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机械设计制造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2/24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9期   作者:桑俊龙 李杰 张本超 信德鑫
[导读]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的加强,社会在不断的进步,随着我们国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技术不断提升,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不断进步,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持。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4
        摘要:在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的加强,社会在不断的进步,随着我们国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技术不断提升,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不断进步,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持。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工业化的发展,就必须重视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和应用。本文通过对机械设计制造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提出更好的措施来促进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和发展,使其在机械设计制造中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机电一体化;应用研究与应用
        引言
        如今自动化技术处于一个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在机械设计制造行业中,对于自动化技术的使用也非常广泛,大多数是利用一些微电脑和电子计算机控制,将整个工业生产的流程,逐渐转变为机电一体化的模式。据此主要针对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做出一些研讨,并且针对性地指出一些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机电一体化的主要特点
        机电一体化技术运用不同于以往的机械制造技术,由于其综合性更强,它的主要特点有着比较鲜明的特征。1)应用广泛。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合了多种学科知识,将各项先进技术进行结合,打造出综合能力出众的技术。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成为一门适用性较全面的技术,能够在各领域得到利用的机会,而机械设计制造领域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2)逻辑性较强。机电一体化并不是一门凭空产生的学问,而是建立于各个学科基础上吸收融合的产物,通过博采众长,成为一门综合能力出众的技术。它吸收了机械领域与电子信息化领域的长处,相互结合,形成了具备完整逻辑的整体系统。
        2机械制造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技术
        2.1交流传动技术
        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中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基础的保障。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由于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使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在制造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屏蔽外界信号,避免因外界的干扰造成失误。除此之外,电子技术的应用,为交流传动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为机械设计制造提供了更有效的安全保障。
        2.2数控技术的应用
        目前,机电一体化在数控技术发展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甚至已经拓展至机床操作系统中,如多功能数控机床、经济型数控机床及火焰切数控机床等。同时,数控技术还可以通过可操控的编程方法演化出流程化的智能技术,其可以借助主轴箱的命令来实现机械化的旋转技术、换刀技术等。在机床操控过程中,数控技术还可以实现科学型、信息型、命令递进型的转化,如常见的CJK6153型号数控机床,主要是以CAD命令为核心来完成各个环节的机床操作。此外,数控技术的有效拓展还可以进一步明确CAM技术和CAD技术的目标指向性,并提高其实际应用的整体效果,而且也实现了数控技术的可视化操作,有效拓展数据模型的同时,实现了智能化发展。
        2.3现场总控技术
        现场总控进行就是对控制室中的各项仪器设备进行维修和养护。为信息传播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这项技术更多的应用与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利用这项技术可以更好地实现现场的信息传播,从而保障生产制造过程的顺利进行。虽然我们国家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信息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信号传输方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求,而现场总控技术的发展正好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为机械设计制造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3机电一体化在机械设计和制造中的应用
        3.1监控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工作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事件,如设备零件存在运行故障、制造材料不足等问题,其会严重影响机械设计制造工作的效率。此时,可以借助机电一体化来对机械设计制造的各个流程进行有效的监控,而且还可以完成对重点步骤的细化与检测,以确保机械设计制造工作的安全、高效进行。通常情况下,在机械设计制造各个环节中,监控技术可以完成对设备的自动化技术诊断与检测,及时发现机械设计制造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例如,在液压系统选择过程中,可以借助监控技术来进行相关参数的诊断,如果发现实际参数大于临界值时,可以将故障信息呈现在LED设备的屏显系统上,此时技术人员就可以根据显示信息来准确定位故障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处理。
        3.2在动力设计技术方面的应用
        在动力设计技术方面应用机电一体化,可以有效地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在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生产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其设备的损耗是非常大的,生产的效率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的发展。通常情况下,在机械设备的设计创造过程中,一定要及时的分析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广泛的应用,进一步解决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能量损耗问题,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除此之外,在生产过程中都是以柴油为生产动力,这也需要工作人员在柴油机上安装相应的装置,及时调整柴油机的工作方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3提高弱电控制线路
        自动化技术中对于控制线路的要求非常高,因为针对机器的各部件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主要通过一些传感器或者计算机等其他的方面进行联系,对于机器的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电机进行正常工作的时候,要确保它的驱动单位符合要求,并且针对电机要进一步地完善,在选用电机的时候要保证电机选取符合正常作业下的功率。其次就是传感器主要是要保证精确度、灵敏度以及可靠度,在外界非常严重的干扰之下,传感器的精确度和灵敏度会发生一些变化,因此在传感器正常工作的时候,要避免外界的电信号对其进行干扰,只有在保证精确度和速度的前提之下,才能够很好地推动机电技术的发展,因此在处理速度的时候,计算机设备要与其他的设备相统一,处于一个步调上进行传输,这样不但前期的信息传输能够十分迅速不出错,还能够很好地简化流程,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生产效率的提高。
        3.4提高机械制造生产力
        为满足集散控制系统的需要,集散控制模型主要起到中央计算机的控制作用,实现对整个系统的有效控制,使机械生产设备更加强大可靠,这从根本上促进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整个机械制造业技术中的主导地位。一般来说,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应用需要结合机械制造的实际实现分级,一般分为两类,但是核心技术都是利用中央计算机实现现场生产控制。此外,随着测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布式控制系统更能结合生产实践,进行合理调度,在线自动优化,完善生产管理计划,有效地进行集中控制。分析检测、控制和管理,形成一个综合的系统,机械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机械设计制造过程中,在数控技术、传感技术、监控技术、动力设计、生产线中引入机电一体化技术,不仅可以确保机械设计制造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还可以提高机械设计制造的整体效率和质量,推动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智杰,赵中华.机械设计制造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4).
        [2]赵亚丽.机械设计制造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4).
        [3]唐敏.机械设计制造中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19,17(08):38-39.
        [4]田甲亮.浅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设计原则与应用[C]//2018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
        [5]余硕智.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6(8):78-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