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在数量与规模上均有较大提升。建筑工程内部复杂的构造格局,对建筑工程中最基础的施工方法——混凝土施工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其建设质量对建筑运行稳固性及安全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要提升混凝土施工技术,做好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的意义,就是在实时性增强建筑设施的实用性和稳定性效果的基础上,丰富建筑建造的思维模式,从而引领整个建筑业实现长远化的竞争与发展。尤其是处在国内经济转型的大趋势之下,在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的进程中,各领域和民众对于建筑质量的规范标准显得更加严格,基于此,充分明确建筑工程混凝土技术的类别和特征,并规划出更加可靠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方案,显得尤为关键。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1混凝土搅拌与运输
在使用混凝土之前需要经过充分的搅拌,这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前提。传统的施工模式多采用预拌钢筋混凝土,但是这种技术难以达到预期的施工强度与效果,后来逐渐被泵送混凝土取代。为了实现混凝土顽固性调整以及使得其机械性能得到强化,可以根据一定的水泥配置方式,添加适量的粗骨料与细骨料来实现,从而确保施工的粘性、流动性,更好的实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价值。在进行运输处理时,一方面要确保搅拌完成后及时进行运输,避免出现质量下降的问题,另外一方面则需要选择合适的搅拌区,距离施工区域相对比较近即可。
1.2混凝土的浇筑
在正式施工以前,务必要依据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浇筑时间、浇筑用量、混凝土构件特征、现场运输能力等具体情况,合理的选定浇筑顺序以及布料形式,并制定出符合现场特征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浇筑方案。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浇筑中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予以振捣,同时应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作业模式,并控制一次浇筑厚度在300mm~350mm左右,同时还要确保上层混凝土的浇筑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以前完成。
1.3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持续到上述一系列工序流程衔接完毕之后,就能够顺势组织后续的养护工作。大部分状况下,要等到混凝土浇筑妥当之后,在12?h之内展开养护工作,实际进行养护期间,要实时性地向混凝土表层洒水,尤其是面对那些塑性不高的混凝土,要沿用喷雾养护等方法。要关注的是,这两类养护方法都遵从一个原则,那就是维持养护过程的连续性,同时持续的时间应该要超过14天,其间必须保证结构表面应有的湿润效果;还有便是为了持续降低混凝土开裂概率,技术人员还需利用湿润的草帘抑或是麻片来进行覆盖处理。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应该从具备良好资质的供货商处购买混凝土拌合用水泥,同时应依据水泥的生产以及进场顺序,依此摆放于干燥、防火、洁净的储存仓库之内。在水泥取用过程中严格遵循“先产先出”的原则,同时要避免露天堆放水泥。此外,应该将水泥的堆放高度控制在15层以内,将存储时间控制在三个月以内,以避免压实现象;还应该在水泥底部设置模板,保证水泥的四周与墙面距离在300mm以上,进而避免水泥受潮而发生结块。对于混凝土拌合用集料,则应该依据有关规定严格检查集料的粒径,同时应尽量选取级配优良的集料,在存储过程中应尽量保证集料含水率的稳定性。当砂中的黏土和淤泥比例高于3%,或者碎石、卵石中的黏土和淤泥比例高于2%时,务必应妥善清理集料,待清理达标后才能投入拌合。
在混凝土正式拌合之前,务必要再次检测拌合用原材料的质量、规格以及品种,并核对各部分原材料用量,确保各项指标达标后方可开展拌合。
2.2混凝土配比的控制
为了令最终制备的混凝土质量达到要求,在配比过程中必须予以严密性的控制,归根结底,就是令混凝土制作所需的所有原料比重满足预设的配合比标准,同时令不同组成要素的用量变得更加清晰透明。如必须竭力规避混凝土制备过程中水分过大的弊端,毕竟当水量超标之后,就会令混凝土构件出现愈来愈多的孔隙,进而令构件整体的强度效果快速下降。而对于水泥、集料、外加剂等其余原材料亦是如此,它们各自的用量都要合理,这样才能够避免后续施工中出现问题,为混凝土浇筑、拌和、养护等活动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3混凝土施工的控制
在进行混凝土质量控制工作之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流程莫过于混凝土施工的控制。对混凝土施工流程予以精细化监督和管理,令所有相关的工艺技术都应用得恰到好处,加上动态化和全面性的管理方法支持,相信势必会呈现出更加优质化的混凝土结构。而在此期间,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原材料顺利进场之前,作为施工方的工作人员,要利用手头最新的技术设备和以往丰富的工作经验,对现场进行严密化的检验认证,杜绝一切不当材料入场。(2)在混凝土拌和活动中,施工部门要委派专人去观察拌和动态,令一系列相关操作都得以规范化、标准化地进行。(3)在混凝土养护作业期间,施工部门还需安排人员定期给混凝土表层洒水,使整个结构维持一定的湿润状态,如若因特殊状况要在冬季施工,则要替换保温养护方案,适时地进行覆盖保温处理。(4)树立起更加完善可靠的质量监管体系,其核心目的就是督促各部门职员明确划分各自责任,彼此合力来强化监管实效。如设置科学人性化的奖惩和激励机制,令混凝土的选材、拌和、浇筑、养护等各个环节得到精细化控制,一旦发现有人玩忽职守而令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则要予以严惩,而对于表现好的人则提供适量的经济奖励或是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长期实行,增强员工改善混凝土结构质量的积极主动性。
2.4施工完成后的验收管理
在本项目实施后期养护管理与验收时,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合同约束的内容与要求来进行验收。在验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策略对其进行整改,解决后再进行重新验收。质量与合同存在不符或者出入的时候,则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进行进一步解决,也可以通过商议修补方案的方式进行解决,从而平衡双方关系,最大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结语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事关生命财产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一定要在施工过程中依法依规办事,建立健全行业安全机制,对每一个混凝土施工环节的技术和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加强对技术的提高,保证施工质量。创新是任何一个行业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每分每秒地加强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创新,做到与时代共舞,并将学习到的创新技术结合建筑施工行业的实际情况,运用到建筑本身当中来,为建筑行业的混凝土施工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其在激烈的建筑行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树立施工安全意识,只有施工者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才能体现到混凝土建筑施工的安全当中,还建筑施工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
参考文献
[1]雷大春.建筑管理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问题与质量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7(19):161-162.
[2]张晓慧.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J].门窗,2017(1):174.
[3]于敏芝,胡永胜.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53):19-20.
[4]张啸.探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相关对策[J].科技展望,2018,25(10):32.
[5]孟建广.试析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门窗,2018(03):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