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3/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9期   作者:付凯
[导读]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文昌小学 253100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我国小学教育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原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学。这其中核心素养教育已经成为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目标指出:目标的设计应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素养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后天培养得来的,包括个体的思想品德、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事物的认知等要素。在小学阶段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其长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能使学生从教学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享受。
        下面我将从自己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详细分析如何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于漪老师说过:“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从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学习每一篇课文,首先要走进作者,有时要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特别是历史性的内容,如:《吃水不忘挖井人》、《难忘的泼水节》等课文。有时要去了解作者写作的情感,特别是古诗,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早发白帝城》等。能让学生感受更加深刻。每次预习前,要求学生上网查阅作者及写作背景,课前进行交流,不但能激发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同时养成动手去做的好习惯。
        2.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我们知道识字写字是枯燥乏味的,所以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时,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认读。如:小组互读、男女生赛读、接力读、游戏识字等方式。难认的生字我会让学生多次进行区分辨认、组词、释义。利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再加以巩固。难理解的词语借助图片理解,或在不断地学习中将词语的学习渗透到句子中,联系上下文理解。
        3.在朗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课堂上对于重点语段的学习,我抓住重点词语展开,让学生领悟意思,体会作者的意图,在一次次的读中体会,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在教师引导下接读、分角色读、指名读、分组读、赛读、配乐读等,培养学生的语感。
        4.各式各样的作业,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做预习提纲,他们对不同形式作业更感兴趣。应多布置综合实践类型的、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作业。如:在讲授《望庐山瀑布》时,让学生收集描写壮丽景观的诗句。上课时抽选学生诵读、展示。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积累。
        二、各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1.依靠文本,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感能力
        如在教学三年级课文《奇妙的世界》时,因为这篇课文内涵比较深刻,小学生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不容易理解课文内涵。因此教学时我反复让学生诵读。通过反复的朗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能力,而且在朗读的过程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形象的认识和理解。


        2.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制作阅读记录卡
        周国平先生说过:“假如我是语文教师,我只让学生做两件事,一件是让学生大量阅读,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另一件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阅读量非常低,粗略估计平均阅读量应在国家出台标准的20%以下。为了帮助孩子们补充文学名著的积累,在教学实践中,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经典名著30分钟以上,做好阅读记录卡,摘抄适量的精彩片段、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写出简短的赏析文字。每天课前也会请学生与大家分享读书笔记。几年来,他们的课外阅读量大大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3.平时晨读和午读的时候制定诵读计划,每天都不同,朗诵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如《成语接龙》、《三字经》、《唐诗宋词》等学生可以用打拍子的方式,在朗朗上口的韵律中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并且鼓励学生自行创造有趣多样的方式,不拘一格地来诵读经典。这样,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家人分享,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快乐的学习,激发了兴趣。孔子曰:“不读诗,无以言。”诗教,可以让人温柔敦厚,让人文质彬彬。通过这种方式经过阶段性学习,他们经典诗文的积累量会有很大提升,范围也更广。
        4.光诵读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要经常组织学生各种诗文背诵竞赛鼓励学生
        人人都参与比赛,比一比哪一位同学背诵的古诗词、儿童诗或者传统文化数量最多、最有情感,就封他一个“诵读小能手”的称号,并在班内增设“背诵之星”发喜报等多种奖项来激发学生背诵诗文的兴趣和热情。孩子们的身心也在诵诗比赛中受到熏陶,于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化素养、深化文化底蕴。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同学们体味着经典诵读的快乐与幸福,尽情地吸收古诗文中的丰富营养,逐步形成深厚的知识积累,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培养,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既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也是语文素养蕴含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的重要呈现载体。那么,如何让孩子们能够将厚积的文学、知识内涵薄发而为优秀的习作呢?
        1.小学生的作文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兴趣和自信心上,使学生从小养成敢于写、愿意写、乐于写的良好习惯
        所以,写作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就愿意写、乐意写,也有话可写。写话后再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或欣赏,他们会感到满足、感到幸福,会把写话看成一种生活需要,并自发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所以结合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把读书笔记和阅读记录卡中积累的词语运用到实践中。对孩子提高写作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2.每次习作,同学的作文都面批精改,字斟句酌地对孩子的习作加以润饰,然后鼓励他们向学校组织的活动投稿,参加各种征文比赛
        这些举措使孩子们写作的兴趣更加浓厚,愿意主动去写更棒的作品,这样形成良性循环,学生的写作欲望被充分激发,就会一直坚持写下去,成为自发的行为。
        3.利用机会创造语文的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阅读课的交流、办手抄报、墙报、黑板报、举行故事会、推荐最喜欢的读物活动、朗读比赛、接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读书征文等,有利于积累素材。多去带领学生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这样才能写出高水平的习作。
        总之,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怎么做,小学生只有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语文核心素养。这也是《课标》将“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应该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从而一步步提升学习语文的素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