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研究 雷宇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月中   作者:雷宇
[导读] 阅读是语文学习和应用的第一步关键基础。在当前核心素养理念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背景下,从核心素养背景去探究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无论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应试水平,增进语文的综合素养,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价值,都是十分必要的。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  雷宇  湖北省十堰市 442000

摘要:阅读是语文学习和应用的第一步关键基础。在当前核心素养理念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背景下,从核心素养背景去探究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无论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应试水平,增进语文的综合素养,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价值,都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阅读的广度深度达到一定水平,具备了良好的阅读策略技巧,才能真正进入语文的广大世界,形成适应语文能力终身成长和社会需要的核心素养。课外阅读是强化学生语文阅读的途径之一,它对于以文化人,学以致用的理念落地意义重大。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指导方法
        引言:语文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社会对外交际能力的通识性学科,从小学开始与学生相伴,学生在咿呀学语的年龄就已经接触了语文,直到高中阶段,语文依然是学科教学当中的核心内容。高中时期的语文教学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为总体方向。
        一、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指导方面存在的挑战
        (一)语文整体学习要求层次提高
        水平相对于低年级的语文学习,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知识容量更大、涉及面更广、语言结构层次更加的复杂,特别是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对于学生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很多学生可能在初中和小学阶段的语文成绩较为客观,但是在高中阶段,如果现在考试尤其是在高考中拿到更高的分数,还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辛苦,重点在阅读水平的提升方面下功夫,已阅读促进其语文的理解、写作、应用等其他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老师固定单一的教学方式,以说教式为主的课堂形式,阻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拓展增强。
        (二)课外知识拓展引导不够
        高中语文的教学任务相当繁重,很多老师都聚焦在了教材本身和教学大纲当中,仅仅是按照语文教材提出的课外阅读素材去开展相应的指导,比如高一人教版语文中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教材建议学生们要再去涉猎相关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文学作品,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游泳》周恩来《赤光的宣言》等,但是如果要系统理解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缘由,应当还要为学生充实五四运动、中共一大、秋收起义等历史知识,这些都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的辅助内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教材文章的立意和内涵。但是老师出于时间进度和教学安排等原因,没有系统的考量和研究,只是简单的推送了书目,至于学生是否阅读,阅读存在的问题和不解,都没有过多了解,学生感到语文的学习变得单调、乏味,学习积极性下降,对于其阅读思维和语言构建能力提升形成了制约。
        (三)课外阅读缺乏条理性
        课外阅读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年龄状况、认知基础和成长规律相结合,在阅读的指导上要有差异化。


不过在实际的阅读指导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在这方面倾注更多精力,指导教学往往是“一刀切”,学生个体特性未被充分的尊重和考虑,有些老师设定的标准过高,学生很难达到,特别是一些文言文如《资治通鉴》《史记》《二十四史》等,这些尽管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是有些高中学生的语言和历史底子薄弱,如果都强制安排这些阅读内容,就显得有拔苗助长、不切实际,再例如,针对高一年级的学生,素材应当是以从初中水平到高中过渡为主,在形式和目标上,应当坚持循序渐进,梯次提高。
        二、从核心素养理念出发开展高中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做好引导,拓宽涉猎范围
        多读书、读好书,一直是语文阅读教学当中遵循的一个原则。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名言警句都阐述了一个道理,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让人的眼界、见识、思维有所开化和提升。对于高中语文教学,阅读量也是一个未来高考的一个重要考查方向,老师应当不能以当前的分数论为方向,而是要着重把更多高质量、简约精练的阅读素材充实到语文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去广泛的涉猎、不要局限于题材、内容和领域,包括了哲学、科技、艺术、历史、宗教等多方面内容,只有学生具备了相关的常识和基础,再阅读新文章时才会变得更加从容。
        以人教版高一(2019版)教材中经典文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教学为例,这里就包含了散文文体知识和描绘内容的感知方面的阅读教学,老师以课堂讲解为基础,结合多媒体教学等形式,让学生去感知作者笔下描述的月色笼罩下的区域优雅朦胧的已经,再引导学生去感知作者是如何把“景语” 和“情语” 有效衔接的。那么学生在感受到文章描绘的外在美之时,老师应当去引导学生通过对作者生平、文章背景全面了解的情况下,领悟作者寄情于景,批文入情的情怀。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为了让学生去学习领会这样的独特行文结构,老师就可以补充朱自清先生的生平,再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推荐诸如 《毁灭》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中的经典片段,还可以延伸一部分有关诗歌体裁内容的阅读,强化学生的整体感知。也可以跨题材跨作者去拓展课外阅读,比如还可以和周邦彦的《苏慕遮》与《荷塘月色》进行对比,体会作者的共同思想情感,把时代感和社会背景,充实学生文章鉴赏、思想提炼的技能。
        (二)注重阅读组织方式的多元化。要破解课外阅读的无序性,老师应当把把课外阅读指导纳入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把课外的阅读变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做好方向的引导和技巧的指导,同时多元化的组织方式也能够迎合学生的差异化特点,针对高一年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书目书单、内容类型、匹配教材文章、时间控制等方面的精准性指导。例如在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时,就可以把《毛泽东诗词集》作为选读书目,再比如学习散文和文言文时,也可以把《乔布斯传》《文化苦旅》《世说新语》的作品进行推荐,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把阅读的收获和感受定期的与其他同学分享,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分层分类做好差异化指导。因为高一学生还处在人格成长期,思维理解和情感管控能力仍旧不成熟,文言文基础不牢固,所以应当以情感渗透和文质兼美的散文和易懂的文言文为主,做到深入浅出,强化对学生语言思维和情感的熏陶,还要加强中华文化的渗透和弘扬。
        结束语
        老师应当提升学生的语言思维形成、文笔鉴赏和构思创作专业能力,增强其对传统现代文化的感知、传承弘扬意识,丰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因此,通过融入课外阅读,强化指导,因此拓展高中学生语文的认知面和阅历见解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秦子翼. 论课外阅读对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叨一E方文学(下旬刊) , 2018(12) : 182.
[2] 付正冬.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解决措施[J] . 好家长, 2018(84) : 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