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
柳州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 545006
【摘要】目的:探讨核医学技术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经临床检验和术后病检确诊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包括38例腺瘤患者和32例增生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免疫放射分析对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测以及99TCm-MIBI双时相甲状腺旁腺显像检测。结果:所有纳入患者检测得出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38例腺瘤患者的99TCm-MIBI双时相甲状腺旁腺显像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100%,32例增生患者的99TCm-MIBI双时相甲状腺旁腺显像检测的阳性检出率为34.38%。结论: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诊断中,核医学技术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因此对于疑似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应采取核医学技术进行检查,以便进一步确定对疾病的诊断。
【关键词】核医学技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应用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原发性甲旁亢,在临床上属于内分泌疾病的一种。主要是由于甲状旁腺的原发性病变导致甲状旁腺激素大量分泌从而造成的临床症候群,一旦发病,患者的神经系统、肾脏以及消化道系统等极易出现功能紊乱[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对于该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也愈来愈高[2]。目前在临床上较为常用的诊断方法主要有超声检查、MRI、实验室检查以及核医学技术检查等。本文对所有纳入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探讨核医学技术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经临床检验和术后病检确诊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4:46,最大年龄68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年龄为(39.8±8.6)岁;经临床影像学检查以及术后生化指标检查均确诊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其中甲状旁腺腺瘤为38例,甲状旁腺增生为32例,最长病程10年,最短病程4个月,平均病程为(4.5±0.8)年。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将腺瘤患者设为1组,增生患者设为2组。
1.2方法
在应用核医学技术的过程中,首先要测定患者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患者在空腹状态下采集2ml静脉血,将去注入试管当中进行离心处理,随后将分离出来的血清存放在-20℃的冰箱当中,利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来进行血清检测,并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严格执行操作。
γ计数器能够将反射性活度准确显示出来,通常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正常值为10~60 ng/L;接下来再开始99TCm-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显像检查,患者在开始检查前不要特别准备,只需取仰卧位躺在病床上,将大约10~15 mCi的99 Tc"-MIBI从静脉注入,等待15分钟后进行初始显像,待2小时后进行延迟性显像,这是要仔细观察患者机体内是否存有病灶。将99Tc"O5 mCi给予患者静脉注射,待15分钟后开始甲状腺显像,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相应增加左右斜位显像;将大约20~25 mCi的99 Tc"-MDP给予静脉注射,待3小时后开始全身骨显像,同时注意将采集速度控制在10 Imin/米左右。
2 结果
(1)在实验室血清检测中,70例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424.5±103.5)ng/L,显著高于正常值,1组患者的技术水平为(204.5±43.6)ng/L,2组患者的激素水平为(608.5±181.6)ng/L,两者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2)99Tc” -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显像检查结果显示,1组患者初始相与延迟相均检出阳性,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其在病灶处可以看到清晰的放射性浓聚影;而2组患者的初始相结果接近于正常甲状旁腺的影像,呈隐性结果,没有明显异常的放射性浓聚影,延迟相的甲状旁腺影像变淡;2组32例患者中,有11例双时相显像呈现出放射性浓聚影,其阳性检出率为34.38%。
3 讨论
甲状旁腺激素是调节钙、磷等代谢并由甲状腺分泌出来的一种物质,血液当中的钙浓度会决定激素的分泌量,当血钙浓度较低时,甲状旁腺激素就会增加分泌量,反之则减少[3]。经大量实践研究表明,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患者不会受到血钙浓度的影响,自主分泌出大量的甲状旁腺激素,导致血液当中的计算水平明显增高[4]。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纳入研究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值,同时腺瘤患者激素水平显著高于增生患者的水平(P<0.05)。目前对于原发性甲旁亢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而术前能够做到精准定位是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目前常用的影响学定位方法有MRI、超声、CT、以及核素显像检查等。并且99TCm-MIBI 双时相显像在所有核素显像技术中具有较好的诊断应用价值,其诊断准确性、灵敏度等均明显高于超声、CT技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腺瘤和增生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和34.38%。
综上所述,核医学技术用于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因此临床疑似为甲旁亢的患者,非常有必要通过核医学检查对疾病进行进一步诊断。
参考文献:
[1]李卫军, 国士刚, 李国明,等.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体会(附7例报告)[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04):179-179.
[2]韩志敏, 孟昭忠.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诊断及手术治疗价值评述[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5):95-96.
[3]余会丽. 99Tcm-MIBI双时相显像联合血清PTH检测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价值[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 029(001):146-147.
[4]SMP García-Talavera, F Gómez-Caminero López, Curto J V , et al. Update of the role of Nuclear Medicine techniques in the pre-surgical localization of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J]. Revista Espaola de Medicina Nuclear e Imagen Molecular,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