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苗苗 马晓露
浙江国祥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312300
摘要:热回收技术目前已经在多个领域得以应用,其对于建筑工程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此为保证在应用中能提升作用效果,应当对该技术展开研究。基于此,本文将重点说明热回收技术的基本内涵,结合其系统的结构特征与原理,明确在实际应用中的基本情况。以期通过本文的阐释,为我国能源消耗降低理念的落实提供支持。
关键词:热回收技术;建筑环节与设备工程;应用
引言:我国目前正处于资源友好型社会建构的当口,多项举措已经提出,为此要想解决资源大量消耗的问题,应当提升对其管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以此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展开。在执行资源友好型理念的环节中,相关人员可借助热回收技术,降低设备运行中的能量消耗量,从而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满足建筑环节改善的要求。
1 热回收技术的概述
热回收循环理念由多位学者在研究新旧风量的比值过程中所提出,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对于资源节约和空调系统能量回收有着重要价值,并维持室内空气处于高水平的状态,如此可为人们提供更为舒适的环境[1]。恒温换气设备与空调机制冷设备相结合,其可达到回收控热量的作用效果。为保证建筑能耗有所降低,要借助预冷室外空气和余热利用的方式,在将新风入口与冷却器(加热器)连接完毕后,预先处理新风,采取预冷或者余热的方式,以此保证新风负荷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基于此,操作人员能回收资源,使用冷却器和加热器,实现新风预冷和预热的效果,提供更为舒适的室内环境。通过对热回收技术深入研究发现,热回收系统主要由盘管环路式回收器、转轮式全热回收器、热管式显热回收器、翘板式全热回收器组成,其中每个设备发挥出对应的作用。例如,热管式显热回收器,其将真空密封的金属管作为热管,并将冷媒添加其中,在管一端受热的情况下,气化功能显现,在施加压力的状态下,热量最终转变为冷凝的状态,使得在毛细作用的支持下,将液态冷媒抽吸到受热的环境中[2]。
2 热回收技术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的应用
2.1 双冷凝热回收
此项技术是发挥出热回收器的作用,将其放置于泠凝器和压缩机之间,从而达到将冷凝热回收的效果。经由热交换机的制冷剂,其可在泠凝器的作用下,将剩余的热量吸收,因此将热回收技术应用于此可起到残余热量回收的作用。目前,此项技术多用于中央空调中,其在冷水机组中发挥作用,并在显热上增设潜热,从而达到循环加热和一次性加热的目标,由此可见,运用双冷凝热回收的工艺能实现家用空调热回收的愿景,为居住环境的改善提供有力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热回收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此将其应用于家用空调中能够显示出较为明显的节约资源的作用,实际应用中可将高温高压制冷剂注入热水换热装置中,完成热量交换,提升了生活用水加热的速度。在换热器能够直接作为冷媒热量的情况中,则不需要将风冷冷凝器接入,而在其无法自主达成提供热量的效果时,要将水冷与风冷泠凝器兼并施用,以此保证所承担的负荷在可控条件下[3]。
2.2 相变材料回收空调冷凝热
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其所使用的冷凝器区别于国过去所使用的双冷凝回收技术的冷凝器,不在压缩机出口位置设置冷凝装置,应用冷却塔连接或者常规风冷泠凝器的办法,将无法储存的热量排除,其中热量主要由冷却塔排除热回收系统和风冷冷凝器产生,因此在此种工艺运用的环节中,温度的变化将与冷凝温度建立起联系,并随之变化。对于风冷冷凝器而言,其初始阶段呈现出闭合的状态,在运用冷凝潜热加热相变材料和过热段制冷剂显热的方式后,变相材料的温度将影响到冷凝压力,通过蓄热器的显示能够发现其呈现正相关的特点。当系统的冷凝压力处于极限状态时,要将风冷冷凝器快速启动,从而为热量的散失提供条件,保证在短时间内能够将热量散出,维持正常的冷凝压力。在此种条件下,借助气态制冷剂的作用能达成材料处理的任务,使得相变材料能为蓄热器继续工作,提高材料自身的温度。如若发现相变材料的温度已经符合标准运行的限定值,系统将发挥出自动调控的作用,及时转变为冷凝模式。
2.3 热泵回收
将水温控制在30-38℃是水冷技术的应用温度范围,此时可称之为低品质热能,为此想要提升回收与利用冷却水的效用,应当将热泵技术加入其中。在应用环节,技术以热泵回收系统的形式呈现,并且在系统中包含热泵机和制冷机组,保证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两大设备的共同运转,借助风机调节方式,发挥出冷却塔中空置风机的作用,使得回水水温得以快速冷却。通过使用电动三通闸将蒸发器与二塔冷却水流量的比例管控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而可确保热泵蒸发器的出水温度处于32℃以下的环境中,以此维持正常的运行效率,确保冷水机组运行更为高效。此种方式的作用机理是并联热泵,其通过将冷凝热作为热源,从而实现制备热水的要求。此项技术对于现今社会的发展而言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改良空调系统的性能,但在技术研发方面存在着资金上的问题,其需要大量的资金才能保证运行的稳定性,整个控制过程具备复杂的特点。除此之外,在运行的环节,可能会带来温度与设计要求不相符的问题,这就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因此可以看出此项技术的应用仍需要继续完善,如此才能保证将成熟的技术作用于实际作业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热回收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技术的应用主要以系统的形式呈现,因此要求相关人员加强对系统组成和工作状态的研究力度,针对其中的关键结构分析其运行的特点,并确定其中带来应用疑难问题的部分,以此作为后续研究的重点,拓展技术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张鑫,张文科,侯幸,高翔.热泵余热回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区域供热,2020,02:114-121.
[2]张艳秋.热回收技术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0,10:123.
[3]孙艳红.一种热回收型热泵冷热水机组的性能实验研究[D].广州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