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wiltse入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前者25例实施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后者25例实施经wiltse入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VAS评分、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wiltse入路治疗有着较小创伤性,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经wiltse入路;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135-01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脊柱损伤,多是由高处坠落伤及车祸所致的胸腰椎骨折连续性破坏,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有传统后正中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但该方法治疗效果较差,且并发症较多,影响临床疗效[1]。随着数字骨科技术的发展,经wiltse入路手术在胸腰椎骨骨折中得到应用,取得满意疗效。本文现将其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来源于本院自2017年8月-2019年8月就诊的,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25)与研究组(n=25),其基本资料如下表1所示,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组别
|
男性/女性
|
平均年龄(岁)
|
骨折部位
|
T11
|
T12
|
L1
|
对照组(n=25)
|
14/11
|
44.78±5.34
|
10
|
11
|
4
|
研究组(n=25)
|
15/10
|
45.45±5.64
|
10
|
12
|
3
|
P
|
>0.05
|
>0.05
|
>0.05
|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研究组:给予经wiltse入路治疗:取俯卧位,行全麻,于C臂机透视定位骨折椎体节段。以后正中切口,常规切开皮下、皮肤及浅筋膜,行切开腰背筋膜。钝性分离最长肌、多裂肌间隙,充分显露伤椎及上下邻椎关节突、横突基底。将导航追踪器置于伤椎下位椎体棘突上,并连接导航向导器、导航接收器。在C臂机透视伤椎区域正侧位,从而获得冠状面及矢状面图像。并在计算机定位下,将穿刺导针及椎弓根螺钉进行确认,置入椎弓根导针。透视观察导针位置后,相应植入椎弓根螺钉,并对连接棒的长度进行测量,通过正常胸腰椎矢状曲度模棒将固定连接棒预弯到适合的角度,将其安置于2侧椎弓根螺钉凹槽内,复位压缩后,对固定进行检查。术后对切口进行冲洗,同时放置2根闭式引流管,逐层缝合伤口。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手术指标、VAS、Cobb 角。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术后疼痛进行评估,得分越低表明疼痛感越轻。采用X线侧位片测量椎矢状位后凸Cobb 角。
1.4疗效评价
根据Richter 分类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分为优、良、差,优:患者螺钉完全置入椎弓根患者内;良:患者的部分螺纹穿出椎弓根皮质,且周围神经及血管均无风险;差:患者螺钉已明显穿出椎弓根皮质,且对周围血管造成损伤。优良率=(优+良)/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n/%)和计量资料(x±s)分别行卡方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手术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指标比较
组别
|
手术时间(min)
|
术中出血量(ml)
|
术后引流量(ml)
|
对照组(n=25)
|
99.23±4.12
|
289.23±19.23
|
213.23±34.12
|
研究组(n=25)
|
86.23±3.45
|
95.34±18.45
|
6.34±6.15
|
P
|
<0.05
|
<0.05
|
<0.05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Cobb 角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Cobb 角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Cobb 角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Cobb 角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Cobb 角比较
组别
|
VAS(分)
|
Cobb 角(°)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对照组(n=25)
|
6.34±1.12
|
2.23±0.34
|
20.12±2.12
|
6.12±1.34
|
研究组(n=25)
|
6.23±1.04
|
1.54±0.56
|
21.56±2.34
|
6.24±1.21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
优
|
良
|
差
|
优良率
|
对照组(n=25)
|
8
|
12
|
5
|
20(80.00)
|
研究组(n=25)
|
11
|
14
|
0
|
25(100.00)
|
P
|
-
|
-
|
-
|
<0.05
|
3 讨论
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需广泛剥离椎旁肌,且切断供应椎旁肌的肋间后动脉后支、腰动脉后支。且在剥离肌肉过程中,极易伤及肌膜、骨膜血管,可能会加重患者出血情况,最终损伤脊神经后内侧支,相应增加术后疼痛[2]。而经wiltse入路在C臂机直视下,充分线路解剖间隙,避免后正中入路中广泛肌肉分离,减少手术导致的肌肉坏死变性,并减少术中失血及术后积血,从降低感染发生率。同时,该手术中可创造二维虚拟及无辐射的手术环境,建立内植物最佳进入路径,使得手术有计划及有针对性的进行[3]。采用的导航系统可瞬时显示椎弓根定点穿刺,使得操作变得更为简单,便于选择最佳长度与直径的椎弓根钉,提高治疗优良效果。此次研究结果,充分显示了经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李平,孙建民.Wih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32(3):272-274.
[2]胡铮,林勇彬,林可新,等.3种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18,2(2):136-140.
[3]李怀玮,阿海,朱斌,等.不同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8,33(3):27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