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MRI 射频磁场性伪影产生机理及解决措施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6期   作者:于佳
[导读] 目的对MRI出现的射频磁场性伪影进行产生机理的研究并提出解决措施
        摘要:目的对MRI出现的射频磁场性伪影进行产生机理的研究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将GE signa 1.5T和Siemens Impact 1.0T设备中关于射频磁场性伪影资料抽调出其中300份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分类处理分析产生机理和解决措施,再次进行扫描,将获得的图像与原图像对比。结果射频相关的伪影进行分类,本次分类主要包括:数据类(140份)、探测出错类(60份)和伪影类(100份),从再次拍摄问题解决率100%。结论MRI视频磁场性伪影较多,但是只要对其产生机理进行深入理解后可较为顺利的避免伪影的出现,临床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MRI;射频磁场性伪影;产生机理研究;解决措施
相对而言,MRI内部构造更加复杂,成像原理更丰富,产生伪影种类就更多,磁场性伪影在MRI中出现概率较高,加上常容易被忽略,对检验质量造成影响【1】。MRI构成三要素就是脉冲,梯度和主磁场。常规检测中90°和180°偏转角使用频率最高,少部分需要快速扫描序列才会考虑使用90°以下的射频脉冲。实际上偏转角度和射频的能量呈线性关系。呈像阶段任何影响射频的因素都可能造成伪影【2】。对此展开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GE signa 1.5T和Siemens Impact 1.0T设备中关于射频磁场性伪影资料抽调出作为研究对象展开本次研究。所有资料均能完成二次扫描。
1.2 方法
        射频磁场性伪影的资料进行分类处理,对其产生机理展开研究后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再次进行扫描。将获得的图像与原图像对比,对解决措施进行评价。具体内容在结果部分和讨论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2 结果
射频相关的伪影进行分类,本次分类主要包括:数据类(140份)、探测出错类(60份)和伪影类(100份),从再次拍摄的结果来看这些问题均可得到合理的解决。
2.1 数据类
数据类包括数据丢失和数据限幅伪影。伪影会因为一个数据或是多个数据丢失造成,若是中央数据线丢失则会出现最大伪影,通讯可能出现错误,梯度不够稳定或是将外界的噪声一并接收。某一点在扫描模数转换时出现错误,会出现垂直、水平或是倾斜的条状伪影。数据限幅则是图像背景有一层类似暴风雪一般的伪影,软组织会因此受到影响,这可能是数模转换过程中数字化范围信号受到影响。一般来说,进行多层面采集,这种伪影只会在某一个面出现。140份修改后均未出现这些问题,解决率100%。


2.2 探测出错类
90°进行敏感探测器探测,实数与虚数的通道设置不够合理,图像中心会有旋转180°的幻影,将通道相位角调整为90°即可很好避免这类问题。60份修改后均未出现这些问题,解决率100%。
2.3 伪影
伪影分为中心(线)伪影或部分容积平均伪影。图像的实际中心出现白色或是黑色的信号区域叫中心伪影。相位在完成编码步骤时接受电压不够稳定,轴平行方向会有射频传递出现,这是较简单的伪影问题,可将射频脉冲相位进行变更,这样可驱除外界信号。
中心线伪影则是读出轴的残余横向出现磁化矢量造成,在自旋回波前的不完善180°脉冲出现。部分容积平均伪影则是部分容积在层面选择时各向异性受阻,出现障碍,切层图像信号会因为邻近结构的差异表现出差异,使得图像与实际的组织结构不符。100份修改后均未出现这些问题,解决率100%。
3 讨论
数据类伪影的解决措施。数据因各类原因出现丢失,这些原因较多,冬季静电较大,病人身上也会有静电,静电会促进伪影的形成;检查室的灯泡爆毁也会形成伪影;体线圈在进行打火工作时出现射频源,这对扫描也会造成影响,蛀牙是激励H质子和射频源之间会形成共享的射频脉冲频率范围,射频能量会有所渗透,这样形成的噪声会使得图片的质量受到较大的影响,具体的影响和噪声的频率范围、共振频率情况和带宽情况三者共同决定。值得注意的是宽频带的噪声对图像的质量可能会有降低作用,窄频带的噪声则是会对垂直于射频编码轴的方向的图像造成干扰,形成带状干扰线[3]。后期处理时可在资料采集之后统一处理,对静电进行提前的消除,灯泡爆毁做好预防工作,体线圈打火也定时进行检查,这样能够很好的减少伪影的出现。数据限幅伪影情况在进行表面线圈的使用时表现更加明显,皮下脂肪的信号很高,接受线图出现限幅时可手动的减少接受增益分贝,这样能够很好的消除伪影。但是调节之后图像信噪比会受到影响,所以不可过多调节,选择恰当位置即可。这类伪影的解决方案具有较好的效果。
其他伪影中,中心线伪影和部分容积平均伪影可略加阐述。中心线伪影的形成在前面已经有所阐述,遏制这类伪影,可选相位交变配对,也可从相位编码梯度上着手,将虚假中心数据点选择相邻插入点进行替代,这种单激励采集也能够很好的处理。部分容积平均伪影则减少层厚或是减少FOV,这样可使得空间分辨率提高,伪影可获得较好的改善。
综上,MRI视频磁场性伪影较多,但是只要对其产生机理进行深入理解后可较为顺利的避免伪影的出现,临床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江炜, 江申, 李继东. 钴铬、纯钛及银钯合金材料局部固定义齿对头颈部MRI检查的影响[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23(7):82.
[2]朱熹, 叶靖, 王志军. 并行采集技术在头颅磁共振中产生伪影的原因及处理方法[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19,6(9):16.
[3]梁文娇, 武辽军, 高文治.飞利浦BrillianceiCT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评估及其在随访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7(4):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