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泽江
黔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贵州 都匀 邮编:558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环境监测实验室中废水来源、废水类别及危害、废水常见处理方法,提出了实验室废水污染防治意见建议。通过分析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水来源和特征以及危害性,针对当前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水处理工作的不足,提出针对性的处理和防治措施,对于实际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水处理;防治措施
党的十八大从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程度不断提高、环境监测体系不断完善,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环境保护工作的眼睛,起着评估当地环境现状、发现当地生态环境存在问题、为当地环保决策提供依据等重要作用。同时,实验室又是环境监测的基础,因此突出了环境监测实验室的重要性。但是在环境监测实验室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如果没有经过正确处理的废水排入水体、土壤等环境中,将会威胁到环境质量及人类健康。因此环境监测实验室需要注重废水的处理和防治,减少环境污染。
1 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水概述
1.1 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水源头
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水的源头主要来自于样品的前处理废液、样品分析废液、容器洗涤废液、过期药品试剂以及部分加入保护剂的剩余样品等。一是样品前处理及分析过程产生废液。如在水中挥发酚测定的前处理中,需要用三氯甲烷萃取,三氯甲烷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致癌性,排入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又如,水中六价铬的测定过程中,所使用的丙酮及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具有较大毒性。二是过期药品试剂产生废液。在分析样品的过程中需要配置标准溶液和标准试剂等,但是要注意在保质期内使用,如果溶液和试剂过期将会成为污染源【1】。三是在样品分析后阶段,分析及测定实验室样品之后通常会产生剩余样品,而污染源样品中本身存在的污染物以及添加的保存剂也会带来污染。四是实验结束后洗涤器具器皿、清洗仪器等会带来洗涤废水。
1.2 废水的类型及危害性
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水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无机污染物。例如在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的过程中,在样品消解中,需要利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以及浓硫酸,当样品氯离子浓度较高时使用剧毒的氯化汞掩蔽剂,会产生含汞、含铬、含高浓度硫酸的废水;水中氰化物的分析实验中会产生含有剧毒氰化物的废水;水中重金属测定的前处理、化验分析、器皿洗涤中,有可能会产生含有硝酸、铬酸等废酸,及含镉等对环境危害极大的重金属废水,这些废水不经正确处理排入污水厂,一般污水厂对重金属等污染物“无能为力”【2】,最终排入外部水体环境中,部分污染物还可能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物质,如汞转化为烷基汞,同时,重金属在环境中具有生物累积性,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二是有机污染物。
2 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水处理措施
对于简单易于处理的废水,可经正确处理后排放;对于其他废水,需要分类收集,经过有效处理后排放;对于自身没有能力处理的单位,需要分类收集后送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2.1 处理成分简单废水
部分废水成分简单,但是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较大污染。如,含盐酸的废水具有腐蚀性,可以使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中性,生成无毒的氯化钠后排放。如,部分微生物污染废水具有致病性,可以加热高温消毒,冷却后排放。
2.2 处理重金属废水
重金属具有较大的毒性,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隐蔽性、无法被生物降解,甚至可转化为毒害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具有生物放大效应,通过食物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于含有重金属的废水,需要提高处理力度,达到排放标准之后再排放。一是利用电解法。对于具有较高重金属浓度的废水,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电解法,主要是利用直流通电引发氧化还原反应,将重金属还原为不溶于水的金属,过滤去除。在处理重金属废水的过程中利用电解法,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因此实际使用范围比较小【3】。二是利用化学沉淀法。对于含重金属废水也可以利用化学沉淀法,对比电解法,化学沉淀法普遍具有高效性、便利性,低成本的特点。
2.3 处理氰、砷类剧毒废水
一是处理含砷类剧毒废水,普遍利用混凝沉淀法,可利用硫酸铁在碱性条件下形成氢氧化铁沉淀与砷的化合物共沉淀和吸附作用,静置分离,将废水中的砷去除。二是处理含氰类废水,通常使用碱性氯化法,在碱性环境条件下,将强氧化剂投入到废液和废水中,如,可以掺加漂白粉和高锰酸钾等,将氰化物氧化为二氧化碳等无毒物质。
2.4 处理有机废水
有机污染物种类复杂,通常致畸致癌致突变以及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滞留时间长、极难降解、毒性极强、生物累积性、挥发或半挥发性等特点,没有正确处理的有机废水容易产生严重的危害性。针对有机污染物,首选是回收利用,如,四氯化碳废水,可以利用蒸馏法、活性炭干燥法或者组合方法重新回收利用。如果无法回收利用,需要利用相应的废水处理技术。
3 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水防治措施
3.1 强化实验室排放源头监管
实验室内部需要以身作则增强环保意识,加大实验室废水收集、处理、排放的相关培训,确保内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才能有效解决“不知而排”的问题。同时,环境监测部门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践行者,加上实验室的封闭性,外部有效监督力度较弱,如何加强污染排放的外部有效监管,是如今监督的难点及重点之一。建议在实验室废水排放监管中强化智能化手段的运用,加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约束力,在控制排放源头上抓源治本。
3.2 加大处理技术及资金支持力度
部分监测企业、单位偷排漏排主要原因之一是实验室废水处理处置费用高,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违规排放。一方面需要加大处理技术的支持力度,使更多的实验室具有处理实验室废水的能力,实现减量化的目标,减少处理处置费用。另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对符合补贴的情形,加大处理处置的资金支持力度,从而杜绝利益驱使下的实验室废水排放,让环境监测的公益性更加凸显。
3.3 优化分析方法
加大新方法的研究与使用,优化现有的分析方法。如,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HJ828-2017)新标准的颁布实施后,对于重铬酸钾以及浓硫酸的使用均实现减半,同时对于硫酸汞掩蔽剂的使用也更加科学合理,从源头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量。
3.4 注重试剂等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环境监测实验室日常运行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加强控制废水排放,最大程度减少废水排放量。在容器洗涤过程中利用无磷洗涤剂,在中和废水酸碱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控制废水的PH值,反复利用废水资源。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仪器分析确定试剂使用量。充分利用标准样品和化学试剂、药品,避免堆积失效。及时回收可以回收的试剂,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结束语:
环境监测实验室需要做好管理工作,强化排放源头监管工作,加大废水处理技术及资金支持力度,优化分析方法,合理利用资源,加强实验室废水处理的有效性,以身作则控制废水来源和排放,提高环境监测实验室运行的规范性,实现环境监测实验室绿色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任华彬.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水处理与污染防治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12):100-101.
[2]雷武琴,赵鸣.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水处理研究[J].环境与发展,2020(01):231.
[3] 魏冬,吴佳莉.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水的处理及污染防治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18(05):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