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破坏性手术患者在术后抑郁与社会支持方面的相关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4/23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5期   作者:王建琼
[导读] 分析耳鼻喉科接受破坏性手术的患者术后抑郁发生情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分析耳鼻喉科接受破坏性手术的患者术后抑郁发生情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破坏性手术的164例耳鼻喉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抑郁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术后抑郁发生情况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抑郁的情况和社会交际之间呈现负相关的的趋势。结论:对破坏性手术患者实施护理时,可运用社会支持措施,能够将患者在手术后出现的抑郁症状降低到最低水平,从而增加其完全康复的可能性。
         [关键词]耳鼻喉科破坏手术;术后抑郁;社会支持;相关性
         临床耳鼻喉科中,全喉切除、上颌骨截除+眶内容物摘除术是较为常用的破坏性手术方式。接受全喉切除的患者,其喉体将为全部切除,手术接受后将丧失喉的发音等能力,因此将导致患者手术后出现交流障碍、形象受损等问题[1]。上颌骨截除+眶内容物摘除术会导致患者的面容受损。当患者失去健康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时,患者的心理也会受到严重影响[2]。手术后如果患者陷入极度痛苦的状态时,患者非常容易出现抑郁和内心恐慌的症状,进而出现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这对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3]。所以手术康复时期为患者进行护理时,要对患者的心理问题做到全程关注,对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诱发因素进行全面的剖析,进而采取一些必要的有效手段来消除患者的症状。本研究选取164例耳鼻喉科破坏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此分析患者术后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目的就是要为临床治疗护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现将研究的一些数据材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破坏性手术的164例耳鼻喉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例,女性患者例。手术类型:其中例为全喉切除,例为上颌骨截除,例为鼻侧切开,例为眼球摘除手术。患者的年龄分布在岁的范围内,平均年龄在()岁的范围内。对患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基础性资料进行比对研究发现,,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上不具有实际意义,可进行比对分析研究。
         患者选取标准:①患者未存在精神系统疾病或失语症,可与研究人员正常交流;②患者正在康复期,病情并无剧烈波动,较为稳定;③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患者筛除标准:①患者语言表达能力存在问题,无法与研究人员进行正常交流;②患者存在精神系统疾病,且病情较为严重;③患者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内科疾病,内脏功能存在异常;④其他可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1.2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的方式,在术后结束后6-10天内向患者发放问卷调查,总样本的数量为例,而最后收回的有效数量为份。
1.2.1抑郁量表
         运用Beck抑郁调查量表对患者的术后抑郁症状进行评估,此问卷共21条,评分标准为:分值小于分,表示患者不存在或存在非常轻度的抑郁症状;分值为分时,表示患者存在轻度的抑郁症状;分值为分时,表示患者存在中度的抑郁症状;分值大于分时,表示患者存在重度的抑郁症状。
1.2.2社会支持量表
         借助于社会支持评估量化表来分析评定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收集汇总评估量化表的平均分值,将其作为评定标准,平均分以下表示社会支持水平较低,超过平均分则表示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较高。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使用的软件是统计学软件,进而完成对研究数据的统计学整合分析。计量的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来表述,也就是;而计数的数据使用来表述,相关性的验证方法为手段,,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上具有实际意义。
2结果
2.1术后抑郁程度
         手术结束后,有例患者的抑郁程度为轻度,占比为;有例患者为中度,占比为,重度有例,占比为13.4%,抑郁量表评分的均值为11.17。
2.2社会支持
         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均值为37.06,超过均值45.1%,<均值54.9%,社会交际发生的主要人群是其亲属和朋友等,附表1。
表1患者社会支持的主要来源
 
2.3术后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分析患者术后抑郁程度与社会支持水平的相关性可知,二者之间呈现出负相关的态势,也就是社会交际的程度越高,出现抑郁和焦虑的概率也就越低,附表2。
表2术后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3讨论
         流行病统计学认为,当患者不能及时和外界或者家人进行交流沟通时,就会导致其内心承受较大的压力,心理健康状况就会出现问题,各个年龄段的患者中,如果社会关系不稳定或较为孤立时,极易出现精神类疾病,而当患者的社会关系较为稳定,且较为紧密时,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则可得到明显的减轻。
         本研究选取164例接受破坏性手术的耳鼻喉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抑郁与社会交际方面的相关程度,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呈现出负相关的态势,也就是社会交际的能力越强,那么出现抑郁的概率就越低,,数据的差异性在统计学上具有实际意义,而且患者更多所触及到的社会交际更多的是其亲属,因此,耳鼻喉科接受破坏性手术的患者术后极易出现抑郁,而增强社会支持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抑郁程度。
4小结
         总而言之,在耳鼻喉科中,如果患者接受过损伤性极强的手术,那么其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况和社会交际之间呈现出负相关的态势,所以医护人员要及时鼓励患者积极主动接受治疗,使患者建立生活的信心,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黄国秀. 眼耳鼻喉科破坏性手术患者术后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8, 18(4):18-19.
[2]肖克珍, 李飞, 崔少娟, 等. 全喉切除术后患者负性情绪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9, 25(12):1553-1556.
[3]Chase H F . Management of Patients to Have Anesthesia for Eye, Ear, Nose, and Throat Surgery[J]. Southern Medical Journal,2018, 49(3):243-2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