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农作物栽培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发表时间:2021/9/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 4月 11期   作者:麦丽开·麦麦提阿卜杜拉
[导读] 由于我国目前农作物市场的大幅度变动,人们越来越注重无公害农作物,并且也深受人们的
      麦丽开·麦麦提阿卜杜拉   
      伽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新疆喀什地区   844300  
      摘要:由于我国目前农作物市场的大幅度变动,人们越来越注重无公害农作物,并且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栽培无公害农作物上,需要提高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视,包括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才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的综合质量,增加产量,从而满足目前市场上的大量需求。
      关键词:无公害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栽培要点

   在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过程中,管理和栽培技术是最重要的,不但关系到农作物的品质,还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和稳定。所以对于农作物栽培的各个环节都应该重视,分析问题并妥善解决,提升农作物的整体品质。
一、目前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在栽培无公害农作物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注意田间管理的问题,如果管理不到位,进行盲目的施肥,喷洒农药,反而会事倍功半,降低其品质,在目前的无公害农作物栽培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有:第一,严重的土地污染,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发展迅速,土地当中堆积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导致了原来农作物生长基地会有大量的污染情况发生,甚至在很多农作物的生长区域有大量的工厂开始建设,不仅会排出工业废物同时也会有有毒气体、废水,导致周围的土壤遭到严重的污染,破坏了无公害农作物的生长环境[1]。第二,不合理的使用肥料,在栽培无公害农作物时,需要科学的控制肥料的使用量,进行合理的施肥,既保证农作物的营养,也不会造成土地污染。但是目前的农作物培养中,大部分农户农业常识缺乏,在进行施肥时,没有科学的计量,既给农作物带来了压力,也会降低其对病菌的抗性,影响其生长。第三,农药使用不科学,在栽培无公害农作物过程中,对于农药的使用要严格控制,科学的使用计量,既能够有效的控制病虫害,也能够减少农药的残留。但是目前在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中,农户一味的追求对病虫害的控制,加大农药的使用量,导致农作物有大量的农药残留,导致农作物的品质大幅度降低,且因为农作物是人们食物的重要来源,药物大量残留会严重的影响人体的健康[2]。
二、对于有效栽培无公害农作物的技术手段
(一)污染土地改善
      提高无公害农作物的质量,首先就要从源头开始注意,对于污染的土地进行治理,因此,相关部门都应该格外注意所管辖土地的污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策略并进行落实,对污染土地进行治理,保证农作无的生长环境。相关的部门之间应该紧密合作,加强联系,认真负责,采取相对应的治理方法,减少土地污染源头,降低土壤污染,首先要找到土地污染的源头,可以让科研人员对于污染物进行分析,让环境部门提高重视,治理部门对污染源头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污染严重的地区,应该采取严格的惩罚措施,出具文件让工厂进行严格的整改,并且妥善处理污染物,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处理后再进行排放,减少污染物对于土地环境的危害,为无公害农作物的良好生长打下基础[3]。
(二)培育优良的无公害农作物品种
    好的无公害农作物品种有产量高、生长快、抗病性好的优点。并且对于较差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也能够适应并生长。因此要在农业技术方面大力的进行投入,加强农作物品种的培育,尽量培育抗旱性和抗寒性高的农作物。在实际的农作物种植中,种植农户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择优选择农作物,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农作物产量。

在栽培之前需要对栽培技术进行详细记录,并科学的制定相应的农作物生长策略,例如施肥的时间、灌溉的时间等,这种方式有助于提升农作物的抗病性,提高农作物产量。
(三)田间管理
      农作物在进行生长时,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田间管理,田间管理围绕着农作物的整个周期,因此,灌溉和养分的输入对于农作物的生长非常重要,灌溉时间要合理,施肥要有针对性,对农作物所需的养分要及时补给,从而促进农作物健康生长。在农作物灌溉时,要科学的计算灌溉时间,一般灌溉时间为春季和冬季,夏季,每个时期都要进行合理的灌溉,确保水分充足,保证农作物生长的水分需要。阳光的吸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也很重要,因此农作物幼苗要进行合理的疏苗,出苗后应该更加注重田间管理,秧苗要定期检查,一旦缺苗要及时补苗,如果秧苗过于浓密,要进行疏苗,保证所有秧苗足够的生长空间,保证每一株秧苗都能够吸收充分的营养,病苗要及时清理,防止影响健康秧苗的生长。
(四)防治病虫害
1、化学防治病虫害
    在进行无公害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最主要的防治手段就是化学防治。蛾类虫害具有趋光性,可以悬挂石板,或者使用杀灭型聚酯油进行溶液配置来进行防治,也可以使用基膜技术将农作物和害虫分离。在栽培的过程中,农户可以根据农作物需求和土壤成分科学的选择合适的肥料,保证土壤能够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化学防治虫害方法简单,效果显著,所以使用范围广[4]。但是化学防治中使用的农药都会有一定的残留,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使用农药一定要注意根据农作物的具体情况调配,农业部门也要大力研究污染小的新型农药,既能够提高防虫害的效果,也可以减少农药的危害。
2、物理防虫害
常见的物理防虫害技术主要就是根据物理原理和机械对虫害进行防治。物理防虫害对无公害农作物不但不会有负面影响,而且防虫害效果显著,属于绿色防虫害技术的范畴,目前使用最多的物理防虫害技术就是人工诱捕。像手工狩猎就是利用相关的机械杀死聚集性的害虫。对害虫的趋光性加以利用,可以采用光捕捉,设置黑光灯,利用灯光吸引害虫进行捕获,此外有些具有趋化性的害虫,可以使用糖醋液。
3、生物防虫害
对比于化学防虫害来说,生物防虫害就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过程中,会采取生物措施防治虫害。农作物中的害虫都有天敌,所以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可以观察害虫的种类,投放其对应的天敌进行除害。目前还有利用微生物技术,给害虫传染病菌,降低其存活率,从而帮助农作物健康生长。生物防虫害既能够减少农药的残留,也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可以保留农作物的营养价值,从而提高无公害农作物的质量。但是对无公害农作物的种植方式要进行科学的进化,不断优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研究不同的农作物的种类。在进行农作物栽培时,对于种植面积以及秧苗间距等条件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变,改善农田的生态环境,改变虫害的生长环境,降低其适应能力,减少和避免病虫害,增强秧苗对于害虫的抵抗力,防止广泛传播。
结论: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增强,农业科技不断地发展,无公害农作物也成为了我国农业的新的发展趋势,而且也能够满足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对于相关部门应该注重加强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和研发,掌握栽培技术和注意的重点,不断地进行优化。对于栽培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病虫害问题,应该科学的进行防治,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发挥出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师楠.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南方农业,2021,15(03):50-51.
[2]王月多,王世增,王玉鹏.无公害农作物栽培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06):18-19.
[3]高山.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乡村科技,2020(05):89-90.
[4]黄乐红.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新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分析[J].湖北农机化,2020(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