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BIM 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6期   作者:陈军
[导读]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和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摘要: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和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同时还能够保护环境,节省资源,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保证。故在建筑领域需要工作人员坚持推广和实践,方可推动建筑行业的繁荣进步。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构件;BIM技术;具体应用
        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业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装配式建筑的出现,可以有效减少生态环境污染,对于常规的建筑工程项目相比较来说,装配式建筑涉及众多环节,对质量管理要求比较高。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当中,通过运用BIM技术,可以保证装配式建筑不同环节的质量信息得到集中管理,减少质量管理不当现象的出现。
        1BIM技术的优势
        1.1在项目施工前进行模拟施工
        利用BIM技术,构件完整的建筑模型,在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准备阶段,进行模拟分析,找到预制构件装配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立即改正。结合BIM模型,妥善布置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吊机的施工范围更加明确,各项预制构件堆放更加科学。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者来说,可以运用建筑信息模型,找到预制构件安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前制定好解决方案,帮助作业人员更好的掌握预制构件安装流程,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成功开展。
        1.2提高项目的质量管理效果
        和常规CAD图纸相比较来讲,BIM技术的科学运用,可以避免“信息孤岛”现象的发生,进而保证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目标得到更好实现。BIM技术可以帮助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人员拓展管理思路,构建完整的建筑信息模型,更为直观的了解装配式建筑施工进度,施工信息的传递方式更加便捷,减少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隐患,真正达到提升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效率的目标。
        1.3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水平
        在应用BIM技术时,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人员可详细的记录下各项预制构件生产时间,包括施工环节出现的问题,并将有关信息输入到BIM模型之中,通过分析建筑信息模型,找到问题解决对策,并结合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现状,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从而更好的提升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效果。
        2现阶段装配式建筑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施工安装效率相对较低
        与以往的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对比,无论在安装技术还是项目管理方面,其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之间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吊装与拼接吊装等过程相对复杂,要是不能熟悉其整个施工过程,就会延长作业周期或是低于传统的混凝土施工模式。因此装配式建筑,一定要确保其安装过程与统筹布置的科学性合理性,特别是构件运输、作业面安装、储存管理、运输等诸多方面,只有这样才可以降低人工作业量,不然会浪费大量的安装时间,由此也难以呈现施工时间短这一重要优势。
        2.2未能实现施工过程高效管理
        实施装配式建筑具有很高的专业化要求,例如构件生产过程专业化,运输专业化以及操作专业化等,无论是构件设计还是构件安装都需要做到各个工序精确施工,并且严格要求技术施工与管理。因为要想转变其施工模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施工技术以及管理方面仍有待于提高。
        2.3项目有关参与方之间难以体现协同性
        实现建筑工业化是装配式建筑的终极目标,而若想实现就需要确保系统的完整性,并将其贯穿于建筑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除此之外,与传统建筑不同的是,装配式建筑针对项目所涉及的所有环节与参与方提出更高的协同需求,要是在信息传递在某一环节中存在出偏差,则很容易拉低施工效率。因此,项目的协同度偏低也是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3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用BIM技术
        3.1装配式设计阶段
        预制构件是装配设计所必需的,因此专业设计师应与之合作。装配式结构设计的设计者需要准确、快速地传递设计信息,及时修改设计方案。通过BIM技术和云技术,专业设计师将专业设计信息模块上传到GIF设计平台。借助碰撞和误差修正结果,筛选出专业设计的缺陷。支持专业设计师找出专业设计的不足。专业设计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修改设计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以方便其他人员调整设计方案,授权予装配结构的设计师和管理员修改权限,使更多的管理员和技术人员参与组装架构的设计,并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修改,提高装配式结构的设计标准。
        3.2装配式成本预算和材料采购
        施工企业运用BIM信息模型,在生产时期优化设计的劳务材料等信息,从而帮助其他部门完成各项计划目标,让企业能够合理控制成本,施工过程中的采购工作也可以借助BIM技术来完成。
        3.3装配式建筑运维时期
        建筑生命周期的费用消耗一大部分是使用时期,在建筑物的使用年限高达7年,使用时期的费用远高于建筑物安装造价,同时,它以不同的比例增加。因此,专业化的管理将给运营商和业主带来经济效益,但装配施工在维修施工和设备时应具有二次网络信息,信息量大而简单,显示出不同的信息。同时,管道施工简单,老化、破损,引发火灾让建筑无法达到预期使用年限。使用BIM技术能够创建完整的信息管理建筑系统,在运行建筑时,需要动态监测设备,便于及时发现危害,当有危害出现时,应对构件破坏点进行定位,避免灾害出现。当有问题出现时,也要及时追究责任,使用BIM来检测和分析设备,排除耗能设备,二次开发回收资源,避免浪费。
        3.4优化整合生产流程
        在整个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为了保证这一关键环节的顺利和预制构件生产信息处理的准确性,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应从组装生产的BIM模型中获取预制构件的尺寸信息,然后进行编制和施工生产计划。为了保证预制构件的质量,制造厂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植入原材料、预制构件类型等信息,提高预制构件的运输效率和储存能力。通过对预制构件的实验物流管理,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其次,为了保证装配式建筑模型的制作和实验过程,设计人员必须通过BIM技术来进行设计方案的设计和试验。必须与生产协议共享BIM模型的组件信息。生产协议可以直接获得产品原材料、设计数据等参数,参数可以通过条形码进行逆转。通过方法变换,利用BIM技术把预制框架信息显示出来,在虚拟框架中进行对接试验,如果试验通过的话就进行实际生产,这样就会提高预制构件生产的高品质和自动化。组件BIM模型也可以采用三维打印方式打印,加快了组件BIM的试生产过程,验证了基于打印模型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4装配式建筑与BIM技术应用前景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以BIM模型和构件库作为核心,有利于建筑各个专业间的信息交互,基于BIM模型进行设计深化和施工模拟,减少实际施工中未知的施工问题。在实际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基于BIM设计模型,进行施工深度深化以及建筑、结构、暖通、消防、电气等各专业冲突检测,同时可完成项目施工模拟和施工工程量统计。装配式建筑与BIM技术结合,可以深化建筑标准化设计和施工,降低施工难度和流程,减轻对工地周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便于建设绿色、安全的生态工地。装配式建筑与BIM技术相结合的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值得在整个建筑行业内推广。
        结束语
        总的来讲,通过文章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知道,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言而喻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把装配式建筑施工与BIM技术进行有效结合,通过政府的强有力推动,积极发挥品牌效应、做好专业人才培育等工作,借助通力合作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有效发展,从而帮助我国建筑行业翻开崭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佚名.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8,235(10):103-104.
        [2]王伟.当前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501(16):186.
        [3]王士军.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