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留气球雷电直接效应防护研究

发表时间:2020/3/4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 19期   作者: 陈露
[导读] 系留气球雷电直接效应防护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摘  要:系留气球雷电直接效应防护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任何一个系统可以全面防止雷电灾害。针对雷电干扰的特点、规律和系留气球的使用模式,通过接闪装置、雷电泄放通道、接地装置的设计和布置,把雷电直接效应对系留气球的干扰和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系留气球;雷电直接效应;雷电防护;雷电试验

0  引言
         系留气球是一种利用轻于空气(LTA)气体的浮力获得升力并可长时间留空的飞行器。在系留气球的试验试飞过程中,一些严重影响系留气球安全的因素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由于雷电事故所引起的财产损失和型号研制进度的延误是严重的。系留气球一旦遭受直击雷,而又没有安装合格的防直击雷装置,则可能击中球体表面的设备或挂架,甚至击穿囊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在系留气球设计时必须进行雷电直接效应防护设计。
         本文针对系留气球的使用模式,分析直接效应防护原理,提出接闪装置、接地装置布置,系留缆绳设计关键参数,确定了系留气球雷电直接效应防护设计方法。
1  系留气球雷电直接效应防护原理
         目前不论国际还是国内均没有针对系留气球制定的雷电防护标准,只能参考与系留气球特征相似的平台或者系统的雷电防护标准,如GJB 2639-1996《军用飞机雷电防护》、GB 50057-200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等。但由于系留气球与飞机结构上的差异,根据系留气球的使用模式,将其防护设计划分为接闪针网带、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当系留气球处于升空状态时,接闪装置接闪,附着于接闪装置上的雷电电流经旋转连接器传到系留缆绳上,然后通过系留缆绳传到地面锚泊车泄放到大地,由此完成整个雷电电流泄放过程;当系留气球处于锚泊状态时,接闪装置接闪,附着于接闪装置上的雷电电流传到系留塔上,再通过系留塔泄放到锚泊车车体泄放到大地,由此完成整个雷电电流泄放过程。
2  直接效应防护设计
2.1  接闪装置
         接闪装置是系留气球遭受雷击时的主要接闪部件,避免球体和球载设备遭受雷电直接附着。当系留气球处于升空/回收或空中系留状态时,接闪装置主要包括防雷带、防雷带支杆、系留缆绳。
2.1.1  防雷带布置
         按照GJB 358-1987、HB/Z 185-1990,单点(P)传导所形成的雷电防护区是以P为顶点,顶角为120°的圆锥体。背脊线(L)传导所形成的一般雷电防护区可以看成是圆锥顶点从a平移到b所形成的区域,如图1所示。
   
图1  导体的雷击保护区示意图
         根据以上原则及气囊的总体尺寸和设备在球上的布置情况,要求防雷带应能保护囊体上的所有设备,如各种阀门、风机、测控系统等;为保证球上所有设备的安全,它们均应落在防雷带形成的雷电防护区内。
2.1.2  防雷带设计
         经过多年的实际应用,按照温升和雷电流大小计算方法选择的防雷带缺点逐渐显现:接闪时易熔断,可能导致灼伤囊体。
         可参考飞机雷达罩的分段式分流条设计,防雷带由绝缘的特种纤维绳作为载体,金属扣呈均匀间隙分布在载体上,正常条件下防雷带两端呈现高阻状态,当遭受雷击时,防雷带的金属扣在高电压击穿气隙后会形成一条低阻抗的电离通道,通过这条通道将雷电流泄放到系留缆绳,再将雷电流泄放到地。
2.1.3  防雷带支杆
         防雷带支杆安装于球体表面,用于将防雷带撑起一定的高度并固定,这样可大大减小雷击防雷带时的瞬间高温对囊体材料影响,且减少囊体上的危险区。防雷带支杆应选用耐高压绝缘材料,支撑杆表面应光滑无锐角和毛刺,以免支撑杆对球体表面的伤害。根据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彭平、张金华的研究1可以计算出防雷带支杆的设计高度。
2.2  雷电泄放通道
         雷电泄放通道主要起传导雷电流的作用,将直接附着的雷电流或雷电间接效应的感应电流传导至地面,包括系留缆绳、旋转连接器和锚泊车车体等。
2.2.1  旋转连接器
         旋转连接器外壳作为雷电流的泄放通道,雷电通路的走向为从防雷带经旋转连接器到系留缆绳,旋转连接器外壳可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制作。
2.2.2  系留缆绳导雷层
         系留缆绳应设有导雷层,提供雷电电流泄放通道,作为防雷引下线使用。
         当系留气球处于升空或系留状态时,系留缆绳构成了一个很好的“引雷体”, 其上任意一点遭受雷击,其附着点将产生超高的雷电压和强大的雷电流。图2结构形式的缆绳可以减小导雷层与接触部件的电阻,同时有效保护光纤和电源线。
         当系留缆绳遭受雷击时,雷电电流在导体上通过的时间极短,事实证明,此时导体处于绝热升温状态。设雷电电流通过导体发出的热量为Q发=I2Rt = ρI2Lt/S。在相同的雷击条件下同样材料电阻小的导雷层所产生的热量就小,即导雷层所采用的材料直径越大,受到雷击时所产生的热量就越小,导雷层熔化的程度就越小。
        
         图2  系留缆绳典型结构图
2.3  接地装置
         锚泊车是系留气球或缆绳遭受雷击后最主要的泄流点,必须保证雷电流以最快的时间最短距离引入大地,否则会对临近线缆及设备造成危害。方舱或车辆的接地装置与电站接地之间相互连成一个共地的地网,以实现均压,具体布置视阵地各方舱与车辆相互位置而定,宜采用环状或网状连接方式。接地电阻值为10Ω,应优先利用自然接地体,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10Ω)再增加人工接地体。人工接地体以集中埋设的垂直接地体为主要接地装置,宜采用热镀锌钢材、铜材或其它耐腐蚀接地材料,垂直接地体长度不小于1.5m,垂直接地体间距为其自身长度的1.5~2倍,均匀布置,若遇到土壤电阻率不均匀的地方,可以适当加长;垂直接地体之间用扁钢、扁铜或铜缆连接,上端距地面不应小于1m。接地线宜短直,截面积为35mm2~95mm2,材料为多股铜线。
3  结论
         采用本文的雷电防护设计方案,可以有效保护球上设备、线束、系留缆绳等,即使有超过200kA的雷击发生,也不至于对系统造成毁灭性破坏。
        
        
参考文献
[1]  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航空器雷电防护技术[M].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13
[2]  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3]  GJB 2639-1996 军用飞机雷电防护[S].
[4]  GJB Z 25-1991 电子设备和设施的接地、搭接和屏蔽设计指南[S].
[5]  GJB3567-1999  军用飞机雷电防护鉴定试验方法[S].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