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研究 耿宏宏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作者:耿宏宏
[导读] 摘要:在规划设计的支持下,可使土地整理效果更加显著,保持项目良好的建设状况,避免对土地质量、利用效果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为集约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疆浩郡工程设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在规划设计的支持下,可使土地整理效果更加显著,保持项目良好的建设状况,避免对土地质量、利用效果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为集约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未来在提升土地整理水平、加强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应加深对这方面规划设计的重视程度,并对相应的设计方案形成过程加以控制,确保土地整理有效性,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的实际要求。基于此,对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
        引言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在当前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管理问题的存在对于土地整治项目的投资效率影响在于开发以及资源的配置上。且对于国家而言,需要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以整治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中的不良风气为前提,并制定相关的制度以及规定来对其行为进行约束,从而使土地整理项目的投资效率得到提升。
        1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原则
        为了使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更加科学,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这方面的规划工作,则需要了解相关的原则。具体包括:(1)合理科学性原则。土地利用要合理、科学,加强耕地保护,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因地制宜及和谐统一的原则。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需要重视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这方面的整理工作,避免影响土地利用效果。同时,土地整理工作完成过程中,应注重社会效益、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实现农业生产领域的长效发展;(3)成本经济性及可行性原则。基于土地整理项目的作业计划实施,应根据所在区域的具体情况,充分考虑整理过程中的成本费用及方案的科学性,促使土地整理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并为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提供专业支持。同时,土地整理项目实践中也需要满足这些方面的设计要求:增地、增质、增产、增效、生态、环保、发展。通过对这些不同要求的充分考虑,可实现对土地整理项目的科学规划设计,高效地完成相应的设计工作,避免对这类项目建设效果、经济效益等造成不利影响。
        2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对于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至今,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步伐的迈进,导致我国可用于农业发展的耕地数量在不断缩减中,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主要目标便是使土地按照相关土地规划要求,通过技术、工程以及相关的经济发展与项目管理措施来对土地的利用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并通过有效方式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耕地质量,并以此为基础来改善农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农业生态环境。随着我国的土地整治项目落实发展,其土地整治的方式变得多样性,其中有地方政府拨款进行建设的,也有农村居民自行进行资金募集组织的,而大多数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由国家政府直接进行投资建设而成,并实行统一组织管理。我国当前时期的土地整治项目制度存在着两个重要的基本特征:其一,用于土地整治项目开发的资金主要属于土地有偿使用费用的缴纳以及土地出让所产生的收益;其二,便是土地整治项目的体系构成,当前时期的土地整治项目主要由国家政府的各级事业性质单位进行项目验收。
        3土地整理项目设计研究
        3.1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专业技术水平
        (1)需要完善土地开发整理专业技术标准制定体系,其标准参考主要以国家制定标准、地方及行业内制定的硬性标准为行业标杆,保证其技术在标准内精确操作。不仅如此,还要将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序列及类别分型的内容了然于胸,对其有整体的认识。将以上内容掌握透彻后,就要开展最后一阶段的工程,土地开发整改项目的最终环节,也是其项目施工的重中之重,即对项目质量的验收,当项目实施完成后,就要检测此项目是否达到了最初进行项目之时预想的项目完成效果,然后还要将贯穿此项目的技术标准与行业内规定的标准做一个对比,再根据二者之间的差距做评价,为下一个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留下丰富的资料文献。

(2)要从生源入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技术标准若想再上一个台阶,仅靠纠正老员工的技术差错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专业技术性人才。正因如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就要与学校协同作战,开设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有关课程,并挑选资历较深、技术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学生讲授土地开发的有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壮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的队伍,提升行业内的综合能力素养,并让其人才利用率发挥到最大。
        3.2关注田间道路设计
        土地整理项目中的田间道路设置状况是否良好,关系着项目设计效果,与设计水平能否提升密切相关。因此,在确定这类项目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应给予田间道路设计必要的关注。设计要点包括:(1)根据土地整理项目区现有田间道路系统设施条件规划村级道路,通过村级道路将原有的贯穿部分项目区的田间道相连,使得田间道路贯穿整个项目区;(2)设计人员应通过对创新理念及精细化理念科学运用方面的思考,落实好田间道路设计工作,给予土地整理项目设计水平提升更多支持;(3)根据土地整理项目所在地的具体情况,也需要对生产道路工程设计进行充分考虑,从道路合理设置、使用功能优化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强这类工程设计,并对最终得到的设计方案应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增强适用性,为土地整理项目区整体设计水平的提升打下基础。同时,项目区依托周边主干道规划,本项目道路级别只考虑田间生产道,在道路规划中结合沟、渠的规划,注意沟、路、渠的协调性。田间道是居民点和干道通往田间的主要通道,其应能满足农业机械通行的要求。
        3.3项目后期管护实现区域行政监督与地方责任管护相结合
        针对部分工程在完工交付使用后出现毁损现象,建议各级部门积极向广大农民宣传土地整理、农田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育群众自觉爱护并维护好已经建成的各项农田、水利设施,相应的项目接收单位对移交后工程设施的管护做到责任到人、群众参与,确保项目建成后的各项单位工程正常运行,永续利用。
        3.4注重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土地整理项目科学设计目标的过程中,应做到:(1)注重灌溉工程设计。在确定土地整理项目设计方案、细化设计内容的过程中,为了使农作物能够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则需要通过对需水量方面的预测及调查分析,设置好适宜数量的渠道,控制好长度及面积,并对渠道应用中的流量状况是否良好加以分析,高效地完成灌溉工程设计工作,为现代农业的更好发展打下基础,并使土地整理项目设计内涵更加丰富;(2)注重排水工程设计,通过对项目所在区域地形特点、土壤类型、行业技术规范要求等方面的综合考虑,确保好这类工程设计方案,进而对与之相关的土地进行科学整理,获取应用价值良好的项目设计方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要想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地开发整理土地是关键,因此,需要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并针对我国土地开发存在的计划变更频繁、资料组织不健全等问题制定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如建立健全土地开发整理法律法规机制、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专业技术水平等,以使我国土地资源得到最大利用率的同时,推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高凯.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中的土地权属问题[J].吉林农业,2019(11):48.
        [2]吕美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9):56.
        [3]任秋生.浅析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山西农经,2018(24):57.
        [4]庞韶鹏.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的原因及对策尝试[J].智能城市,2018,4(17):73-74.
        [5]沈立志.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区,2018(07): 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