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应用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0/5/6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6期   作者:尹婷婷 韩爽
[导读] 目的 分析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
        【摘要】 目的  分析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对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以盲选法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比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中应用沟通技巧。对比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且低于对比组(P<0.05)。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率(95.00%)高于对比组(80.00%)(P<0.05)。结论   将沟通方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可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沟通方法;负性情绪;满意度
        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是一种有创治疗方式,患者及家属治疗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等情绪,治疗配合度不高。而手术过程中沟通不当,也会增加患者心理压力,发生护患矛盾。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效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需要注意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本课题对8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目的在于分析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以盲选法分为对比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8-75岁,均值(48.77±4.11)岁。对比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8-76岁,均值(48.25±4.56)岁。纳入标准:患者入院时意识清醒,均采取手术治疗。排除标准:不能正常沟通者。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1.2.1 对比组
        对比组实施手术室常规护理。遵照医院手术室护理规章制度实施护理配合。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比组基础上应用沟通技巧。(1)对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技巧的培训,通过有效的沟通方法,赢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术前进行访视,对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进行了解,采用关心的语气对患者进行安慰。并向患者简单介绍手术知识以及手术的优势,使患者安心接受治疗。(3)在手术前,抓住沟通时机,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发挥沟通技巧,利用语气以及交流方式使患者感觉到被尊重。以消除其不良情绪。针对患者对手术室环境比较陌生的情形,采用柔和的语言对其进行介绍,并耐心回答患者问题。(4)在手术过程中,与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交流时,注意采用正能量语言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并与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进行密切的沟通,保证手术配合度,推进手术顺利进行,保证手术效果。(5)通过仪容、仪表整洁,对患者进行非语言沟通,坚定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并在手术过程中,通过目光、身体接触以及肢体语言等进行沟通,以此来使患者放松心情,防止术中出现应激反应。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前者分界值为50分,后者分界值为53分,分数与负性情绪成正比。
        1.3.2  评估两组护理满意度。邀请患者对本次护理质量进行评估。95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0-95分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值为t;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检验值为卡方。当P<0.05时,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比较
        护理前,组间负性情绪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且低于对比组(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情况比较(±s,分)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率(95.00%)高于对比组(80.00%)(P<0.05)。见表2。
        表 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手术室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存在不良情绪。加上对自身疾病不了解,对手术安全性不信任,容易影响手术治疗效果[1]。并且医患纠纷高发,沟通不畅,会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需要加强护理沟通技巧的应用。
        本研究中,将护理沟通技巧应用在手术室护理中。首先,针对护理人员沟通技巧欠佳的情况,对其实施了系统培训,提升其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护理人员在术前进行访视,了解患者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并通过介绍疾病知识和手术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增加治疗安全性。术前及术中,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对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使患者感觉到被关心和尊重,可使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3]。在手术过程中,与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进行密切的沟通,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防止发生意外事件。采用正能量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可使患者安心接受治疗。通过仪容、仪表、目光、身体接触以及肢体语言等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和沟通,可以缓解患者紧张心情,防止术中发生生理或者心理应激反应。
        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且低于对比组(P<0.05)。表明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使患者对护理人员更加信任,对手术更加有信心,改善了其担心和恐惧情绪。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率(95.00%)高于对比组(80.00%)(P<0.05)。提示通过沟通过技巧的应用,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患者大部分比较满意。
【参考文献】
[1]马文玲, 闫武彬. 手术室护士与患者的沟通[J]. 饮食保健, 2017, 4(1):228-229.
[2]张婷, 张晓静, 常慧. 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评价及改进方法的探讨[J].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7, 15(3):86-88.
[3]黄美娜, 陈浙一, 陈彩芬. 基于方言的沟通障碍对眼科手术安全影响及解决措施的质性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8, 34(25):1952-19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