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1/7   来源:《科技新时代》2019年11期   作者:高雅颖
[导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中学体育教育对教育方式进行改革与完善,实现学生由体育技能学习向体育兴趣、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方面的发展。

高雅颖
上海市民办扬波中学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中学体育教育对教育方式进行改革与完善,实现学生由体育技能学习向体育兴趣、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方面的发展。本文深入分析了兴趣教学法内涵和重要作用,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阐述了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推动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教学;兴趣教学法;教学内容
         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审议通过并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将人民身体健康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经常化、生活化、科学化。同时,《纲要》重点强调了学校体育教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提出了“以中小学体育教育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学科教学与体育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内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体育教育模式。”在《纲要》的指引下,中学体育教育应当变革体育教育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体育教育由课程引导向兴趣引导的转变,加快中学体育教育改革进程,促进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与国家战略规划、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相适应。基于此,本文深入分析了兴趣教学法的特点和应用必要性,并深入探讨了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以期促进中学体育教育高质量发展。
         1 兴趣教学法内涵
         兴趣教学法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措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不同,兴趣教学法强调发挥学生个性和自主性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作用,重视学生兴趣的调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融合应用,增强学生体育自主锻炼和自主学习意识,最终实现学生运动技能、锻炼习惯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应用兴趣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学习和健身锻炼的价值,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进而实现全民健身战略规划目标。
         2 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1 发挥兴趣导向作用,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兴趣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表现为不同的时期对事物的兴趣爱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体育运动、了解体育运动、发现体育运动中的乐趣,并积极推动学生兴趣向体育运动技能、锻炼兴趣方向的发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究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并以此带动和拓展教学内容,通过“以点带面”,由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运动项目出发,发挥兴趣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加强师生互动,以此构建高效的中学体育课堂。
         2.2 提高学生认知层次,培养学生运动兴趣
         在中学阶段,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认知处于较浅的层次,兴趣爱好不稳定,甚至出现“三天热度”的情况。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认知不完整、不全面,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以学生感兴趣的点为切入点,开阔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知识面和认知面,加深和固化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和保持学生体育运动行为,有利于帮助学生探索和发现体育运动中的乐趣,实现体育运动兴趣的长效化,促进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向体育运动习惯的发展。
         3 兴趣教学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途径研究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重点培养和发展学生体育运动兴趣。



         3.1 组织建设兴趣小组,培育学生兴趣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兴趣相同的学生组建体育运动项目兴趣小组,并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支持。在体育运动小组中,学生可自主协商和决定锻炼时间和项目,也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开展具体活动,通过弱化教师在小组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兴趣的内在驱动力作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发展的需求。同时,在课外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体育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和实践的关注,及时掌握活动组织效果,并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指导和建议,并安排与学生兴趣相符的体育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兴趣爱好小组的学习需求。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针对街舞兴趣小组,教师可邀请兴趣小组学生展示学习效果,并对学生编排的街舞提出表扬和鼓励,结合学生示范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针对篮球兴趣小组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开展篮球比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篮球比赛中,发挥体育运动在竞技、拼搏和团结合作方面的作用,营造团结下、友爱、竞争、拼搏的中学体育教学氛围,以兴趣和小组强化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3.2 以兴趣为切入点,丰富体育课堂教学活动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避免教学内容模式化的局面,防止学生因教学内容单一化、模式化而丧失兴趣,进而影响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为避免该问题的发生,教师应将游戏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学生广泛喜爱的游戏形式,改变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固有认知,促进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通过深入研究体育运动项目的游戏化形式,准备几个不同的游戏项目,以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游戏形式,引导和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到游戏形式确定和参与实践中。例如,在羽毛球教学中,教师可将羽毛球与快速反应能力训练结合起来,将羽毛球作为道具,安排两名学生进行快速跑比赛,由另外一名学生抛掷羽毛球,羽毛球球托落地指向谁,谁作为快速沿既定路线跑,而另一学生则作为追逐方,如前一名学生被抓到则算失败;也可以组织开展羽毛球颠球比赛,以颠球次数最多作为获胜标准。并将学生划分为多个比赛小组,选出几名羽毛球颠球高手,在最终比赛环节,在教师的带领下全体学生为比赛学生计分,能够充分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提高学生自主训练羽毛球的兴趣。在游戏项目的选择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建议和意见,发挥学生创新思维优势,实现体育运动游戏的创新发展。
         3.3 创设教学情境,满足学生兴趣要求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较为繁杂,而学生的兴趣爱好因人而异,部分学生喜欢慢跑,部分学生喜欢跳远、篮球等项目,面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应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兴趣点,增强体育运动项目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例如,部分学生对田径运动项目兴趣不高。针对该问题,教师可将110米跨栏运动融入到田径教学中,根据110米跨栏间隔,在跑道上划出直线,并带领学生以跨栏的方式跨过直线,还可以采用变速跑、蛙跳等形式丰富和完善田径运动形式,帮助学生转变对田径运动的恐惧心理,提高体育运动项目的趣味性。
        4 结语
         体育教育是中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全面落实《纲要》要求,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关键环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推动教学任务驱动向兴趣驱动的发展,并通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优化,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性,实现兴趣教学与体育课程的密切结合,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庆. 寿光市中学生体育课学习兴趣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鲁东大学,2016.
        [2]曹贝. 初中生体育参与兴趣与动机关系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16.
        [3]丘文盛. 新课标下培养中小学生篮球运动兴趣的调查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4]孙馨. 上海市初中生体育兴趣与身体素质的相关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
        [5]周飞荣. 跆拳道兴趣课程对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