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现代城市高层住宅户外景观元素设计分析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2月第5期   作者:张巧玲
[导读] 构成现代城市景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高层住宅户外景观设施。
         摘要:构成现代城市景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高层住宅户外景观设施。构成住宅户外景观设计的元素分为自然元素和人工元素。自然元素包括绿化、水景等软质景观设施,人工元素包括道路铺装、景观小品等硬质景观设施。作为现代城市景观构成的要素之一,高层住宅户外景观设计要与城市整体景观一体化,丰富和完善城市景观文化的内涵。在满足人们对生活等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创造优美宜人的环境,提高人们在精神层面的享受。本文主要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尝试在现代城市高层住宅的景观元素分析进行一些较为详细的设计方法研究和建议,对高层住宅户外景观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阐述,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对建筑外形以及住区整体规划等相关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字:现代城市;高层住宅;户外;景观设计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自然环境在不断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积累,丰富了人类生存环境的美学享受。人类创造的城市、乡村和公共空间是与自身关系最密切的文明成果。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改变土地开发模式和住宅消费观念,逐渐形成一种集约高效的土地利用理念必然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高层住宅便应运而生了。而随着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对精神文化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已经开始关注高层住宅户外整体景观的品质了。由于高层住宅户外景观体量大,面积广,对于城市整体景观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越来越注重居住区人文精神的塑造,注重其景观设计,塑造可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城市人居环境。
    一、硬质景观
    (一)道路
    高层住宅户外景观设计时首要考虑的元素就是道路,居住区内部道路不仅担负着分离地块的职能,还担负着链接不同的功能分区,是整个住宅户外景观的骨架。道路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形成重要的视线走廊。按照其功能及规划等级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道路,组团道路,宅间小路,甬路。
    居住区道路是整个住区的主干道,要考虑到整个城市交通工具的通行。当居住区道路与城市主干道相交时,其夹角应大于 75%。居住区道路的最小宽度不宜小于 20 米,两边应设有非机动车及人行道。小区道路的路面宽度一般为6~9 米,以非机动车和人行道为主。组团道路的路面宽度一般为 4~6米,以人车混行为主,是通往各组团的主要道路。宅间小路的路面宽度应大于 2米,以自行车和人行道为主并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等需求。
    甬路又称园路,包括游赏步道,临水栈道,其路面宽度根据实际需要拟定。交通限噪是一种常用的措施,即通过采取某些设计使车速控制在限定的范围之内。交通限噪的方式代替了以前的一些常用措施,如:“人车分流”,“道路隔断”等。
    (二)道路铺装设计
    道路铺装的首要任务就是满足居民的使用功能,其手法表现为平面构图的形式,增加识别度,方便居民使用。根据铺装的材质可分为以下几种:
    1.柏油沥青路面:包括透水沥青和不透水沥青,近年来由于透水沥青环保性较好而多用于居住区主园路。
    2.石材砌块路面:石材分为天然石材和人造石材,花岗岩通常经过肌理处理,达到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结合,是比较常用的天然石材。
    3.陶瓷类路面:陶瓷具有耐磨,耐水等优点,但它对温差的变化以及耐冲击性较差。多用于居住区的人行道铺装。
    4.木质类路面:主要包括木地板,橡胶地板,竹地板,木栅格等等。其缺点是易变形,易霉烂虫蚀。
    5.高分子材料路面: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防腐性强等优点,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
      (三)景观小品及公共设施
    高层住宅户外景观小品及公共设施包括雕塑小品,音箱设施,自行车架,座椅,围栏,信息标志等。
    景观小品的设置布局要考虑与高层住宅户外整体景观的融合性,绿化及公共设施的合理搭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雕塑小品的使用,可以表现出一个地区的历史或创造出“文化的差异”。公共设施的选址应注意可达性和可辩认性,设计时应考虑设施的使用时间和频率,根据居民的使用情况来确定。
    二、软质景观
    由于20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严重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由此开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关注景观设计,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高层住宅户外景观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是植物,植物包括草坪、乔木、灌木、花卉等等,不同功能的场所空间需要不同的植物营造布局,不同的植物景观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对于高层住宅户外景观绿化设计的重点在于公共绿地的规划。为了营造温馨宜人的居住区氛围,要充分的考虑各种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合理的园林配置,可以有效的改善居住区局部小气候,将自然的气息引入高层住区环境,充分的发挥植物的生态功能和观赏功能。因此绿化在高层住区景观设计中是其他任何元素都不能代替的,己经成为衡量一个住宅户外景观品质的重要标志。
    高层住宅户外景观绿化主要具有美学性和功能性。美学性可通过植物的种类,色彩,形态等相关组合,在设计上充分利用美学原则和设计手法,在视觉上满足居住者的心理需求,起到美化丰富环境的作用。温馨的园林环境有利于和谐的邻里氛围。功能性体现在植物本身的特征,如防沙,降温,遮阳等。美学性与功能性的相互结合,创造良好的住宅户外景观生态绿化环境。
      (一)道路植物景观设计
    道路的植物景观设计在满足道路基本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生态原则与美学原则的相结合。道路绿地起分割、导向、连接等作用,是沟通宅旁绿地和公共绿地的纽带,美化居住区环境。
    第一,要考虑道路的功能,性质和立地条件,做到因地制宜。道路与植物的组合搭配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中间为车行道,两侧为人行道,在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二是中间以一条植物绿化分隔带相隔,分成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分隔带上的植物高度不超过70cm。这样处理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对流车辆的相互干扰,更加保障居住区的交通安全。随着道路的功能与性质的不同,植物的配置也应有相应的改变。此外道路的立地条件同样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气候的变化(北方冬季的寒冷,南方夏季的高温),土壤的干旱与贫瘩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和地方气候特点,观赏价值高,环境效益好的物种。植物种类的选择一定要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能够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当地文化内涵。因此,尽量选用地方树种,这样既降低了经济成本,
又方便日后的养护工作。
    第二,要满足植物的生态性原则,充分考虑环境中的土壤、温度、日照、水分及空气对植物的影响。统一布局,多层次搭配组合,形成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土壤直接决定了植物的生存和发育过程,PH值对植物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温度影响植物的生长过程,启主导因素;水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决定性作用。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习性,例如:在寒带地区多选择针叶树种为主要植物,温带地区多选择落叶或阔叶常绿树种,热带地区多选择热带树种;呀巴阳生植物安排在群落的上层,阴生植物种植在树荫下。只有充分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合理的种植,才能更好的发挥各植物的功效,营造出不同地域风格的植物景观。
    第三,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道路植物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实用功能,还要在视觉,听觉,嗅觉上创造美的感受。根据植物的不同属性,运用艺术手法对植物进行合理搭配,使居住者在心理上达到舒适、愉悦的情感反应,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在植物景观中运用设计中的色彩组合与形式搭配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利用植物的色彩差别,质地等特点形成小范围的特色。要依据植物的形态,季节的色彩变化,合理选择种植。
      (二)公共及宅旁绿地植物景观设计
    公共绿地是居民的室外活动场所,同时也是衡量住宅户外景观设计的重要因素。公共绿地即居住区内部的小型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提供居民活动社交的场所。公共绿地以地形为依托,植物为主要元素,以小品构成不同功能的公共空间。居住区公共绿地分为:居住区级公共绿地、小区级公共绿地、组团级公共绿地。
    1.居住区级公共绿地:居住区级公共绿地要有明确的功能划分,结合居住区内文体设施布置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要充分考虑宜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人文精神。
    2.小区级公共绿地:提供给居住者休憩和娱乐的小空间,一般呈块状布局,功能特色鲜明,方面居民使用。在绿化上充分发挥草坪、水体的作用。
    3.组团级公共绿地:是居民最能接近的绿地,亲民性比较高,主要是儿童和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布局方式比较灵活多变,可以形成开阔或封闭的绿地空间,满足各年龄层次居住者的心理和行为需求。
    住宅户外植物景观设计要有场所意识,要注重人在广场上活动的行为心理研究,依据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理念。植物景观设计要随季节、时间变化而变化,夏季应多注重遮阳纳凉,春秋冬季则需要开敞的空间,所以植物的配置需要草坪与乔灌木相结合。公共绿地的平面布局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地需要,以变化几何图形的拼接方式来达到不同的效果。一般采用花卉和草坪的交替搭配,使空间开敞明亮。

在公共绿地的植物景观中,绿化尺度适中是设计的重要因素,适宜的尺度,给人亲切的感觉,人们不自觉的就会在场景中多停留,唤起人们的真情实感。
    宅旁绿地是居住者使用最频繁的活动空间,所以设计时应注意使用性。通常宅旁绿地面积占整个住宅户外景观面积的35%左右,宅旁绿地包括宅前,宅后,宅间的绿化用地。宅前,宅后的绿地可以结合庭园绿化,为住户提供种植蔬果的条件,同时应注意对居住者私密性的保护。由于建筑物之间相互遮挡而产生阴影,建筑北侧光照自然条件不好,所以宅旁绿地的植物适宜选择阴生植物,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如:罗汉松、麦冬等。宅旁绿地的栽种应注意建筑物的朝向,适宜集中种植在建筑向阳的一侧,光照自然条件好,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与繁殖。但一些大型的乔灌木不适宜种植离建筑太近或在住宅的窗口下,以免影响室内正常的采光和通风。
    注意建筑物与植物之间的主次关系,切忌喧宾夺主。同时在单元门入口处理上应突出可辨别性,营造不同氛围的入口,方便居住者日常使用。建筑物入口两侧的绿地,宜种植灌木或绿篱,不要选择有尖刺的植物,以免刺伤行人。
      (三)植物的配置方式
    高层住宅户外景观的植物配置从组合方式和组合效果上都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场所需求加以应用。植物的组合方式分为: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采用孤植的方式可以强调植物的个体,适宜近距离观赏,对其姿态和色彩要求姿态优美、形态高大雄伟、色彩明亮。对植的特点是突出植物的外形整体美观,一般采用轴线对称种植。常用于建筑大门两侧。列植一般成行列布置,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常被作为隔离带使用。丛植是多种植物组合,形成多层次的植物景观。群植是多种同类树或异类树组合而成,可以产生起伏变化的背景效果,用以突出衬托前景。
    植物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达到不同的效果。利用植物的造景手法,创造具有艺术性的群落空间,例如:灌木一草坪,乔木一草坪,充分地展示了植物的枝、干、叶、花、果,随着一年四季的季节交替,带给居住者不同观赏特性。同时不同植物的颜色,质地,肌理的穿插组合,会给居住者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
      (四)水景
    水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本,是自然界最为生动的景观之一。水所具有的独特的反射性、透明性和动感,为创作人员提供丰富的创作灵感。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性比较大,因此在水景设计中应注意因地制宜。在高层住宅户外景观的水景设计中应借助原有地形地貌修建喷泉、瀑布,庭园水景等,在有限的空间中带给居住者最大的视觉冲击,满足人们的临水而居的心理。
    1.水景设计要素
    水景设计大体分为静态水和动态水。水景设计应结合当地气候,地形及水源条件。北方地区在设计时应考虑结冰期和非结冰期的水景效果不同,南方地区应尽量多为居民提供亲水环境。
      (1)自然水景
    自然水景居住区滨水空间按其水体性质可分为滨河空间,滨湖空间,滨江空间,其构成元素包括水体、堤岸、植物、动物等尽管这些元素在构成自然水景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类景观具有地形狭长,成带状分布的特点,自然水景在设计上通过对景、借景等手法,充分发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创造出和谐的亲水空间。
      (2)人工水景
    人工水景一般可分为瀑布,跌水,喷泉等形式。人工水景通过加入人工元素,达到预想的烘托环境的艺术效果,展示水体的动态美,在视觉和听觉上满足居住者的心理需求。
    瀑布:按其跌落方式分为滑落式,幕布式,阶梯式等,采用天然石材来设置瀑布的背景画面。滑落式瀑布的跌角比较缓慢,给人以宁静清新的感觉;幕布式瀑布跌落高度较大,给人以宏伟大气的感觉;阶梯式瀑布分级阶梯形式跌落,每级高低差相同或不同,给人以奇妙震撼的视听感受。
    跌水:阶梯式的多层下落式瀑布,楼梯宽度与高度的比值在3: 2~1: 1之间为最佳选择。由于它的落差、流速和水量都是居中水平的,所以跌水被广泛的应用于住区水景设计中。
    喷泉:常见的喷泉有涌泉、旱喷、壁泉等。涌泉是指水由下向上涌出,高度控制在0.6 ~0. 8米左右;旱泉是把喷头和喷管埋藏在地面以下,喷水时水流回落到地上,沿地面坡度排除;壁泉是水流由墙壁、石壁上喷出,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水帘和多股水流。
    游泳池:室外游泳池应结合居住区整体设计统一安排,周边可设置植物或围栏以分隔其他空间。住区室外泳池的设计必须符合游泳池设计的相关规定,强制设置一些保证人身安全的硬件设施。如泳池台阶、爬梯等,这些设施都是泳池必备的组成元素。成人游泳池水深1.1-1.8m,儿童游泳池水深0.5-0.8m,池岸宽度以3-5m为宜。游泳池岸边的岸材料应注意防滑处理,应便于清洁,泳池底部的平面铺装应设计成坡形,利于排水。夜间开放的游泳池,应配置相应的照明设施。游泳池的植物适宜选择常绿树种,不宜选择有落叶、飞絮的植物,以保证泳池的清洁。
    2.水景绿化
    水景是构成园林景观的重要元素,无论是自然水景还是人工水景,都离不开花草树木的衬托。在水体周围布置植物,可以保持水景的生态自然平衡,柔化水景边缘,装饰原本突兀的水景分界线。水景植物的类型按生长环境的不同可分为: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和沉水植物。
    浮叶植物:此类植物的根茎非常发达,大多数跟茎因为比较细弱所以不能直立,但它体内存有大量气体,所以叶片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常见的浮叶植物有睡莲、玉莲等。
    挺水植物:此类植物大部分沉于水中,根或茎的下半部分嵌入泥土,从泥土中吸收营养生长发育,上部分高于水面。挺水植物植株高大,颜色鲜艳。常见挺水植物有荷花、芦苇等。
    湿生植物:此类植物喜湿,大多生长在水边,植物本身并没有浸泡在水体中。常见的湿生植物有水松、垂柳等。
    沉水植物:此类物的整个根茎沉入水中,换气组织非常发达,而且在弱光的情况下也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并可在白天呼出氧气。常见的沉水植物有黑藻、狐尾藻等。
    对于水面植物的配置应注意色彩的搭配和丰富的造型。常用的水面植物有睡莲、荷花、香菱等。水面植物的配置面积不宜超过水面的1/3,太过拥挤会失去欣赏的情趣。水边植物的配置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能和水面、草坪形成自然和谐的水景绿化,达到丰富水景层次的作用。水景底部的植物可遮挡水体底部、净化水质,并于其他水生植物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态小环境。
    3.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排水(SUDS)
    1992年里约联合国世界首脑大会上提出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著名概念:“在满足本代人发展需要的同时,不应以损害后代人为代价”,这一概念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居住区的传统排水方式是将地表雨水迅速排走,但在特殊情况下,可能导致洪水倒流到河流中,使城市中的污染物排到地下水中而难以清理。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排水系统”(Sustain able Urban Drainage Systems简称SUDS)可以通过补给地下水从而达到保护和提高水质量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为住区内的生物提供栖息地。SUDS系统的特点如下:
         SUDS系统从源头开始收集和利用雨水,增大地面的渗透能力,减少地表径流量,降低洪水发生的概率,被收集的雨水或用于居住区的园林景观或补给给地下水,缓解了城市缺水的状况。SUDS系统提倡使用渗透性的铺地材质,减少硬质铺装,让雨水直接排到地下。
         与其复杂的管道系统排水,SUDS系统主张通过快速渗透方式补给地下水。(1)渗滤坑:具有渗透性表面的区域,降雨时可以起到临时蓄水的作用,然后渗透到地下。例如可以在草坪上放置粗的砾石,使大量的雨水储存在石头的缝隙间而不是地表。(2)洼地:是一个长而浅的被植物覆盖的渠道。植物能减慢水流,过滤沉淀物。(3)滞留池:洼地应与滞留池连接,以储存更多的雨水。这样雨水被下渗到地下之前被保留在滞留池中,可以为更多的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SUDS提升住区的舒适度及生物多样性,保证城市水系的自然循环,为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充分体现城市水系的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五)照明设计
    光环境与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高层住宅户外景观应营造良好的照明环境。良好的照明环境应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在材料选择上应考虑材料自身对光线的不同反射程度,以适应不同的场所需求。住宅室外照明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对物体的识别度,提高夜间出行的安全感,布置时朝向应减少炫光,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高层住宅户外照明应尽量塑造温和、舒适和宁静的景观环境,以弥补高层住区焦躁的心理空间。利用庭院照明和植物相结合,在夜间凸显幽静的景观环境。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合理节约利用能源,选用定制的灯具,注意与居住区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以营造温馨宜人的光环境。

参考文献:
[1]边颖.城市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楚超超,夏健.住区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李杰.高层住区景观设计的独特性及设计方法研究[D].江苏:江南大学,2008
[4]王长俊.景观美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