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 陕西西安 710061)
【摘 要】目的:分析TAPP与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简称AIH)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6月间来院治疗的50例AIH患者,随机分A组和B组,均25例,分别给予TAPP与TEP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A组的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但疼痛评分高于B组,差异对比均显著(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B组为28.0%,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TAPP与TEP治疗AIH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关键词】TAPP;TEP;成人腹股沟疝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134-02
AIH是临床外科的常见病,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式较多,疗效存在差异。腹腔镜手术是其常用术式,具有美观度佳、创伤性小和痛感轻等治疗优势,在腹腔镜引导下,可采取TAPP与TEP术式,二者疗效均较佳[1]。本研究对象为50例AIH患者,旨在探究TAPP与TEP的治疗效果,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9年6月间来院治疗的50例AIH患者,随机分A组和B组,均25例。其中,A组男19例,女6例;年龄范围是35-69岁,平均(55.62±0.75)岁;病程范围是1-5年,平均(2.06±0.44)年。B组男18例,女7例;年龄范围是36-68岁,平均(55.43±0.58)岁;病程范围是2-6年,平均(2.95±0.34)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可进行分组对比。
1.2 方法
A组行TAPP(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修补术)治疗:切口位置为脐下,于距离疝环5mm处将腹腔镜镜头鞘卡置入,脐下1cm切口放置腹腔镜,脐下方双侧腹直肌外缘各放入5mm戳卡放入操作器械。经腹腔镜操作鞘卡将腹膜前间隙分离,于内环口将疝囊部分或全部切断,于可视镜下确定耻骨梳韧带和耻骨联合位置,壁化子宫圆韧带与精索,置入补片,使其覆盖直疝三角区和疝内环口,将补片用疝钉固定,经可吸收线间断式缝合腹膜,撤除腹腔镜,常规缝合切口。
B组行TEP(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嘱患者取头低足高位,切口位置为脐下,长为10mm,将组织分离至腹直肌前鞘,沿后鞘将CO2注入,创建主操作孔,将腹腔镜置入后用分离钳将腹膜外间隙钝性分离,充分暴露腹下疝囊、血管与精索,游离小疝囊直径,若疝囊较大,则对疝囊颈行横断和结扎处理。于腹膜外间隙置入疝补片(10/15mm),展开补片后完全覆盖腹股沟三角区和疝内环口,术毕后将CO2排出,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利用视觉模拟量表评估疼痛程度,分值范围是0-10分,其中,0分示无痛感,10分示剧烈疼痛,即分数与疼痛程度成正比)等手术指标;记录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和尿潴留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x±s)分别行卡方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手术指标
A组的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但疼痛评分高于B组,差异对比均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手术指标[x±s]
分组
|
例数
|
失血量(ml)
|
手术时间(min)
|
住院时间(d)
|
疼痛评分(分)
|
A组
|
25
|
7.75±2.15
|
52.55±4.35
|
3.80±0.45
|
6.02±0.48
|
B组
|
25
|
9.58±2.34
|
67.29±4.86
|
4.29±0.57
|
4.29±0.41
|
t
|
-
|
2.879
|
11.299
|
3.374
|
13.703
|
P
|
-
|
0.006
|
0.000
|
0.001
|
0.000
|
2.2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B组为28.0%,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2。
表2 对比并发症率[n/%]
分组
|
例数
|
切口感染
|
阴囊血肿
|
尿潴留
|
发生率
|
A组
|
25
|
0
|
3(12.0)
|
0
|
12.0(3/25)
|
B组
|
25
|
1(4.0)
|
5(20.0)
|
1(4.0)
|
28.0(7/25)
|
x2
|
-
|
-
|
-
|
-
|
2.000
|
P
|
-
|
-
|
-
|
-
|
0.157
|
3 讨论
AIH多发于中老年男性,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且多采取腹腔镜技术,可缓解痛感,缩短手术时间,且可缩小创口直径,降低复发率[2-3]。TAPP和TEP是较为常用的腹腔镜方法,前者便于操作,术野开阔,对于病灶的清除率高,TAPP适用于疝囊较大,难以分离,或嵌顿需腹腔探查患者,但其术后痛感强烈,不适用于疼痛耐受度差和创口愈合缓慢的患者[4]。后者不进入腹腔,不干扰腹腔内脏器,但其操作空间小,对医生的技术要求高,需要明确辨别解剖层次,对于侧隐匿性疝囊的漏诊率高。以上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需要结合患者情况和个人意愿选择合适术式,并规范护理,保证手术疗效[5]。
本研究结果中,A组的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但疼痛评分高于B组,差异对比均显著(P<0.05),说明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A组的并发症率(12.0%)略低于B组(28.0%),但对比无差异(P>0.05),说明两种术式的安全性相当,均伴有并发症,但发生率较低。
总之,TAPP与TEP治疗AIH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术式。
参考文献
[1]杨和验,黄进团.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6):68-71.
[2]段建平,罗序超,叶斌, 等.腹腔镜TAPP和TEP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36(2):228-231.
[3]计鹏飞.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与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对比[J].健康研究,2018,38(1):73-75,78.
[4]汪磊,李宏.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与经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2):183-184.
[5]龙厚东,王敏华,闫纪平, 等.开放腹膜前与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回顾性对照研究[J].腹部外科,2018,31(4):27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