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新天九年制学校,550018)
一、学习者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已经清楚变量的含义,并学会用列表和关系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会利用表格和关系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并能准确地绘制折线统计图,会利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利用图象深刻体会变量之间关系。
二、教材分析
本节在学习了统计图及用表格、关系式表示变量关系的基础上,从生活中的实际用图像表示的变量关系入手,引入图像表示的变量关系,让学生体会图像表示的变量关系实际意义,激发他们的学兴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够从图象中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图象上点所表示的意义,会利用图象找到准确的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根据图像预测能力,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他们勇于探究的精神,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和学习数学的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给出图像中发现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并能将图中的有用信息读出来。
难点:从图像中获取变量之间关系的信息。
五、教学资源
电脑、电子白板、e-word智慧课堂软件、网络资源
六、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温故知新 引入新课
情境1
用表格形式复习之前两小节所学习的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两种方法及其特点。
.png)
情境2
用当下学生中流行的“吃鸡”游戏的网络调查图像引入,点击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png)
情境3
用学生都熟悉的手机QQ天气应用引入接下来新课使用的天气预报。
第二环节:自主探索
用图像表示的变量关系概念的概括
请学生思考:上面两幅图共同拥有的特征,从而归纳出用图像表示的变量关系的概念:在用图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情境4
讨论课本“某地某天温度变化情况”图像,并填写表格:
1.上午9时的温度 ℃;中午12时的温度 ℃。
2.这一天的最高温度是___________℃,是在_________时;
这一天的最低温度是___________℃,是在_________时。
3.这一天的温差_____-______=________℃;
从最低温度到最高温度经历了_______小时。
4.在______时至________时温度在上升;
在______时至________时
在______时至________时温度在下降。
5.图中A点表示在______时气温为________℃;
图中B点表示在______时气温为________℃。
请你预测次日凌晨1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__摄氏度。
说明:此处我将书上的提问方式改成了填写表格,让学生不会感到问题的枯燥,结合图形填空,让学生更好的学会从图像上读出有用信息。
第三环节:课堂练习
活动内容:设计团队合作完成题目及个人完成题目。
团队合作题目:
课本实例:骆驼体温问题
.png)
结合图像,以小组为单位填写表格:
1.一天中,骆驼的体温变化范围是_______℃至______℃;
它的体温从最低上升到最高需_________小时。
2.从16时到24时,骆驼的体温下降了__________℃。
3.在______时至______时
在______时至______时骆驼的体温在上升;
在______时至______时
在______时至______时
在______时至______时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4.第一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第二天8时的关系是______。
5.A点表示______时骆驼的体温为________℃。
还有______________点与A点所表示的体温相同。
6.提问环节:同学们还可以根据此图提出哪些问题呢?
第四环节:小结 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以引导学生总结的形式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从图象中分析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合温度变化直观而形象地从图中获得了变量之间的有关信息,用图象来直观地反映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表格法、关系式法所无法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