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护理路径在抗青光眼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行抗青光眼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按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结果 观察组术后眼压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视力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抗青光眼患者手术中应用护理路径干预,术后眼压降低,视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
【关键词】 手术护理路径;青光眼;应用
手术护理路径是指根据手术室要求和临床护理经验,综合制定的具有条理性、完善性的护理方案,通过依照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流程化、规范化的管理,最大限度的去预防并解决可能会发生的突发性问题,以此来确保手术的顺利、安全进行【1】 。青光眼是临床中致盲非常高的一种疾病,需要及早进行手术治疗,但治疗期间不良心理状态不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甚至可导致病情恶化,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2-3】 ,给与有效疏导。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科室对抗青光眼手术护理配合采用关健路径法,设置了手术护理路径,规范手术护理行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12例,女48例,年龄43-76岁,平均(53)岁,观察组男10例,女50例,年龄46-75岁,平均(5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对照组按手术室常规护理,包括术前访视,术前青光眼显微器械、显微镜及录制系统的准备,执行传统手术配合等术中护理及术后随访。观察组实施手术护理路径进行手术配合护理,专职访视,巡回护士以时间为顺序在围手术期内按照护理流程完成工作内容。
1.2.1专职访视:(1)术前一日按照手术通知单信息填好术前访视单。
(2)查阅病历:检查血常规、凝血、甲乙丙及心电图等实验室结果,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手术史、先天性疾病及家族病史等。(3)术前心理护理:青光眼患者因持续高眼压、眼胀、眼痛及视力下降的长期困扰,加之典型的易激动、情绪波动大的性格特征,这些心理反应对治疗及预后都起到很大的负性作用。访视护士应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亲切柔和的语言对患者进行解释,也可请其他做过同类手术后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使其能够消除焦虑和恐惧,积极接受手术治疗。(4)交接班:完成术前访视后,向次日巡回手术的护士就患者情况进行交班。术后1-2日了解患者的预后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与手术医师沟通器械和设备的使用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落实执行。
1.2.2 巡回护士:(1)了解患者基本情况,术前一日必须完成与专职访视护士就患者基本病情、资料的交接。(2)术前准备:术前30分钟检查青光眼器械、显微镜及录制系统是否完好,根据手术要求及术者的个人习惯将仪器设备摆放在手术床旁相应的位置;调节好室内温湿度。(3)交接、安置患者:按照操作流程及查对制度,将患者用轮椅接入手术间,根据病历、接送患者卡、患者腕带进行信息核对,扫描枪扫腕带并填写患者交接单。协助患者上床,避免大幅度身体活动,根据患者要求调整床垫的高度。(4)术中配合:铺好无菌台、备齐用物,扫描青光眼器械包信息,与手术医师核对患者的相关信息(特别是眼别的核对)准确无误后手术医师刷手、消毒、铺巾、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与巡回护士清点显微器械的数量及完好性;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开始手术;监督手术医师操作,全程无菌技术规范,本组患者均感染发生;由于手术是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巡回护士应了解手术医师的操作习惯,在不违反无菌操作原则的基础上,尊重并服从手术医师的操作习惯,相互默契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5)术中患者护理:手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患者意识清楚,巡回护士要引导患者调整好呼吸,给以鼻导管吸氧,指导患者全身放松,尽可能不打喷嚏、咳嗽,也不可以剧烈活动,避免前房出血或伤口裂开,必要时握住患者的手,告诉他(她)我一直都在身边陪伴,稳定其情绪并注意保暖。(6)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认真清点术中所用的器械及缝针、安置好仪器设备至固定位置、搀扶患者坐上轮椅并告知其手术非常顺利,不必担心,安全护送患者回病室。
1.3 应用SPSS 21.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的比较:观察组术后眼压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降低,视力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的比较
.png)
3 小结
3.1 降低眼压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和目的,抗青光眼手术因在显微镜直视下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因青光眼患者特有的性格特征,任何一种创伤性操作都会带来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特别是进入手术间以后,封闭而又陌生的环境、各种仪器设备的响声等都会导致大部分患者过分的紧张,甚至惧怕手术、延迟手术,不利于对其疾病的有效治疗【4】 。本组青光眼患者手术中应用护理路径,术后眼压降低,视力提高(见表1),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3.2 手术护理路径是一个连续的手术过程,有严格地时间性和顺序性,条理清晰,责任明确。在路径表的指导下,护士能有预见性、主动地开展工作【5】 ,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经过培训后,手术室护士严格按照路径表逐项完成护理内容,护理工作得以有条不紊的执行是保证手术顺利的前提。总之,精心的术前准备,术中个性化的护理配合,术后对手术医师、患者的专人访视,是医护沟通成为一个良好循环,不断改进、完善手术护理配合,提高了手术配合默契,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开展。
参 考 文 献
[1] 许宏志.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手术护理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6):83-85.
[2] 陈凤明.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中应用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11):1717-1718.
[3] 郑桂文,张晓曼.心理护理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18):186-187.
[4] 周玲珍,方闵宁,黄招美等.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2):68-69.
[5] 丁淑贞,元月琴.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疾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9,16(12A):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