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勇
中天合创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7000
摘 要:门克庆煤矿的冲击地压类型为坚硬顶板型,为解决沿空留巷工作面基本顶悬顶长度大、时间长,应力集中程度高的问题,以3106回风巷为研究对象,在3106回风巷相邻的3104主运巷提前采用切顶预裂爆破手段弱化坚硬老顶技术,弱化顶板,减少老顶悬顶距,降低老顶活动对小煤柱掘进工作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切顶爆破后,沿空掘进工作面采空区侧向岩层破断角为58°~65°,预计在顶板上方33.7m时,将稳定存在长度为19.7m的悬顶岩层;爆破后,在爆心周围形成一个较规则的椭球状裂隙发育区,其中在靠近爆破中心处裂隙发育区面积较大,可达5.73m,爆破边缘区域裂隙发育区面积较小,约为2.9m,在椭球体区域内,随着靠近爆破中心,裂隙发育区半径逐渐增大;爆破手段可在3-1煤层上方16.8m处形成角度约为78°的裂隙网,对于降低小煤柱内应力积聚,将小煤柱侧微震能量/频次峰值及应力峰值转移向实体煤一帮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坚硬顶板;切顶预裂爆破;破断角;裂隙发育;应力积聚
中图分类号:TP 028.8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煤矿以地下开采为主[1],开采条件相对复杂。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开采强度的逐年增加,冲击地压发生频率亦呈增长趋势,造成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日益严重[2-3]。坚硬顶板是发生冲击地压的因素之一,坚硬顶板工作面具有覆岩强度高、整体性好等特点,回采后顶板不易自然垮落,动载系统大,开采扰动剧烈[4-5]。采用沿空留巷时,回采后会出现基本顶悬顶时间长,悬顶长度大、巷道围岩应力集中程度高登情况,造成小煤柱生产帮长时间处于高应力状态,很容易破坏,严重影响沿空掘巷的巷道成型[6-8]。
以门克庆煤矿3106回风巷为研究对象,在3106回风巷相邻的3104主运巷提前采用切顶预裂爆破手段弱化坚硬老顶技术,通过窥视确定顶板切顶爆破效果;分析坚硬顶板断裂结构特征。可为类型条件现小煤柱冲击地压防治提供参考。
1工作面概况
门克庆煤矿3106回风巷位于11盘区中部,东西方向布置,设计长度为3220m,北侧为回采的3104工作面,南侧为设计的3106工作面,西侧为南翼泄水巷,东侧为3-1煤南翼大巷,3106回风巷布置如图1所示,巷道岩煤层底板掘进,巷道底板标+607.126~+626.447m,平均埋深680m,与3104采空区之间留设煤柱宽度6m的小煤柱。
煤层呈黑色,条痕为褐黑色,强沥青光泽,阶梯状断口,内生裂隙较发育,常为黄铁矿及方解石薄膜充填,煤层中见黄铁矿结核,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煤层结构简单,一般无夹矸,煤层产状变化不大,煤层厚度在4.40~5.05 m之间,平均4.72m,较稳定。煤层普系数介于3~6之间,密度为1.30t/m3。煤层顶板以细粒砂岩为主,且厚度较大。根据3106回风巷附近钻孔柱状图将11-3104工作面顶板岩层划分如下,如表1所示。
.png)
5结论
(1)经施工顶板探查钻孔,结合钻孔窥视结果,3106回风巷侧采空区侧向岩层破断角为58°~65°,预计在顶板上方33.7m时,将稳定存在长度为19.7m的悬顶岩层。
(2)3104主运巷爆破后,在爆心周围形成一个较规则的椭球状裂隙发育区,其中在靠近爆破中心处裂隙发育区面积较大,可达5.73m,爆破边缘区域裂隙发育区面积较小,约为2.9m,在椭球体区域内,随着靠近爆破中心,裂隙发育区半径逐渐增大。
(3)3组探查孔均位于爆破剖面的两钻孔之间,并未直接揭露爆心,该随机抽样结果显示,两组钻孔之间的顶板区域出现较多贯穿状裂隙,部分区域已破碎,坍塌,形成裂隙网,表明孔间爆破效果良好,顶板能得到有效弱化。
(4)3组钻孔的窥视结果表明,现有爆破手段可在3-1煤层上方16.8m处形成角度约为78°的裂隙网,对于降低小煤柱内应力积聚,将小煤柱侧微震能量/频次峰值及应力峰值转移向实体煤一帮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谭云亮,张明,徐强,等.坚硬顶板型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及监测预警研究.煤炭科学技术[J],2019,47(1):166-172.
[2][2]潘一山,煤矿冲击地压扰动影响应失稳理论及应用[J],煤炭学报,2018,43(8):2091-2098.
[3]汤建泉.坚硬顶板条件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及控制对策[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
[4]华心祝.我国沿空留巷支护技术发展现状及改造建议[J].煤炭科学技术,2006,34(12):78-81.
[5]张开智,刘保成,吴业聘,等.顶板预裂沿空留巷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5,46(01):116-119.
[6]赵宁,戴广龙,黄文尧,等.深孔预裂爆破强制放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4):38-42.Z
[7]郭鹏飞,张国锋,陶志刚.坚硬软弱复合顶板切顶卸压沿空留巷爆破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6,44(10):120-124.
[8]吴小国.大采高首采面坚硬顶板初采放顶预裂技术研究.煤矿现代化,2020(5):24-26.
[9]范钢伟,张东升,马立强.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开采覆岩移动与裂隙分布特征[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1,40(2)19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