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科学新课标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柏龙珍
[导读] 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其以后的学习、终身发展和成为一名有良好素养的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
        柏龙珍
        贵州省关岭自治县顶云街道龙洞小学  561300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其以后的学习、终身发展和成为一名有良好素养的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新课改下,小学科学课程从一年级开始教授。教育心理学表示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基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能力,为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习能力;培养方法
        1 科学知识总目标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物质科学领域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材料特征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积极辩证自己的猜测,做好观察记录。同时在此阶段,教师可培养学生运用感官---“眼、耳、鼻、舌”科学地观察物质,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科学探究的欲望。在生命科学阶段,学生将初步认知生命世界,教师应强调学生学会运用客观事实论证,报以真实存在的思想学习生命科学,以此推进学生重新审视生命的含义,进一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在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中,教师积极地让学生自主学习地球与宇宙的历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空间的好奇心,了解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进而使学生建立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对于技术与工程领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改造创新能力通过学习了解工程师及技艺工作者的工作过程得以加强锻炼,进而开发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经过以上科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未来的继续学习及自身发展和对国家建设中将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进而加快人类社会文明的建设。
        2 合理分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一般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组,经常造成学困生在同一组的局面,在授课时,学困生的小组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学习现象,不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因此,教师要采用合理的分组模式,按照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分组,保证每个学习小组内的成员都能参与到讨论学习中。由教师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和任务量,小组内进行合作,为每个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例如,学习五年级的“做一个生态瓶”课程之前,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活跃程度、知识基础、表达能力、性格特征等综合因素进行分组,每组由四到五人组成。教师为每个学习小组设定研究目标,如:一个生态瓶应该包括哪些生物?生态瓶内的正常运转时间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设定生态瓶内动植物的比例?让小组成员带着问题去探讨,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通过和小组成员的共同学习,发现自身的不足,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小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3 基于科学探究总目标下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探究的过程主要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反思与评价。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学生对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

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基于不同学段要有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对于低年段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遵循该年龄段学生好奇心重、爱模仿的性格特点,通过科学家探究活动的故事启发他们逐步模仿探究过程,让其寻找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在一步一步引导下作出有依据的猜测,从而初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例如,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小小科学家”这一课中简单的滚小球活动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游戏活动。对于初次接触科学的一年级学生而言,科学探究活动不再“遥不可及”,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历,而滚小球活动不只有小学生经历过,就连大科学家伽利略也曾做过类似的探究发现,进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而中年段的三、四年级学生对具象物体已有相应的描述表达能力,对科学探究活动能够提出可探讨的价值问题,此时教师基于该阶段学生的能力,尽可放手给予学生自主活动时间,让学生尝试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进行有逻辑的推理,并形成自我反思意识。例如,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果实与种子》一课中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师可用质疑的方式来逐步触发学生思考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在实验探究活动设计方面,教师大胆放开,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计划,并在探讨活动中不断调整方案,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高年段的五、六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已经能够根据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出可探究的问题。针对该年段的学生,教师要着重强调科学探究活动的严谨性与真实性,为其后续进一步的科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执教“铁钉生锈了”中,探究铁生锈因素活动中,学生贴合实际生活能够联想到铁生锈的两个因素,在制订活动计划时要考虑两个因素的控制变量及实验设计的严谨性操作,使小学阶段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4 注重实验,引导小组合作分工
        科学不同于语文、数学和英语等学科,它由大量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的原理构成,具有较强的实验性。教师要利用科学实验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工,由学生分工合作进行一些安全性较高的实验,通过互相之间的沟通配合来完成,通过小组间竞赛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在实践中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记忆力,使学生间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实践完成后,由小组成员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例如,进行“做个太阳能热水器”实验,由教师设定实验方向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小组成员分别负责理论研究、器材准备、技术安装、实验分析等,通过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太阳能热水器的制作,分析太阳能各个部分的组成及作用,使学生明白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小组和合作学习中的责任意识,引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爱上科学,积极地与同学结组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科学的奥秘。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技巧,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在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综合能力的养成,可推动小学科学教学向前发展,培养社会需求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霞.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37.
        [2]钱秀容.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下小学科学自主学习探究[J].华夏教师,2019(31):3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