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3期   作者:汤丽霞
[导读]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汤丽霞
        内蒙古突泉县人民医院,137500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接收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路径组(n=45)以及对照组(n=4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路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路径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P<0.05);路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4%)较对照组(17.78%)更低(P<0.05)。结论 在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通过应用临床路径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临床路径;子宫肌瘤;围手术期

        子宫肌瘤为常见妇科疾病,临床治疗以手术方式为主。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需要做好相关护理工作,保证手术顺利实施,并改善患者预后,让患者术后能够保持良好的恢复状态[1]。我院在对45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应用了临床路径,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7月~2020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均符合子宫肌瘤诊断标准[2],排除手术禁忌症者;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不全者;存在恶性肿瘤者;存在卵巢疾病者。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路径组(n=45)以及对照组(n=45)。对照组年龄为23~52岁,平均(41.32±3.44)岁,其中包括肌壁间肌瘤24例,浆膜下肌瘤21例,肌瘤直径为3~7cm,平均直径(4.32±1.34)cm;对照组年龄为23~56岁,平均(42.42±3.67)岁,其中包括肌壁间肌瘤23例,浆膜下肌瘤22例,肌瘤直径为3~6cm,平均直径(4.11±1.26)cm。在年龄、子宫肌瘤类型、子宫肌瘤直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向患者详细讲解其病情、致病原因、腹腔镜手术特点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手术实施前,指导患者备皮,正常禁食禁饮,并留置导尿管。术中护理人员协助主治医师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护理操作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流程。手术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以及引流液情况,注意保温以及保护患者隐私,发现异常及时向主治医师反馈。术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对其进行适当按摩,协助其进行被动运动以及主动运动,预防静脉血栓以及压力性损伤。
        路径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1)构建临床路径表。科室护士长根据以往经验以及文献资料内容,制定护理路径表,并由院内专家进行审核。专家提出改进建议,对路径表护理内容进行优化,然后以路径表内容为标准开展相关护理服务[3]。(2)入院当日。患者入院后,安排责任护士主动接待患者及其家属,向其阐述医院环境以及科室人员,主动为患者及其家属答疑解惑,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协助患者完成术前检查,并询问其详细病史,充分掌握患者实际情况。(2)术前1d。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以ASA量表对患者麻醉耐受程度以及手术耐受程度进行评价,并提前给予适当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保障。指导患者淋浴,进行备皮,并给予饮食指导,晚餐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嘱咐患者保持充足睡眠。(3)手术当日。清晨对患者进行灌肠,术前指导其保持舒适体位,麻醉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手术完成后第一时间向患者反馈手术情况,告知其术后康复方式以及注意事项(4)术后1~2d。对患者术后恢复状态进行评估,以便提供针对性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及时拔除尿管,并询问患者小便情况。协助患者制定术后饮食计划以及运动计划,促进其康复。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音乐疗法等缓解疼痛症状,必要时可给予哌替啶、曲马多等镇痛药物。(5)出院当天。对患者进行详细出院指导,为其制定家庭康复计划,嘱咐患者定期复诊。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另外,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通过Epidata3.1对相关数据进行录入。数据以SPSS 19.0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对比
        路径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所示:

3.讨论
        子宫肌瘤为常见良性妇科肿瘤,患者会出现子宫出血、子宫疼痛、白带异常等症状,临床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根除病灶。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需要做好相关护理工作,以保证手术治疗顺畅性,并且需要引导患者积极配合,确保手术顺利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虽然能够发挥一定作用,但缺乏预见性与主动性,在护理细节方面有所欠缺,存在改进空间。
        本次研究当中,路径组应用了临床路径,结果表明路径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P<0.05);且路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与其他报道结果一致[4]。临床路径以护理内容作为纵轴,并将时间作为横轴,能够将各项护理服务充分关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护理流程。临床路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它以护理路径表为标准,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路径表内容,促使各项护理服务规范化实施,有利于改善护理质量,进一步提升护理效率[5]。临床路径能够给予患者主动性、预见性的护理服务,让护理服务更具针对性,以满足患者实际需求,从而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在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通过应用临床路径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何运琴.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3):247-248.
[2]任华.临床护理路径在围手术期子宫肌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6):17.
[3]宋文琳.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04):123-124.
[4]张汉萍.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3):243-244.
[5]宫睿.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07):101-102.
[6]李方.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18(06):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