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洋
黑龙江省木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 木兰 151900
摘要:在大豆种植的过程中经常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也可能受到种植技术的影响。科学的掌握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量和质量,实现农民的增产和增收。本文主要阐述了大豆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通过这两方面的阐述来实现种植技术的提升和促进病虫害防治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大豆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
引言:大豆属于我国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种植历史悠久,消费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人们生活蛋白质和食用油的重要来源,而且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和畜牧业的精饲料,在豆类生产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大豆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能够改良土壤,且自身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种植大豆能够帮助我国的农业经济实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大豆的种植技术进行分析与加强,对提升大豆产量、促进大豆产业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豆种植技术
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整体水平正在不断的上升,受到了全新技术的影响,大豆种植方式和种植过程中使用的技术都出现了新的发展。大豆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各地都有着非常广泛的种植面积,大豆的种植水平可以反映出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种植人员需要掌握如何能够种植和管理大豆,这能够帮助大豆增产以及提升品质,本文将对2种种植技术进行分析[1]。
(一)窄行密植技术
大豆一般情况下都是使用窄行密植技术,这一技术比较适合植株高度较低的情况,而一些高度较高的大豆则不适合使用这种种植方式。因此在种植之前,要求种植人员能够对种植品种有充分的了解,选择相应的种植技术。在大豆种植的过程中,选择了窄行密植技术之后需要关注大豆施肥期的工作水平。例如在植株需要的肥料方面,不同时期的植株对不同的肥料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需要更好地控制钾、氮、磷元素。还需要注意种子深浅度,如果种得太浅将会导致养分吸收困难,而种植太深则会导致受到土壤挤压。掌握好大豆的播种深度,可以保证大豆的出苗成活率及大豆的出土时间,更好地进行田间管理。
(二)垄体分层种植技术
在大豆种植的过程中,还可以使用垄体分层种植技术,这是一种较为创新的种植技术,相比较于其他的种植技术来说,这种技术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例如在成本方面,垄体分层种植技术的成本更低,在操作方面也更简单。垄体分层种植技术是使用机械化技术,主要的措施是在垄体下方进行浇水和施肥。通过提升垄体营养成分促进大豆健康快速生长,提高大豆的品质与产量。这种种植技术,能够提升播种速度,更好地控制大豆种植的密度。在应用垄体分层种植技术时,需要在种子上进行深层次的筛选,例如选择抗病虫害,出苗率高的,品质好的,产量高的种子;需要控制土壤情况,在土壤处于疏松时来进行种植,这能够提升垄体养分传输,保证大豆的生长环境;需要在浇水灌溉方面进行加强;需要注意种植时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
二、大豆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一)大豆种植中的病虫害
1.霜霉病
霜霉病在大豆幼苗时期的发病率最高,发病盛期在6月中旬,主要影响大豆的叶子和果实,最后影响整株大豆,该病害喜潮湿的环境,多发生于大雨后的大豆幼苗[2]。
2.蚜虫
蚜虫又称为蜜虫,发病率较高,危害大,多发生于干旱或高温的环境下,主要是破坏大豆的叶子,最后影响大豆的生长,当大豆受到蚜虫伤害会使大豆生长较矮、叶子卷曲、残缺,影响大豆的品质,这种病虫害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在短时间内可以使大面积的大豆受到严重的破坏。
3.大豆根蛆
大豆根蛆多发生于野生的大豆,主要危害大豆的根部,使根部腐烂,破坏大豆的营养传输系统,从而使整株大豆死亡,多于冬季潜藏在根部,开春病程病虫害,每年出现一次。
4.黄叶病
黄叶病的发病率高,主要发生于潮湿和炎热的环境中,主要表现为叶子颜色变成黄白色、最后变成褐色,同时叶子上还会出现坏死斑点。发生黄叶病的主要原因是大豆的抵抗能力差。
5.食心虫
食心虫的危害十分严重,主要是破坏大豆种子,使大豆的生长出现畸形,严重者加速大豆的死亡[3]。
6.豆天蛾
豆天蛾的发生也较常见,这种病虫主要是破坏大豆的叶子,使大豆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最后死亡。
(二)大豆病虫害的防治
科学采用病虫害防治技术,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控制病虫害不利影响,对于大豆种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大豆的生长期包括播种、出苗、开花、结荚、长果、成熟,而针对于生长期过程中减少病虫害的需求,需要使用相关的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指在大豆的生长期间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治理,达到农业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农业防治包括对土地的选择、对种子的选择、对气候的选择等,之后确定出种植的范围,种植后要对大豆进行定期管理,对周围杂草进行清除,对大豆给予施肥、浇水,保证大豆在生长期间有充足的营养和水分,同时种植人员应该保证大豆的生长环境干净整洁、无杂草,确保大豆健康生长[4]。
2.化学防治
大豆种植前,可以对大豆进行药剂包衣处理,当大豆出现病虫害的侵害时种植人员可以采取化学防治的方法对病虫害进行消灭,根据病虫害的不同类型给予不同的防治措施。1)霜霉病的防治措施。加强种子对霜霉病的抵抗能力;使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治疗;如果霜霉病已经危害大面积的大豆,可以喷洒甲霜灵800倍液,从根部彻底消灭霜霉病。2)蚜虫的防治措施。采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40%乐果800倍来消灭虫害,并且在667m2的种植区域喷洒10%溴氟菊酯乳,25~50mL,从而彻底消灭蚜虫。3)大豆根蛆的防治措施。用乐果乳油350g兑水2.0~2.5kg,充分稀释搅拌后,喷洒到50kg的大豆种子上,晾干后再进行播种;如果大豆根蛆是大范围发生,可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4)黄叶病的防治措施。黄叶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在大豆的生长期间给予有机肥料,保证土壤的酸碱平衡,使土壤富含大豆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另外还可以给予半日青;如果大豆已经发生黄叶病,可以喷洒18%米鲜等杀菌剂。5)食心虫的防治措施。在大豆的花期以及结荚期就要给予化学试剂防治,尽可能杀灭成虫,减少幼虫的繁衍,将50%杀螟硫磷乳油和水按照1∶1000的比例调配,然后进行喷洒,同时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如赤眼蜂。6)豆天蛾的防治措施。可以用2.5%敌百虫粉剂和水配制进行喷洒,也可采用青虫菌杀灭豆天蛾,具体将青虫菌和水按照1∶500的比例配制,然后喷洒[5]。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大豆种植的过程中,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为此,在种植之前应该对区域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结合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完成种植工作,同时规范种植管理。在大豆种植前期阶段重视基础的建设,后期重视对生长环境的改善,避免出现大量的病虫害影响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付海涛.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上半月,2018,No.418(01):44-44.
[2]郭金平.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4,000(022):77-77.
[3]刘宝.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新农村(黑龙江),2017,000(024):77-77.
[4]崔开敏.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湖南农机,2018,000(010):46.
[5]郭金平.大豆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6(15):00046-0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