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9/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1期   作者:郑先峰
[导读]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教育领域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目标的调整。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综合性人才,已经成为了当前的首要教学任务,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老师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实际的中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尝试应用研究性学习模式,优化教学思路,致力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郑先峰    册亨县冗渡中学  552200
【摘要】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教育领域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目标的调整。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综合性人才,已经成为了当前的首要教学任务,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是老师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实际的中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尝试应用研究性学习模式,优化教学思路,致力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理论;研究性学习;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084-01

        引言
        数学是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中学教学中的难点,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领域一直在加强对中学数学工作的研究,为了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衍生出了许多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比较适用,通过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有助于学生高效的解决数学问题,形成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基于此,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积极的应用此种教学方法,达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目标。下文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1 中学数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意义分析
        在之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中,老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陈旧,缺乏灵活性,无法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对数学课堂教学会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直接关系到了学习效率和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在中学阶段的所有学科中,数学知识的难度最大,而且相比于其它学科内容,数学的学习比较枯燥,许多的学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对数学课堂难以产生兴趣,导致教学工作质量不佳。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如果老师可以利用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本质,全面肃清之前的课堂问题,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加饱满,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更加主动,与老师保持高度的课堂配合,各种教学方法都可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简化。在研究性学习的影响下,学生们会形成良好的课堂基础,逐渐的形成探究思维,对数学知识理解更加深入的同时,也促进了各项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依据与理论依据
        2.1实践依据
        与小学阶段不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思维已经相对成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深,而且对知识结构的认知已经初步形成,给研究性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依据。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比如类比、归纳、情境等方法,处理学习中的难题,学生们会逐渐的形成优秀的学习习惯和个人能力,有助于学生在中学阶段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而且在知识迁移理论的影响下,这些能力也会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理论依据
        研究性学习的应用,需要多种理论依据的支撑,首先,构建主义理论。数学知识难度很大,数学知识的摄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数学知识基础的形成,无法通过先天的形式来实现,需要学生通过后天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各个年龄段,不断的摄取相应的数学知识,逐渐的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达到数学知识的构建。其次,情境教学理论。在中学教学中,老师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实践证明,学习氛围与学生的状态以及学习效率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学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对数学知识更加渴求,自己的潜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激发,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有非常明显的助力作用。最后,因材施教原则。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老师的教学思维固定不变,工作素质不高,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教学问题,缺乏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理念,只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学习习惯、思想品质、心理素质上的差异,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所以,老师应改变教学的策略,根据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使统一教学变成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保证研究性教学工作顺利的展开.
        3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首先,选择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教材中许多内容,只要进行“稀释还原”,即挖掘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挖掘隐藏在教材中的科学研究方法,就能发现它具备研究性课题的特点,可用研究性学方式进行教学.其次,选择教材内容的拓宽、引申进行研究性学习对教材中有智力价值、重点内容进行拓宽、引申是选择研究性课题的着眼点,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示数学的本质,展示数学的思想方法.再次,选择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性学习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可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的兴趣,转变自身的思维.另外,选择实习性作业作为研究性课题选择实习性作业,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身遇到的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选择跨学科综合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选择跨学科内容的研究学习,采用数学教学的方法,可有效解决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问题,促进学科的基本建设.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总而言之,随着教育事业改革的逐渐深入,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对中学数学课程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可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潜能和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使中学数学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苟琪. 浅析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重庆分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652-655.
[2]高静. 数学思维能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C]. .荆楚学术2018年10月(总第二十四期).:海归智库(武汉)战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19:31-32.
[3]饶太贤. 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C].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761-1764.
[4]叶立军,斯海霞,唐笑敏.“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设计》课程建设及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16,25(06):76-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