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国内有色金属矿山中,六十年代使用空场采矿法所占比例约为70%, 到八十年代,所占比例约为50%。但对主矿体外围的边角矿体而言,矿体规模较小,空间形态复杂,空场采矿法仍是首要考虑的采矿方法。本文着重讨论全面法及房柱法的变形方案——组合式采矿法在郝家河铜矿边角小矿体中的开采及应用。
关键词:缓倾斜矿体 全面法 房柱法 组合式采矿法
1前言
原云南牟定铜矿,于1973年建成投产,选矿能力1500t/d,是集采选冶为一体的中型国有控股企业,有着30多年的采矿历史,曾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经多年连续开采,探明资源逐步枯竭, 该矿于2001年7月实行政策性关闭破产后,由星焰公司一次性购买了原牟定铜矿的破产资产,通过有效资产重组,开展生产经营。目前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投入了大量资金,对郝家河铜矿深部矿体进行开拓,深部矿体开拓至达产期间,为矿山过渡期。为满足矿山过渡期的矿石供应,依据公司采掘计划要求,对1376m—1580m下部矿段、东部小矿体及1680以上的边角残矿进行回采。
2矿体地质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
2.1矿体地质特征
郝家河矿床位于朵基背斜东翼,由于褶皱作用和断裂作用,矿床节理裂隙发育,矿床构造较为复杂。主要含矿层位为郝家河中亚段紫色砂岩地层,受断层控矿影响,矿体厚薄不均匀,呈厚层状、块状产出。层理多为水平层理或楔形层理。矿石颜色呈灰色或浅灰色,矿体围岩为浅紫色砂岩。
2.2采技术条件
本次组合式采矿法应用区域位于郝家河矿床31—39两勘探线间的东部小矿体,矿体编号为III65,矿体整体呈缓倾斜状,倾角12°~18°,矿体沿走向长约60m,倾向长约85m,矿体中间被断层切割,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厚度约为3m?5m,下部厚度约为9?12m,矿岩硬度系数约为23。矿体围岩为紫色或浅紫色砂岩,岩石硬度较高,矿体围岩基本稳定,矿石和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
3采矿方法选择及开采工艺的优化组合
3.1采矿方法的选择
本次采矿方法的选择依据根据III65矿体的地质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可供选择的采矿方法有房柱法和全面法,两种采矿方法都是矿山几十年来常用的采矿方法,开采工艺简单熟悉且容易掌握,但对于产状变化大的边角残矿III65矿体回采时,采用单一的房柱法或全面法开采,实用性较差,安全系数较低,当矿体产状发生变化时,无法及时调整回采工艺,导致矿石损失率、贫化率较高。故上提及的两种采矿方法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都存在弊端。
3.2采矿工艺的优化组合
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矿体开采回采率、矿石贫化率、损失率、采场生产能力、炸药单耗以及回采工艺的安全系数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是否合理。因此,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结合郝家河矿床东部III65小矿体的实际情况,对上述的两种采矿工艺进行优化组合,因为两种采矿方法的开采技术条件、设计参数和矿房规格都有相似性,所以在同一矿房内同时采用两种开采工艺对矿体进行回采,即:矿体上部厚度约为3m?5m的部分采用全面法回采,有利于提高开采回采率,降低开采成本。矿体下部厚度约为9?12m的部分采用房柱法回采,回采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地压的变化情况留取保安矿柱,保证顶板的安全。
表(1) 全面法、房柱法、组合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统计
.png)
4组合式开采工艺布置
4.1沿矿体走向划分开采阶段,阶段高度20m,在上盘阶段和下盘阶段的围岩中分别布置阶段运输平巷,平巷高度2.5m,宽度3m,平巷铺设运输铁轨,下盘阶段运输平巷低于矿体底板2m,不设盘区溜井,减少溜井开拓和放矿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4.2盘区沿矿体走向连续布置,每个盘区宽度24m,盘区与盘区间留4m宽的壁柱(盘区间柱),每个盘区又划分为两个独立的作业矿房,盘区上部矿体厚度3m?5m的部分采用全面法回采,不留保安矿柱。盘区下部厚度9?12m的部分采用房柱法回采,回采过程中,矿房内部分间柱要预留为保安矿柱,保安矿柱规格为4m×4m。
4.3盘区内切割上山布置,以下盘阶段运输平巷为起点,沿矿体底板逆倾向布置两条规格2m×2m切割上山(探矿上山)与上阶段运输平巷贯通,使矿房内形成良好的成通风条件。 并在下阶段运输平巷顶部(切割上山起点处)架设出矿平台和电耙硐室, 由下阶段运输平巷承担装矿、运矿任务。
4.4回采时用YTP26型凿岩机配FT170气腿,浅孔凿岩落矿,回采顺序从上至下。矿石块度为300mm,凿岩爆破参数:炮孔直径38mm,最小抵抗线w=1m? 1.5m,孔底距a=1.2m?1.7m,每米炮孔崩矿量1.2t/m,落矿炸药单耗0.65kg/t,个别大块在采场中进行二次碎, 二次破碎单耗0.1kg/t。
4.5回采工作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自下而上前进式刷帮、挑顶,形成4m X 4m规格的矿房;第二阶段从上至下后退式回采,回采时不能将矿堆出完, 要留一定高度的矿堆作为挑顶工作平台,保证钻机作业的高度,挑顶时必须做到一次性挑至矿体顶板,并认真清理顶板及两侧帮的浮石,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出矿作业。
4.5出矿作业,矿房内矿堆达到一定高度后,即可采用2DPJ-30型电耙绞车配0.3m3耙斗出矿,出矿前将运输箕斗放至出矿平台下方,操作电耙将矿石装入箕斗,由下盘运输中段将矿石运出。
组合式采矿工艺图
5回采安全注意事项
5.1回采过程中,每班进入作业点时,必须选择在安全地段仔细观察作业面的情况,认真进行浮石清理并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人员进出采场时要选择安全的行走路线。
5.2作业人员如果发现顶板及矿房两侧帮有明显异常,如:顶板开裂、掉石、炸响、矿岩突出等情况时要立即撤离作业面至安全地段,同时撤出相邻作业队组并向相关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汇报。
5.3管理人员、安全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每天要到作业现 场进行安全指导和技术交底,交底的内容必须有文字记录,并有作业人员现场签字,做到痕迹化管理。
5.4、挑顶时,矿房顶板预留要根据现场情况,若有完整的层面,顶板一定要挑至完整层面,并采用光面爆破,控制孔深、药量,尽量减小对顶板层面的破坏,保证矿房顶板的完整性。
6采空区处理
盘区开采结束后,及时封堵各通往采空区的通道,采空区利用开拓回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渣进行充填,防止采空区大面积冒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同时可减少废渣外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7结语
矿山开采过程中,每种采矿方法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只有结合每个矿体的赋存条件,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才能做到对现有资源的精雕细刻,才能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本文阐述的组合式采矿法,在郝家河铜矿边角小矿体的开采实际应用中,与单一的全面法或房柱法相比,矿石资源的开采回采率、贫化率、损失率、采场生产能力及炸药单耗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都有显著提高(详见表1)。顶板管理措施更加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采矿设计手册(矿床开采下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采矿手册》编辑委员会汇编.采矿手册(第四卷)冶金工业出版社1988年
[3]郝家河铜矿地质补勘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