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曹慧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曹慧
[导读] 小学语文具有综合性与工具性,对学生语言表达与思维扩展具有重要影响。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星子镇仕林小学  曹慧 332800

摘要:小学语文具有综合性与工具性,对学生语言表达与思维扩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体系尚不完善,通过教师针对性引导,可以使其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确保更好地适应日后学习与发展。在现代信息化社会,语文表达能力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教育人员应当从小学抓起,注重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创造实用性的教学环境,使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与总结,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为日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便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语言表达能力主要包括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策略,既注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强化,又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一、同阅读写作相结合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决定着学生语言表能力发展的品质。俗话说:“厚积薄发。”只有当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有了一定良好的积累之后才能够带动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教师也需要有意识地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中穿插口语交际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如在《少年中国说(节选)》这篇课文的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朗读音频,引导学生标注重音,划分节奏,再让学生跟读,最后到学生自读,训练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并且该篇文章重点表达了作者对中华少年的期许,希望以少年的力量来挽救中国,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讨论“现代的中华少年应当如何做”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情感的把握,同时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运转,以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有一个表达观点的平台。再如《元日》这一课的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去搜集该节日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前采用演讲的方式开展口语交际训练,为教师和同学介绍有关于该课的相关背景知识,或者是让学生选择课本之外的相关诗词进行背诵和介绍,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开展写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写作之前让学生围绕写作的主题、所选择的材料、框架的设置等内容进行讨论,在讨论时完成写作的准备工作,也可以在写作完成之后由学生互相讨论,彼此批改作文,就写作经验进行交流,此时的交流是学生经过总结概括的,在此背景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了很好的提升。
        二、注重正面引导
        教师的表扬和激励,对学生语言表达自信心的建立十分重要。当学生的回答很出彩时,教师不能吝惜自己的表扬,要给予高度的评价;当学生的回答有不足或者错误时,教师可以通过“你已经答到了其中一点,很厉害!请你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大胆举手发言,老师要表扬你!但是思考的方向不太正确,请你再想一想”等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不是直接批评。特别是对于一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在日常班级生活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形成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为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打下基础。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养成倾听他人完整表达的好习惯,告诉学生:当他人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相左时,不要急于否定他人;在对他人的回答进行评价时,要先肯定优点,再提出建议,如“某某同学刚刚发言的声音很响亮,值得我们学习,但是……”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因为害怕自己答错问题而产生压力和焦虑,他们可以更好地投入课堂的思考中,从而在表达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创设氛围,消除畏难情绪
        对自我约束能力不足且模仿能力极强的小学生而言,环境氛围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在深入领悟这一事实的基础上为他们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以确保小学生能在良好环境氛围的带动下消除畏难情绪,使他们积极、乐观地投入自我表达能力提升的训练过程中,促进其语文表达能力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某次以“家人”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很多孩子都非常拘谨,难以在众人面前大胆、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等。从小学生的个人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来说,“家人”这一话题并不具备太大的难度。在认真思考后,笔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将一些关于家人、家庭教育的小故事引入课堂教学中,并在小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引导他们结合自身家庭生活等描述其生活体验、家庭生活感悟等。在此氛围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孩子参与到课堂讨论实践环节,积极、踊跃地表达着自身的想法和建议等。在此过程中,笔者还根据小学生在口语表达过程中的实际状况及其个性化特点等给予及时、有效的引导与指导,使他们在精彩、热闹的交流中打破其心理障碍,进一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在精彩、热闹的讨论中,一个学生小A虽然好几次想要举手回答问题,但是每次手举到一半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悄悄放下。等了许久也没有看到他把手完全举起来,笔者焦急地看看时间后便决定主动出击:“老师看小A同学刚刚一直在认真思考,不知道你对‘家人’有哪些看法呢?”小A犹豫了片刻后站了起来,虽然憋得小脸通红,但是却很清楚地说道:“我觉得家人就是那种虽然也会吵架、打架,但是却不会记恨的人。”听到他的发言,笔者带头鼓起了掌,而班级中的学生在这一话题带动下纷纷与他讨论起了自己与家人之间的一些小矛盾。在热闹、祥和的氛围中,一堂口语交际练习课圆满落幕。
在帮助小A突破自我的过程中,精彩、热闹的课堂氛围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正是因为周边同学热情、自信地侃侃而谈,小A才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自我表达意愿,进而在周边环境的带动下积极投入口语表达实践活动中,准确、清晰地表达出自身的观点和意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基础性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积极鼓励学生口语表达,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系统化培养的重视,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陆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普童话,2020(21):71.
[2]王亭.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J].科普童话,2019(22):37.
[3]金晓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07):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