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在国企没有特殊、没有例外,必须驰而不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确保国有企业健康发展”“要完善国有企业监管制度,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把两个责任落实到位,发挥国有企业纪委监督作用,搞好对国有企业的巡视巡察,加大审计监督力度,不断让企业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出部署,对进一步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监督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设国有大型企业内部监督体系,要充分发挥发挥党内监督的牵引辐射带动作用,构建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能。
一、加强企业内部监督的重要意义
国有大型企业因其规模大、资产存量大、内部管理复杂,在企业管理中必须重视和加强内部监督。加强内部监督,既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加强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客观要求,还是聚焦企业职责使命、预防国有资产流失的一项重要举措。
企业要想有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重视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环节之一,具有与决策、组织、协调同等分量的重要性。加强内部监督,是企业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实质是通过对实际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运行偏差及产生偏差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纠正偏差的一系列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内部监督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检视企业内部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两个责任”工作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现象。对“两个责任”的工作标准不高,谈问题找短板“蜻蜓点水”,坚持问题导向不够。对“两个责任”检查不到位,以检查促进工作的效果不明显。
(二)监督执纪“宽松软”。企业同级监督不力,工作停留在传达上级的文件精神上,停留在党风廉政建设的口头提醒上,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够深入。对监督发现的问题“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警醒作用不明显。
(三)监督业务水平需提高。问题线索处置不规范,谈话记录不周全,检查流程不标准,纪委会研究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的处置情况机制不健全;监督责任履行不到位,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不精准。
(四)“三转”要求落实不到位。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兼任其他和本职无关的职务,纪检干部作为其他业务工作小组成员,监督和业务的工作界面不清晰。纪检监察机构聚焦监督执纪问责有偏差,“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角色现象还普遍存在。
三、完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
(一)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一是推进企业管理制度持续改进。
企业发展壮大后,涉及很多管理制度的调整,各类业务的制度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修改,企业要紧盯国家和行业制度的修改情况,步步跟进,坚持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提高企业治理能力。二是加强“大监督”体系建设。采取巡视巡察、同级监督、审计监督、专业监督、专项检查等多种监督方式,形成协调联动、有机配合、相互支撑、全面覆盖的监督格局。重点强化同级监督,制定同级监督实施细则,推进领导班子成员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支部和部门落实好“两个责任”。三是加强纪检监察规范化。不断完善《审计常见问题风险提示手册》、《重要岗位权力点和廉洁风险排查表》,落实事前预防措施;做好大修技改项目的过程跟踪审计,强化事中控制;完善《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管理办法》,严格事后追责。
(二)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一是加强政治监督,重点监督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职责履行、领导班子“三重一大”制度的落实情况、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发挥情况;监督各部门、支部对上级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二是加强安全生产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发挥监督的再监督作用,监督各级生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生产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关于安全生产有关工作要求、安全监察部对安全事故处理情况、生产部门对事故隐患的防治情况等。三是开展经营管理审计。重点对企业招标管理、合同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等进行审计。
(三)完善执纪问责机制。一是加强经济考核。从问题的主观性、严重性、影响性、重复性四个维度进行叠加考核,改变过去考核“蜻蜓点水”的做法,建立“重奖励、严考核”的激励机制。二是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好纪律教育、政德教育、家风教育,经常性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三是严格问责追责。坚持“业务谁主管、监督谁负责”原则,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及时予以警示提醒,甚至问责。坚持“一案双查”,做到失责必追究,既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也严肃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
(四)改进监督工作作风。一是落实“三转”的要求。纪检干部从其他业务中抽离出来,改变监督方式,专注监督执纪问责的主责主业工作,敢于瞪眼黑脸,勇于执纪问责。二是做好巡视巡察“后半篇文章”。对查出的问题按照销号管理方式全过程跟踪整改,确保整改到位;对整改措施按照专业化分工的方式,由分管领导认领问题、把关推进;对重要问题,开展专项检查,举一反三,避免同类问题的发生。三是打造过硬监督队伍。加强对监督网络成员的工作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兼职监督工作者的的积极性和专业优势,推动业务尖兵参与监督工作,推动专职监督工作者多了解业务工作,形成多面交流、有机互动的良好监督氛围。
参考文献:
[1]陈殿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践逻辑[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9(3).
[2]王哲.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J]. 中国报道, 2017(3):56-59.
[3]朱炜, 刘雨萌. 国有企业内部监督制度建设:成效、问题与改进[J]. 财务与会计, 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