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康复治疗用于慢阻肺中的价值。方法:2018年6月-2019年2月本院接诊的慢阻肺病患72例,随机均分2组。实验组采取康复疗法,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结果:在运动功能上,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80.55±3.64)分,和对照组(71.15±3.25)分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FVC、FEV1和FEV1/FVC上,实验组分别是(1.85±0.34)L、(2.96±0.15)L、(71.73±2.46)%,和对照组(1.59±0.73)L、(2.48±0.27)L、(75.48±2.79)%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ADL评分上,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89.07±4.86)分,比对照组(81.11±5.37)分低,P<0.05。结论:于慢阻肺中运用康复疗法,利于肺功能的改善,运动耐力的增强,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康复治疗;应用价值;慢阻肺;运动耐力
临床上,慢阻肺,也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呼吸系统慢病之一,具有易致残和发病率高等特点,能够给患者造成非常大的精神压力,若病情进展,也可导致呼吸窘迫亦或者是肺功能障碍,危及生命健康[1]。过去,临床医师一般会采取药物疗法来对慢阻肺病患进行治疗,但容易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为此,笔者选取了36例慢阻肺病患(2018年6月-2020年2月),旨在分析康复疗法用于慢阻肺的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阻肺病患共72名,收治时间2018年6月-2020年2月。随机均分2组。实验组年龄最小50、最大76,平均(61.94±5.82)岁,涵盖女性13名、男性24名。对照组年龄最小50、最大75,平均(61.43±5.17)岁,涵盖女性14名、男性23名。2组年龄等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2]
(1)冠心病者。(2)有精神病家族史者。(3)高血压者。(4)支气管哮喘者。(5)心脏病者。(6)糖尿病者。(7)过敏体质者。
1.3 方法
2组都接受常规治疗:氧疗、多休息、药物治疗、多饮水和祛痰等。实验组配合康复治疗:第一,腹式呼吸训练,指导取仰卧位亦或者是坐位,确保呼吸速率为5s/次,吸入气体量超过300ml/次,训练时间为15min/次。让患者把双手轻轻放在肚脐上方,并跟随呼吸节奏对腹部的升降进行感受。要求患者于耐受范围之内深呼吸,确保腹肌和周围肌肉组织能够随着呼吸运动。该项训练有助于提高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减少肺部炎症发生风险。第二,胸式呼吸训练,于腹式呼吸的基础之上,让患者做胸式呼吸训练,以维持其肋骨的运动,实现腹部和胸部的收缩,训练时间为8min/次。第三,根据患者病情状况,指导其做全身耐力训练,比如:慢跑、有氧操、散步和太极拳等。训练过程中,需严密监测患者心率,确保心率在60-90%的范围之内。2组的疗程都是1个月。
1.4 评价指标
采取登楼运动实验法对2组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进行检测,得分越高,运动功能就越强。选择对2组治疗1个月后的肺功能进行检测,包含: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1s用力呼气量),FEV1/FVC(用力呼气1s率)。
利用ADL量表对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作出评价,最高分100,得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就越强。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软件完成数据分析工作,用t来检验计量资料(),同时用χ2来检验计数资料[n(%)]。当P<0.05时,提示组间的差异较为显著。
2 结果
2.1 运动功能分析
在运动功能上,实验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实验组比对照组强,P<0.05。如表1。
.png)
2.2 肺功能分析
在FVC、FEV1和FEV1/FVC这三个指标上,实验组都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肺功能的分析表()
.png)
2.3 日常生活能力分析
在ADL评分上,2组治疗前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比对照组低,P<0.05。如表3。
表3 ADL评分的分析表 (分)
.png)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当中,慢阻肺十分常见,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病理特征,具有迁延不愈与病程长等特点,能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3]。对本病患者而言,其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明显降低,且机体免疫力也明显减退,使得其疗效有所欠缺。相关资料中提及,慢阻肺病患的气道在各种病理因素的影响下边的狭窄,使得肺中残留了大量的气体,对肺和胸廓的顺应性都造成了影响,并且,异常的肺膨胀还能改变横膈的活动范围,导致肺通气量明显降低,进而对患者的肺功能和呼吸功能造成了损伤,此时,若不能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干预,将会引起呼吸肌疲劳亦或者是呼吸无力的情况,使得其运动耐力明显降低[4]。
康复治疗为比较先进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能够通过呼吸训练与全身耐力训练的方式,抑制肺功能的恶化,并能起到降低机体能耗、增加肺活量、减少气道阻力与改善肺通气量等作用[5]。有报道称,腹式呼吸训练利于膈肌收缩能力的提升,及肺泡通气量和潮气量的改善,此外,通过腹式呼吸训练还能提高二氧化碳和氧的储留能力,不仅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咳嗽能力,还能促进其排痰,提高疾病控制效果[6]。此研究中,在运动功能上,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比对照组强,P<0.05;在FVC、FEV1和FEV1/FVC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ADL评分上,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比对照组高,P<0.05。
综上,常规治疗期间,采取康复疗法对慢阻肺病患进行佐治,利于其运动和肺功能的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玉兰.康复训练联合慢阻肺汤在慢阻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特别健康,2019,(22):93.
[2]李玉兰.康复训练联合参杞归陈汤在慢阻肺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特别健康,2019,(24):64.
[3]侯跃钢.慢阻肺缓解期治疗中肺呼吸康复治疗的疗效及意义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6):27.
[4]杨爽.全面肺康复治疗对慢阻肺患者稳定期肺功能的影响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8):40.
[5]张妤.肺康复治疗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8):167-169.
[6]林海浩.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