利益一碗水端平,避免投入与产出的严重失衡。需要施工单位全体的互相配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加强监督的客观性、增进劳动的严谨性。其次是要将合理化与最低化相结合,两者缺一不可。若是只顾追求合理化,就有可能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若是只顾追求最低化,就有可能给工程的效益和质量都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应站在合理化的基础上寻求最可观可行的低价方案,在保证建筑水平的同时也兼顾了投资成本的合理规划。最后是要有全局意识和变通意识,工程造价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除了要对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好规划,还要对中后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应对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对此动态过程进行灵活的处理和反应。
3.2 明晰问题,找出劣势
3.2.1 主观上的马虎大意
由于工程造价本质上是一项人为活动,所以其对施工单位的依赖性较大。部分施工单位在造价的过程中罔顾事实,并没有对客观情况进行严格考察,比如建设场地、选址周遭环境、交通运输等。同时也并没有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对客观情况进行可行性分析,这样做出来的造价规划缺乏可靠性和实践性。
3.2.2 盲目追求数量达标
部分施工单位在对工程量进行分析把握时只顾大水漫灌,以为只要设备充足、材料充分就可以达到预期目标。但忽略了对现有资源的科学规划和管理,知投入不知节约,知建造不知经营。很有可能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加重投资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会造成潜在的环境污染。
3.2.3 规划管理不足
对于建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动或者问题,施工单位在造价之初并没有进行大体的规划。即便出现问题也有可能置之不理,或者牺牲资源解决问题。若没有出现问题,在施工中也有可能发生因为疏于管理所造成的消极怠工等现象。
3.3 抓住重点,制定措施
3.3.1 设施设备的规划性使用
工业所需要的器材与设施本身的成本便占不小的比重,若在生产过程中不对其有所规划,任由它们被损耗被破坏,最终结果只能是加重生产成本。这时就要求在施工过程中提高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在充分掌握其性能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其用途,与此同时也应与具体的人力劳动相结合,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工期。施工设施设备有效利用的同时也能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先进设备的影响减少施工风险意外情况发生的概率。施工风险对工程造价来说有着严重的影响,容易造成大量的资金损失同时加大工期。通过对施工设备的规划性使用就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预防风险的发生。除此之外也要注重机械的维修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3.3.2 人力资源有效配置
建筑过程中各个环节劳动量的总和决定了劳动力数量的庞杂,如果各个环节的劳动力没有进行有效的配置,就有可能出现部分劳动者过多劳动,负担加重,部分劳动者则相反,会因为工作量过少而懒惰倦怠。两种情况都会导致劳动效率下降,因此要对各个环节、各项工作、各项部门的劳动力进行合理配置,并且机器劳动相结合,提高劳动积极性。再一个,在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要注意技术人员的合理配比。由于施工建设中的基层施工人员大多都处于低文化水平的水准,需要相应的技术人员指导引领。在建设中采取以老带新的人员配比模式,提高技术建设效率,进一步保障建设施工团队的整体技术水平与文化素养。优化复杂的人员管理模式,落实个体责任,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有效纠责到个人,让整体劳动者的结构在精简的同时也能保证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结束语
总之,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贯穿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是一项全过程、全方位的过程控制,在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牢牢抓住各个阶段主要的造价控制点,将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对节约建设资金、合理利用资源、提高项目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编.2013年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3.
[2]徐慧琴.建设工程造价管理[M].7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