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代人物画线条审美及对新工笔创作的启示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10月上   作者:陈晓玉 王陶芳 杨光伟
[导读] 唐朝工笔人物绘画对中国工笔人物画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

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陈晓玉 王陶芳  杨光伟  四川成都  610039

摘要:唐朝工笔人物绘画对中国工笔人物画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它继承了魏晋时代的艺术风格,同时注入了新的风格元素,为开启宋代以及之后的工笔人物绘画艺术打下了基础。尝试探析唐代人物工笔画与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关系,并立足于时代背景,研究唐代人物画的艺术美中线条的艺术成就对当代人物工笔画的启示。另外,还对当代人物工笔画家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唐代人物画用线对当代工笔画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唐代人物画、吴道子、何家英、启示
        一、唐代工笔人物画
        唐朝的绘画作品拿到今天来看都如此精美绝伦,其中无论是其技法上还是意境上仍然对当代的艺术有启发价值。唐代工笔人物画丰富了线更强的表现力,通过线条的轻重、缓急、粗细、虚实、刚柔等方面表现人物的形神,追求人物造型气韵与生动,讲究骨法用笔。本文将以吴道子人物画的代表作作为出发点,论述唐代工笔人物画的线的表现技法。
        谈及唐朝,繁华宏伟等词跃然纸上。唐朝不仅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艺术上也是百花齐放。在这个时代涌现了许许多多杰出的画家,画历史题材的阎立本,道释人物画的吴道子、尉迟乙僧以及仕女画家张萱、周昉等。其中吴道子在用线上的造诣可谓达到了极致,是同时代的画家不能匹及的。
        吴道子是唐朝著名的人物画家,他平生创作了大量的道释人物题材作品以及宗教人物题材作品(虽然没有流传下来的真迹)但是根据后遗传下来的宋朝的临本也可以看出吴道子用线的风骨。吴道子的线条具有很强的运动感、节奏感,多中锋用笔,行笔快而不浮、流畅且遒劲,画面中对人物的衣巾的描绘尤其生动,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被誉为"吴带当风。其作品《送子天王图》中的线条极具动势张力,将每个人物置于一种运动的状态,栩栩如生;富有极强的节奏感,衣物饰带迎风飘扬起落,如微风拂过。其用笔圆润遒劲,通过把控顿挫的节奏表现出着长袖衣的文臣与身披飘带的武臣的不一样的感觉。墨色变化同样丰富,如在对文臣的用线在墨色上相比于武臣的墨色稍淡,而且线条也相对纤细。在用线的笔法上,文臣线条有力流畅,用笔变化较少,在袖子与下摆结构处多顿笔。整体给人一种文人的书卷气息。每个武臣面部表情都十分夸张,甚至有些许恐怖,在用笔上更加有力,中锋用笔,行笔稍慢,起笔收笔顿挫感强,在行笔也随结构在顿笔,虽有顿笔之势但整个线条是十分流畅的。画过国画的人都应该会有这样的感受,勾线不难但是要勾一条“好”的线很难。纵观遗传下来的绘画作品,其中白描作品其实很少,这也说明了单纯以线创作对线条的要求极高。而在画面中文官的文雅、武将的威武、仙女的妙曼、儿童的可爱,送都是采用不同的线条勾勒出来的。
        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和《八十七神仙卷》都采用的白描的创作方式。线性语言作为唯一的表现形式,这进一步提升了线条的艺术功能。画面当中的每一根线条从整体来说构成了一幅绝美的作品。单独来说作品里的线条极具艺术美,每一根线条都是不一样的,不同于以往的“高古游丝描”,“兰叶描”从起笔到收笔充满变化,是因为艺术家在运笔时对毛笔的把控,进行了主观上艺术处理,单独的线条也是一项艺术创作。


他使线条成为独立的表现的艺术手法,在对待线的认识上打破了前人对用线的规定,线条呈现出另外一种动势的艺术美,对工笔画人物线形变化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唐代人物画用线对新工笔创作的启示
        中国人物画的一大特征就是以线为骨,以色为肌。而中国画讲究骨法用笔。《周礼.孝公记》中载:"画绘之事杂五色。"其中"画"是指线条。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载:"无线者非画也,"潘天寿说:"盖吾国绘画,以线为基础"都说明了线条的重要性。
        1、线的造型功能
        线条的本质是一种绘画语言,中国画中最为有特色的一种形式。中国画通常都以线造型,对于不同的时期的绘画,其对于“形”的认识也同的。在唐代,唐朝人物画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的影响,造型上尊崇卫协、顾恺之、谢赫等人提出的对人物画的要求,谢赫提出“气韵生动”即要求绘画作品注重气韵,画面整体氛围生动,顾恺之说“传神写照尽在阿杜之中”,人物画最重要的是对眼睛的描摹,而在中国则有,眼睛就是心灵的窗户,眉目传情等关于眼睛是人的精神的关键。所以,顾恺之也十分重视画人物对对象神韵的再现。他们的绘画理论中对人物画的造型的理解是对像的外形的关键是气韵。此时的用线用笔是为了表现对象的神韵。中国人物画在改革开放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等画家他们去西方学习了西式绘画,将一些西方绘画技法带了回来。特别是徐悲鸿,十分强调对造型的重视,还提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这一时期的线条造型功能表现在对形象外形的刻画方面。
        2、线条的美学价值
        其实从吴道子的线条到何家英的线条他们的线条在视觉感官上给人的感受大不相同。吴道子的线条表现呼之欲出的运动感,每一根线条都充满了活力,画面整体氛围气势磅礴。何家英的线条看似平淡但也充满力量,只是线条的变化没有很剧烈,因为线是服务于画面整体的,何家英的画面呈现的整体氛围是安静淡雅,所以用线则不能变化剧烈。从古至今前人创造出丰富的线性语言形式,但是在本质上他们的用线都是服务于整个画面的,所以在艺术创作中,无论学习过多少种用线最后都要根据画面整体氛围去用线。在意识上,要加强对用线的意识,通过多多欣赏、临摹古人的作品,分析其用线的特点,做到注重线与物之间的关系。在对不同人物形象的表现上要用笔丰富,根据人物的特征用不一样的线条造型,丰富画面的用线形式。
        结语:
        无论是吴道子的作品对线性功能进行了开拓性的究创造了“兰叶描”,还是何家英西学东渐,创造性结合东西方艺术形式上不同表达的手法进行创作,都启迪我们在艺术创造上要提高思想的高度,线条拥有无数可能。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仅仅是要学习,更要创新。
作者简介:
陈晓玉(1999-),女,汉,四川省成都市,本科,研究方向:美术学
王陶芳(2000-)女,汉,四川省成都市,本科,研究方向:美术学
指导老师:杨光伟,现任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通讯作者)
本文系美术学专业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科研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