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电力设备》2020年第2期   作者:刘培军
[导读]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在日常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状态经常会造成各种事故,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塔城供电公司  新疆塔城  834700)
        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在日常电力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状态经常会造成各种事故,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信息技术优化和应用的基础上,对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为电力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可以说是电力工作者矢志不渝的工作目标。大量实践表明,电力安全生产最主要也是首要完成任务是保证电力系统全面的经济稳定、安全可靠运行,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优化电力安全管理实施的有力技术手段,将有助于促进电力供应系统的安全生产水平得到更为显著的提高,具有十分深远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应用
        引言
        电力企业肩负着电力能源转换与输送的重要责任,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普及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力企业的建设发展。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普及推广信息化管理,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保障安全管理工作提质增效,如此一来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1电力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
        为了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转这一根本目标,在电力系统中工作的人每个阶段都不能放松。目前,我国电网企业的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对其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中国国土辽阔,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维护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电网结构不完善,结构脆弱,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不可抵抗性给电网的发展造成了障碍,最终导致大规模停电。此外,中国正在积极开发电力供应,在这股浪潮中,将有新的设备开发并投入生产使用,因此必然会带来电网正常运行的变化,对电网的正常发展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远距离输电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安全。全国电联网以及高级电压的使用时时主要的电网安全隐患,引入高级电压,迫使低级电压过渡生产而影响电网安全。电联网会诱发电网区域出现低频振荡的情况,区域之间的传输速率很大程度上会受其影响;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我们必须确保电网系统本身的强度,并通过神经中枢有效地整合电力安全系统,并通过信息技术改善系统安全管理措施。
        2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1推进实现标准化作业
        标准化作业的推进落实必须要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应当制定完善的标准指导方案,清楚规定相关作业实施细则和规范,确保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电力企业要实现标准化作业,应当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深入研究并构建标准化作业指导方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自动发出工作流程指令步骤:①标准化管理系统把工作指令内容逐一分解成单个组建;②构建标准库,详细划分为器件类型、电压等级和作业类型等;③明确详细的工作任务之后,按照任务对象设备以及作业具体类型,在所构建的标准库内自动化搜索相匹配的组件内容;④将分散的内容自动整合为一份较为完整的标准化指导方案,进而真正确保标准化作业的实现。
        2.2强化设备状态检修性能
        在电力安全管理中,电力设备的实时、定向检修是电力职工的一项强制性任务,起着异乎寻常的重要作用。国家电网新颁布的评估指南中指出,设备评估涉及大规模运行、数据绝对值、检修、跨界检查率变化,设备状态异常和评估标准等众多领域。目前,许多电力公司使用纸张有效地保存相关设备数据,并建立一个专门的数据存储空间,同时,所使用的相对高级的模式主要是文字电子文档,实现重要数据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有效可靠存储。

如果将来要使用此类数据开展设备检修工作,则只能手动搜索,实际工作效率很低,这将不可避免地对整个评估过程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以有效改善。具体如下:(1)实现结构集中以及存储问题的优化需要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完成电力设备数字文件的合理建设,并存储与电力设备的维护和运行有关的数据,以及操作数字文件中的维护、测试和在线监控;(2)参考维护测试程序并根据状态评估指南,自动检查测试数据的绝对值和超出边界的变化率,然后在实际检查结果中,设备的异常输出状态可以显示在一个列表;(3)专业知识库将可行性高、针对性强的策略提供给特定设备维护和维修进程,建议适当考虑设备风险评估结果。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电力设备的维护检修实现了标准化和快速化,为电力系统更加安全的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3安全培训信息化
        依靠信息化技术来组织开展电力企业员工安全培训工作,比如说电力企业可以建立员工安全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以安全培训工具箱的模式来组织培训活动。安全培训工具箱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一种信息化综合模块,其中包含了员工身份识别、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内容筛选、安全知识考评以及问卷调查等多项内容。参与安全培训的电力员工使用身份证扫描认证之后,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自动对其基本信息予以记录,同时生成该员工专门的培训档案。当其进入培训工具箱之后可以自行选择课件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外界屏幕来实现集体学习,学习结束后使用系统中的考评模块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试,系统能够自动对员工的考试成绩予以记录归档。借助于信息化技术开展电力企业安全培训可以根据不同岗位员工的实际情况,为其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从而解决了过去通用培训的弊端,促进了培训效率的提升。另外还应当积极应用VR技术组织开展电力安全培训,VR技术通过模拟情境体验的方式来让电力工作人员亲自动手进行实操,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同时还能够把各类电力事故真实还原,让参与培训的人员能够对事故原因和防范措施予以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安全意识,促进培训效率的提高。
        2.4大数据安全分析
        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涉及各类电力设备、管道和线路等,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设备的压力、温度、电压以及电流等参数进行监控,即便现阶段电力企业安全管理自动化水平有了一定提升,但电力设备管理还需要凭借人的经验与专业水准。借助大数据技术来对电力设备进行故障诊断,针对设备正常参数和异常参数建立独立的数据信息库,添加故障诊断算法,即可对电力设备各项参数的实时变化状态予以跟踪监控,从而了解电力设备可能存在的故障因素,提前对相关人员发出警示提醒,提供诊断处理建议,力求清除安全隐患,促进设备运行效率的提升。对于电力作业安全管理来说,大数据技术也能够起到有效的作用,如可以识别作业现场的违规操作,结合现场监控等方式,提供违规自动识别功能。通过对作业现场人员的图片、影像等信息进行采集整理,与标准化作业数据库实施对比分析,发现工作人员存在违规操作可以及时发出提醒,有效强化了作业现场监管水平,优化管理模式。
        结语
        信息化技术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目前已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电力设备运行检修记录、现场标准化作业及大数据安全分析等都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电力企业必须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全方位支撑。开展对各类电力设备的监管控制,促进安全管理效率提升,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电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宏春.信息化技术在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实践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8):183.
        [2]杨传旭.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10):125.
        [4]王峰.对电力营销管理中精细化管理应用的思考[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8,96(3):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