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章艳华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作者:章艳华
[导读] 摘要:随着我的城市不断发展,在城市中高级道路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不同,在道路修建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层的情形。
        浙江长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湖州  313100
        摘要:随着我的城市不断发展,在城市中高级道路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不同,在道路修建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层的情形。由于软土地基的缝隙比较大,而且含水量较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谨慎处理,否则会对路基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重点阐述内容就是针对在市政道路的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希望能给其他人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导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样一来各种配套市政基础设施需求也越来越高,市政道路就是最基础的一项。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日常出行、农业工业的运输,因此这是保障城市正常或高速运转的基础。市政道路施工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包含了软土地基处理,所以重点对城市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进行了分析研究。
        2软土地基的特点
        2.1稳定性较差
        软土地基因团结系数较低,含水率较高,进而造成其整体性较差,因而若并未依据相关标准对其进行处理,则会导致道路耐久性与使用寿命的减小。
        2.2极易受到冲刷影响
        市政道路施工时边坡地基极为重要,因此,需保证其稳定性,但因软土地质的影响,继而在雨水冲刷下极易导致边坡地基的稳固性减小。
        2.3强度较低
        与普通地质对比可知,软土地基地质强度不高,所以,地基荷载要求在自然状况下完成的话则是无法实现的,同时极易受到外力影响。
        3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
        3.1表面表层处理方法
        表层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表层排水。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需对软土地基给予有效的处理,其中表层排水方法应用较为普遍,其主要在填土施工前期对固定厚度地基给予处理,深度通常为0.5m-1m、宽度需低于地基含水量,特别是开挖前期,需对项目所在区域地貌特征给予有效的分析,保证方案的可行性,从而可以降低沟槽间距,确保地基排水有效率,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表层排水完成后,需使用透水性较好砂砾或碎石完成回填。(2)添加砂垫层。对软土地基处理过程汇总,需明确表层处理方法能够满足施工要求,其中增加砂垫层能够有效的提升软土地基施工质量。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需通过机械设备,挖出地基下软土组,并利用粘性较好的土质或砂石完成更换,从而提升地基整体质量。
        3.2深层处理法
        就深层处理技术而言,主要包含深层搅拌以及排水固结方法。其中,深层搅拌法主要利用水泥与软土进行搅拌,并在固化剂、搅拌机辅助下帮助软土与水泥发生化学与物理反应,从而进一步实现加固的效果。在此过程中,还能够保证加固体强度较高,通过此方法处理能够将其转换为复合地基,并有土层与桩承受。
        而排水固结法,主要在施工中将竖直方向排水井设置与软土区域,并进一步扩大其排水口,可利用塑料排水袋、砂砾井口等,继而增强土层地基承压力,固结软土路基、减小空隙比例等。通过此方法可以将软土地基稳定性与土层内陷问题给予有效的解决。
        3.3土质更换技术
        在具体施工时,若仅是简单对表层进行处理则无法达到治本的目的,虽然短时间内能够将缺陷处理,但并未从根本上给予有效的解决,对于部分重要或特殊项目,大多采用土质更换技术。其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方式对工程段软土给予有效的置换。此方法能够从本质上解决软土土质问题,从而保证后续工程整体质量。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此方法更加稳定与安全。但同时此方法极易对项目所在区域土质结构带来严重的损害,同时工程规模巨大,成本较高。因此,此技术应用并未普及。为了更好的实现土质更换技术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不懈的研究与创新,从而有效的避免此方法存在的问题,发挥其优势,能够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3.4粉煤灰碎石桩加固
        对于市政道路软土地基而言粉煤灰碎石桩加固技术应用尤为普遍,此技术工艺较为成熟,其主要将水泥、煤灰、碎石、石屑等材料进行掺混,并混合均匀后,增加一定量的水进行搅拌,从而构成一定粘度的桩体结构。同时,将其混于软土地基当中,继而构成具备加固效果的复合层垫。此复合层垫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并符合道路施工软土地基相关加固要求。
        3.5水泥搅拌法
        水泥搅拌法又称为湿干法或者是拌桩法,在软土地基施工处理中经常会用到这种方法。水泥搅拌桩的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灌入空隙内部的水泥与周围的软土混合之后形成强度较大的复合土壤,每个空隙都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形成连续的复合土体,以此来提高路基的抗压力和荷载力,减少路基的沉降量。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看,水泥搅拌法不是所有的软土层适用,当软土的pH值小于4或者是土层含水量达到70%以上以上是不能够采用水泥搅拌法,因为酸性土壤会改变水泥的性质,而含水量较高的土壤会稀释掉水泥的含量而使得加固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此外对于土壤中含有伊利石、氯化物等矿物的黏性。
        3.6换填法
        换填法顾名思义就是将一定范围之内的软土地基清除之后,填上材质比较坚硬的填充物例如鹅卵石、煤矿渣等。要想保证换填能够达到最佳效果,在施工过程中最好是分层分步逐次进行换填、夯实、碾压,直到达到设计的硬度。换填法比较少适用于浅层软土比如砂土、腐殖土、混杂土等软土层;已经经过固结回填的土层例如低洼地区固结等,比较适用换填法;同时比较适用山部地区处理岩石斜坡,或者是湿陷性的黄土;通过使用换填法可以很好的减低冬季冰冻使得突然爆裂的情况。
        3.7强夯法
        由于强夯法施工简单、方便快捷、造价低、效果好,在路基施工中经常会被用到。强夯法被称为动力固结法,就是用重达15t~45t中的重锤,从距离地面10m~50m的高空做自由落体运动,以此来夯实路基。强夯法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地质条件,根据过去的施工经验,强夯法在厚层淤泥和淤泥质地比较不同的情况下,施工效果不是很理想,同样的如果粘粒直径小于0.003mm的软土地基是不能采用强夯法处理的,但是对于常见的软土地形施工效果是非常好的。强夯法的施工流程大概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进行强夯时所使用的重力机械应该是夯锤重量至少4倍以上。(2)如果夯锤质量重5吨,那么要保证夯锤自由落体高度为3m~5m,保证落锤力度达到600kN/m~1000kN/m(3)强夯过程中,强夯顺序为先夯击边缘逐渐向中间递进,一夯挨一夯来夯实,在施工时要保证同一位置应连夯两个循环下;两循环的夯位之间距离要错开夯锤半径长度。(4)强夯施工操作完成之后要立即清理路基表面,将路基面整平到标高位置。(5)所有操作完成之后,进行检查保证完成下沉量维持在设计沉量在九成以上。
        3.8土工合成材料法
        土工合成材料法具备过滤、防渗、隔离、固定、排水以及保护等作用,合成材料是将人工合成的分子聚合物作用在土壤或者是岩石结构中,起到保护性作用。合成材料再放到软土内部与软土结合后形成复合土壤,由于土壤具有一定的抗剪拉的特征,在软土层内部形成抗拉结构与土壤进行摩擦从而产生作用力,抑制上下软土或者是横向软土的变形,从而使得土侧的压力增加保护了土体结构的完整性,最终提供了土壤的抗剪强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工作开展后,施工部门要积极整合技术结构,完善沉降处理工作的基础上,保证能利用有效的方法改善软弱土质,提高处理措施的时效性,保证工程项目运行效果符合预期,并且减少工程项目中的安全隐患,为市政道路工程项目质量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有效的提升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水平,为道路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胡新宏.关于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加固施工技术的研究框架思路[J].智能城市,2018,4(20):103-104.
        [2]苑翔,罗多福.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探讨[J].居业,2018(10):94-95.
        [3]方敏.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研究[J].福建建材,2018(09):75-77.
        [4]吕剑.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8(09):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