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及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策略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4月第12期   作者:郑雪玉 舒水根
[导读]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而水稻的种植情况直接关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郑雪玉 舒水根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人民政府,浙江 衢州  324022
        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而水稻的种植情况直接关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我国水稻种植历史悠久,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更多的现代要素被投入到种植过程中,如化肥、农药及机械设备等。虽然这在一定程上提高了水稻产量,但是长此以往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最终降低水稻产量,不利于水稻种植业长期发展。因而,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及质量,必须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探究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策略。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种植效益;提升        
        一、水稻种植技术要点
        1.1种子选择与处理
        水稻种植的首要环节就是合理选用种子,因为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水稻的全生产阶段,是影响水稻产量的基础与关键,因而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方法选择种子。具体选择种子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饱满、抗逆性好的种子;其次要结合种植区域的环境特点和气候类型,选择适应能力强的种子,以提高种子出芽率。
        种子处理分为晒种消毒、浸种、催芽等环节。晒种,即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晾晒种子,起到杀菌的作用,并能激发种子活力,提高种子发芽率。通常选择阳光充足的好天气晒种3d左右即可,晒种时种子摊铺要薄、定时翻动,做到均匀一致。浸种,即把种子浸泡在按一定比例配置的药水中,根据种子皮壳厚度浸泡一定时间,以补充种子水分,提升种子活性。通常用25℃的温水对种子浸泡一两天即可。催芽,即通过多样的方法调控环境温度,以达到催芽目的。适合水稻种子催芽的温度为25~30℃,在此温度下催芽12h,80%的种子露白后即可进行播种。
        1.2育苗
        苗床处理对育苗来说至关重要。苗床方向一般是东西向,这样有利于苗芽获得足够的阳光,提高种子出芽率。苗床需要根据水稻种植密度和面积设定一定的间距,有利于苗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也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苗床温度也应得到保障,可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来降低气候的不利影响。
        1.3播种
        气候条件是水稻播种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合适的气温、水温条件有利于水稻播种工作的开展,8℃左右的地温为适宜的种植温度。另外,插秧对气候条件、插秧时间及秧苗距离也有一定要求。合理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苗芽顺利度过缓冲期,保障水稻全周期健康生长。
        1.4稻田管理
        稻田管理主要涉及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施肥中,要关注化肥种类、数量、时间等要素,根据稻苗生长阶段选择肥料种类,而且根据种植面积进行适量施肥,施肥过量或施肥过少均会出现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的情况,均不利于稻苗的生长发育,因而科学施肥十分重要。除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而,除草时尽量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这样既可以保障稻苗正常生长,也可以减少除草剂对稻苗和环境的不利影响。喷洒农药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措施,因而在科学选种、科学处理种子的基础上,要科学选择农药辅助防治病虫害。       
        二、水稻种植技术优化方法
        2.1叶龄优化技术
        所谓的叶龄优化技术,就是根据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对其生长特性进行分析,了解其生长规律,制定不同阶段的稻田管理技术,提高稻田管理的质量。该项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水稻的产量以及水稻产品的质量。在该项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种植人员对水稻的生长维持长期实时的监控,在水稻田中,布设多个观察点,以便于观察每一个部分水稻的生长情况,以及叶龄的变化,为后续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观察叶龄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在水稻叶片上做好相应的标记,最后将记录情况进行汇总,形成完整的观察文件,呈现水稻种植过程中叶龄的变化规律。随后由专门的分析人员,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制定具备有针对性的管理手段以及栽培技术,进而提升水稻种植的质量。
        2.2三控优化技术
        在当下的水稻种植技术中心,所谓的三控优化技术,是指控肥技术优化、控苗技术优化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优化三种。


        2.2.1控苗
        所谓控苗技术优化,通过优化稻苗的发育能力,通过人为的方式,保障稻苗能够正常发育,并且调控稻苗分支的形成。在水稻成长的过程中,稻苗分支的产生会消耗额外的阳光、水分以及废料,会延缓主苗的生长发育速度,因此,在水稻生长的过程中,就需要适当的剔除稻苗多余的分支,保障稻苗能够获得充足的阳光与养分,保障稻苗的生长环境。其次,合理的施肥,也是稻苗健康生长的保障之一,在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需要选择不同的废料,保障土壤中的营养充足,能够切实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
        2.2.2控肥
        控肥技术优化需要从肥料的种类以及施加量、施加时间等方面进行调控。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最为常用的肥料为氮肥,合理的施加氮肥,能够保障稻苗的健康生长,为稻苗提供充分地影响。控肥技术优化需要种植人员不断地观察并分析水稻的生长情况,决定肥料的种类以及施肥的周期,进而保障施肥的效用。
        2.2.3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对水稻的威胁较为直接,并且会严重影响水稻的生产产量以及质量。因而就必须要确保病虫害防治的效果。病虫害的防治应当以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种类选择相应的放置手段,根据不同的病虫害,展开有针对性的防治活动。另外,考虑到农药残留以及农药对水稻生长造成的影响,在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时,应避免过量使用。也可以通过部分生物防治方法实现病虫害防治,既能有效避免农药的消极影响,也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防治的成本。
        2.3其他种植技术优化
        除了上述两种主要技术的优化,还可以对品种选择以及种植区域选择进行优化。提高选种的质量有利于优良稻种的挖掘,区域选择的优化能够进一步提高稻苗生长的适应能力以及日后的健康生长。       
        三、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策略
    3.1选择优良品种
        水稻品种对于增产增收是十分关键的。在水稻种植的实际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水稻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栽培水平和病虫害状况等实际情况,选择经过试验和鉴定的优良品种,比如可以选择抗病虫能力强、抗倒伏、成穗率和结实率都高的中早39、中嘉早17 、中组143、株两优831、甬优1540、中浙优8号、甬优15、甬优538、甬优9号、甬优17、嘉丰优2号、华浙优1号、泰两优217、春优927等品种。
        3.2大力推广旱育秧
        实践研究证明,培育壮秧可以有效实现水稻增产,旱育秧具有早生快发、没有明显的返青期、无效分蘖率少、抗倒伏强、结实率高等特点,是一种完美的壮秧,因此在水稻育秧的过程种可以大力推广应用旱地育秧技术。
        3.3科学准备苗床
        根据水稻的爱高温、喜湿热等生长习性,科学准备苗床。在水稻种植的实际过程种,要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熟旱地或菜园地作旱育秧苗床地。尽早精细整地,做到土壤细碎、无大土块。
        3.4加强水肥管理
        实现水稻增产,离不开水和肥。当水稻的苗床出现土干发白、秧苗叶尖无水珠或秧苗卷叶的干旱情况时,应在早、晚进行灌水。要根据水稻的不同发育时期,选择不同的化肥种类和施肥数量,确保科学施肥。
        四、结语
        在水稻种植的实际过程中,要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和生长发育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育种植,通过优化水肥、加强水稻管理等措施切实提升水稻种植效益。
        参考文献:
        [1]韦恩泽.水稻种植技术优化及种植效益提升策略乡村科技,2020,11(29):94-95.
        [2]黄静.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増强水稻种植效益探究[J].新农业,2020(18):30-31.
        [3]潘炳元.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效益[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