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涛
新疆城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省市:新疆乌鲁木齐
邮编 :830000
摘要:在现如今的住宅建筑行业,装配式住宅建筑逐渐成为十分常见的住宅建筑形式,与常规住宅建筑相比,在施工效率、专业性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另外,装配式住宅建筑正式施工之前,墙体、管道等均采用预制的方式,完成提前预制之后运输到施工现场便可以直接安装,不仅施工效率高,还保证了施工质量与规范性。但是装配式住宅建筑在设计环节也必须要制定完善的设计标准体系,为预制、安装施工等明确标准要求。针对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体系的构建,立足于项目的全过程,展开科学有效的分析,才能够保证设计标准体系的可行性。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创新;应用
引言
伴随着国内住宅建筑领域的高速发展,常规的住宅建筑模式已不适合目前住宅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国内住宅建筑领域开始推广新式的装配式住宅建筑,此种装配式住宅建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压缩现场操作,提升住宅建筑行业的效率,住宅建筑垃圾的也大大减少,应用前景十分广泛。不过装配式住宅建筑与常规的住宅建筑结构比较,工艺上有明显区别,因此使用合理的办法针对装配式住宅建筑实施优化操作,有效减少工程预算已成为目前住宅建筑领域重点关注的课题。
1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
1)缩短工程工期对装配式施工场地进行合理的布置和利用,不仅可以为后期施工作业的开展提供便利,还能够缩短施工工期。对于装配式构件的放置来说,施工单位需要设立专门的摆放场地,并且要做好区域内的排水工作,对于堆放构件的支垫来说,还要具有较强的牢固性,并做好构件的分类摆放和单独管理。例如,对于预埋吊件来说,要朝上摆放,这样可以方便技术人员查看规范和参数,如果构件的数量过多的话,戚磊甘肃第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则需要对堆放架的承载力进行详细的计算,避免因超重出现倒塌问题。2)节约工程资源对于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来说,要想在施工过程中实现节约资源的目标,要使各类型构件的性能满足施工要求。所以,在开展装配式构件的生产作业前,首先要对构件进行合理地设计,保障设计图纸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深化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主要的设计内容包括:构件加工图、配筋图、构件的承载力图。
2装配式住宅建筑的设计创新与应用研究
2.1拆分、深化设计
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中,预制构件的设计与预制生产制造密切关联,对于构件设计的标准化程度具有严格要求。因而,在预制生产之前,要求对预制构件进行合理的拆分设计、深化设计。通常在设计过程中,要求按照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按部就班完成总体设计。再利用BIM建模的方式,对其中的预制构件进行优化处理,确保拆分设计、深化设计的全面性、有效性。尤其在预留孔洞、预埋件位置定位、机电预留管线方面,精确性要求达到100%,预防预制环节下料作业、预制产品时的有效性。
2.2层次设计
装配式住宅建筑在设计环节对比传统住宅建筑,无论是住宅建筑理念还是工艺技术均进行了创新与优化,采用现代化管理模式,着重体现设计的层次性。所以基于装配式住宅建筑全寿命周期范围内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工作,构建设计标准体系也必须要体现出层次性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构建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体系可以划分三个层次:一为综合性层次。划分综合性层次往往是将住宅建筑群、单体住宅建筑中所有的住宅建筑系统作为基本对象或者组成元素,全方位了解综合性层次的设计任务、装配式住宅建筑所在位置整体面积、功能需求、设计风格等技术标准。二为通用层次。
划分通用层次要将住宅建筑系统与住宅建筑所属类型当做基本对象,根据空间结构要求划分技术标准,将所有装配式住宅建筑分类技术与管理途径全部组合。三为专用层次。该层次的划分标准为单一技术,期间还需要掌握实现该目标的有效方法与手段,明确专项层次标准,保证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规范性。
2.3装配式住宅建筑主体结构优化方案研究
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要达成装配式住宅建筑物的优化设计工作的目的,就需要由很多层面着手:第一点是保证规划设计技术标准及相关资料的全面准确。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整理好相关技术资料的归类及管理控工作,依据相有关的行业标准规定实施技术资料的评审及归档,确定外部相关要素、人文要素、科技要素及校核误差等因素针对住宅建筑工程的制约,与此同时应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保证规划设计工作的科学稳定。第二点是强化相关住宅建筑施工作业企业管理生产体系。由现阶段行业发展状况来讲,需要提高装配式住宅建筑主体构造的施工作业品质,加强相关施工企业管理控程度非常关键。唯有切实进行行之有效的管控过程,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相关施工作业企业完全依照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实施规划设计及生产。第三点是落实好规划设计监管督工作。相关单位管控部门需要确任本身职能职责,实施行之有效的管控解决方案,设立完整的管控体系,保证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具备适当的业务水平及工作态度,从而确保装配式住宅建筑物主体构造规划设计工作的科学性。
2.4构件的浇筑
混凝土浇筑是整个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在对构件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需要对相应的模具进行全面检查,保证模具符合各项设计和生产需求。(2)在完成模具的检查工作之后,需要对构件内部的成品钢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之后就能开展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在浇筑的过程中要保证浇筑的均匀。(3)浇筑作业完成后,还要对构件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要保证构件的表面足够平整,如果在检测的过程中发现构件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形,则需要立即采取补强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全面养护工作。
2.5装配式住宅建筑电源系统优化设计
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在装配式住宅建筑物供电网络规划设计时期,必须注重电源系统优化设计,掌握指挥中心内所需囊括的相关用电设备,与此同时还必须明确有关装配式住宅建筑物电器装备的作用,了解装配式住宅建筑物电源监视装置的性能配置状况,掌握相关装配式住宅建筑内部全部的电源系统,并且搜索相关装备工作时监视的有关重要数据信息,依据有关施工作业企业针对装配式住宅建筑物供电系统提出的技术要求,在装配式住宅建筑相关电源管控参数信息下明确远距离监控装置的构造规划设计及有关参数信息,确定远距离监控装置相关特性,掌握装配式住宅建筑物用电装备及备用供电电源的运行状况,与此同时必须需要保证控制中心能够操纵后台系统输出过电压、欠电压、缺相位、过电流及配电中断等等警报参数信号信息。依据住宅建筑工程施工现场需要及相关的用电比率,同时完成用电的成本把控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体系,需要结合装配式住宅建筑整体特征以及设计工作要求,立足于六个维度进行构建。期间必须要保证设计标准体系内容的清晰性、针对性与指导性,能够在装配式住宅建筑预制构件生产与安装施工等环节体现出其实质作用,提高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施工安装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铭.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设计施工一体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81-82.
[2]容丽晖,孙朋涛.BIM技术在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中的作用研究[J].城市住宅,2020,27(8):166-167.
[3]国秀英.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0,18(16):84-85.
[4]高天宇,黎冰.基于外墙体系的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研究[J].住宅建筑与文化,2020(8):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