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6期   作者:李昕妍
[导读] 当前,在“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机遇
       摘要:当前,在“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机遇: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平台;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在“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诸多的挑战:教学模式上:难度进一步增强;管理体系上:挑战传统的管理体系,缺乏科学的现代管理体系;教学内容上:挑战传统的单一封闭的教学内容。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希望为研究高校思政教育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政教育;机遇与挑战
        在信息时代下,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以及生产模式,其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对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革新。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网络时代下,对于信息技术并不陌生,尤其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与普及,网络成为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关键组成部分。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中,需要结合大学生的行为特点和网络习惯,将思政教育与互联网充分结合,以网络平台作为思政教育的新阵地,不断创新教育新方式和新途径,发挥思政教育的育人优势。
1“互联网 +”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由于其信息传播量非常大的特点,因此被人们称作为第四媒体,是当前世界上最广泛的一个媒体。相比较其他媒体,互联网不仅具备内容丰富、交互性强、画面以及文字的立体感强等方面的特点,同时其在大学生群体之中非常大众化,可以说人人都在使用互联网。虽然互联网技术给大学生带来了非常多的方便之处,但是其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互联网的严谨性以及权威性仍旧需要进行考证。但是,现今我国大学生对于互联网内容的选择性非常弱,同时其思想非常容易受到互联网之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有鉴于此,在“互联网 +”的时代背景之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就势在必行,通过对互联网思维和大学生行为之间以及互联网思维和大学生思想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并利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其进行引导,就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除了包含政治学,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内容,同时还包含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内容,这些方面都需要统筹起来进行共同研究。
2“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一)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平台
        在“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特点,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因材施教的特点、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策略。并且“互联网 +”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其连接性强。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广泛的传输。极大地增强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传播度。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平台。 并且这种新的平台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互联网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天地、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现实世界开展。然而有了互联网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在虚拟世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 +”的发展。互联网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等方方面面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影响显著, 其二“互联网 +”"更加迅速的拓宽了其思想传播的空间%当前我们在“互联网 +”的背景下资源已经成为全民共享$这种开放式的、立体式的资源共享。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 +”背景下更加迅速的拓宽了其发展的空间。
1.2满足学生诉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逐渐地深入和频繁,大量的网络课程资源层出不穷,例如慕课、微课等,其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学生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喜欢的教师和课程,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完成双向互动。将思政教育与互联网教育充分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定制化以及个性化教学服务,突出思政教育的人文化,为学生素质发展创设优质平台。
3“互联网 +”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进策略
3.1丰富教学内容
        基于“互联网 +”下,思政教育需要突破以往的固化模式和传统思想,摒弃封闭式以及单一式的教学内容,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丰富以及完善教学内容。首先,要扩宽思政教学内容的涉及范围,以经济全球化为基础,构建涉及科技、文化、经济以及政治等领域的内容体系,发挥互联网的资源优势,不断添加和融入新的教学资源,满足大学生丰富自我和提升自我的需求;其次,教师要以社会焦点问题、热点问题为教学切入点,运用互联网教学资源,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充分结合,提升思政教育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对学生的行为意识和思维理念进行指导和规范;最后,教师还要利用互联网资源生动直观的特点,将教材知识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给学生,提升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直观性,通过教学扩宽学生文化视野,调动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3.2建立一个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制
        首先,加强大学生网络舆论导向工作,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也随之大大增加,其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大。虽然现今我国大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培养之下,其识别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许多大学生依然会受到舆论导向的影响,最终导致他们出现过激言论,失去理智判断。有鉴于此,对大学生与网络舆论导向进行加强就势在必行;第二点,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法治教育。由于我国网络由于刚刚兴起不久,因此严重缺乏道德以及法律的约束力,这直接导致其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严重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高校必须要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法制教育进行加强,借此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法律观念。
参考文献:
[1]基于互联网条件的高校思政教育的优化策略分析[J]. 许晓华.??西部素质教育.?2017(20)
[2]浅析“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创新创业的措施[J]. 陆金欣.??商业故事.?2018(13)
[3]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J]. 郭东艳.??知识经济.?2019(13)
[4]“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改革研究[J]. 龚咏军.??理论观察.?2018(07)
[5]“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探究[J]. 孔维涵.??智库时代.?2018(42)
[6]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与发展[J]. 张达文.??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