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食用自制豆豉引起肉毒毒素中毒事件的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20/1/6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12期   作者:孙金山1 孙薇2
[导读] 对博乐市一起食用自制豆豉所致A型肉毒梭菌毒素中毒事件的分析,
        【摘要】 目的  对博乐市一起食用自制豆豉所致A型肉毒梭菌毒素中毒事件的分析,提出进一步宣传防制措施,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 对疑似肉毒梭菌毒素中毒患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依据GB4789.1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进行肉毒梭菌的分离、鉴定及肉毒毒素的检测。结果  3人进食自制豆豉,3人发病,1份样品检测A型肉毒梭菌阳性,动物实验检测A型肉毒毒素阳性。 结论 该起中毒事件为A型肉毒梭菌毒素中毒。
        【关键词】 A型肉毒梭菌毒素 食物中毒 调查报告
        2018年1月11日博乐市一家3口食用自制豆豉,12日出现乏力、视物模糊、伴吞咽困难、头晕等症状,无恶心、呕吐,初步诊断为疑似肉毒毒素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食用的自制豆豉进行实验室检验,确认本起食物中毒是A型肉毒梭菌毒素中毒引起。
        1流行病学调查
        1.1 中毒经过 2018年1月11日食用自制豆豉,12日出现现乏力、视物模糊、伴吞咽困难、头晕等症状,无恶心、呕吐,18日就诊,初步诊断为疑似肉毒毒素中毒,根据疫情报告,迅速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并采样,经调查发现三位患者均食用自家制作豆豉,后出现症状,经食药部门、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采集,对其未食用完的自制豆豉酱送自治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检验。
        1.2 临床症状3名中毒者均出现出现嗜睡、乏力、视力模糊、吞咽困难,无恶心、呕吐,2两名患者及时转院后得到肉毒抗毒血清治疗,好转,一名患者应昏迷,家属不配合治疗,没有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于10日后死亡。中毒程度与进食量有一定关系。
        1.3 实验室检查由于2人转院,1人昏迷,未采集到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只采集到剩余的自制豆豉,经病源学检测,肉毒梭菌分离、鉴定,进一步提取核酸进行PCR检测,试验结果显示为A型肉毒梭菌阳性;动物实验检测肉毒毒素,试验结果显示为A型肉毒毒素阳性。
        2调查结论  综合本次调查结果,三名患者均是在食用同源食物2天内引起的肉毒毒素中毒,符合肉毒毒素中毒的发病规律。2名患者接受肉毒抗毒血清治疗后,症状均有好转。1名患者和家属因不能及时提供与中毒相关的病史,未及时接受肉毒抗毒血清治疗,最后死亡。根据对三位患者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结论、临床表现、治疗过程,接触的同源性食品肉毒梭菌中毒的食物,所以认为是一起食用肉毒毒素污染的自制豆豉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
        本次调查是在向死亡患者家属问及医院是否有解毒针时,才获得了食用自制豆豉的信息。待调查小组去进行现场调查时,2名患者已转院进行治疗,因此没有获取患者的粪便标本。

1名患者昏迷不能及时提供与中毒相关的病史,其家属亦未提供食用自制豆豉食用史,导致有效治疗延误和调查受阻。
         3 讨论
        肉毒梭菌属于梭状芽孢梭菌属,是严格厌氧菌,当条件不适肉毒梭菌生长时,其在体内形成芽孢,呈梭状,革兰氏染色为阳[1]。肉毒梭菌即使侵入胃肠道内也不发芽增殖, 而是随粪便排出。当在营养丰富,高厌氧的条件下芽孢即转变为菌体且可产生强烈外毒素-肉毒毒素。豆制品和肉类制品是肉毒梭菌的常见载体,因此亟需加强肉毒梭菌中毒知识的宣传教育。
        加强居民对肉毒中毒危害性的认识,对有家庭自制臭豆腐、甜面酱、豆瓣酱等饮食习惯的居民,应告知他们肉毒中毒的危害,尽量减少食用自制食物。
        居民应了解肉毒中毒的基本症状,具备初步自我诊断能力,此次食源性疾病事件中,患者若能了解肉毒毒素中毒的基本症状,可根据自己的饮食行为作出初步判断,也可以将信息及早告知医生,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同时可降低疾病负担[2]。
        加强居民法律意识,加大宣传法律知识,此次食源性疾病爆发事件调查中,患者家属缺乏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有隐瞒病史,不配合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现象。应加大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遵法守法意识。
        通过对该起中毒食品的毒素检出,明确了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此类中毒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危害大,本次中毒死亡事件提醒人们,发生此类食物中毒事件后,及时报告和保存中毒或死亡者呕吐物和排泄物,对于相关机构采样检测毒物和致病菌以指导治疗抢救生命都非常重要。
        因此,食药部门、卫计系统应加强对广大群众的肉毒中毒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食品卫生法的宣传力度,改进食品的制作、贮存方法,使群众真正了解肉毒毒素是怎么产生的,毒素的性质,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避免该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 《传染病学》(第8版) 李兰娟、任红/本科临床/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2]俱西驰武成斌 A型肉毒中毒1例报告--《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4年03期
       
        【作者简介】孙金山(1973年10月-),男,新疆博州疾控中心,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
        联系方式:189997789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