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障碍患者述情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刘玲
[导读] 精神分裂症障碍患者在接受疾病诊治中
        刘玲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公共卫生医院心身医学科,528226
        【摘要】目的:精神分裂症障碍患者在接受疾病诊治中,再实施共情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生活质量、述情障碍有何变化。方法: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在2020.6一2021.6月期间诊治疾病,现用回顾分析方式,依据其护理方式分对照组、观察组,各2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共情护理干预,分析干预结果。结果:护理前TAS-20评分差异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TAS-2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QL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障碍者采用共情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和述情障碍的改善效果明显。
        【关键字】精神分裂障碍;共情护理干预;生活质量;护理;述情障碍
        近年因人们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大,精神分裂障碍发病率高,发病机制为脑组织基因突变导致脑功能和精神活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感知觉、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障碍,甚至存在自杀倾向和自残状态。因此,此疾病治疗期间,不仅需重视药物疗效,也需重视护理干预质量。已有报告显示[1],共情护理干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但目前此方面报告非常少,现纳入40例精神分裂障碍患者分组论述此点: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护理方式分组40例精神分裂障碍患者。对照组:最短和最长病程为1.2、8.9个月,病程平均值(3.35±0.24)个月,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各占13例、7例,其最小、最大年龄为21、58岁,年龄平均为(35.21±0.65)岁;观察组:最短和最长病程为1.5、8.7个月,病程平均值(3.38±0.23)个月,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各占14例、6例,其最小、最大年龄20、59岁,年龄平均为(35.36±0.64)岁。基本资料差异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发放疾病健康知识资料,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按照医嘱治疗,观察疾病表现。
        观察组接受共情护理:
        ①岗前培训:护理前,需培训其共情护理模式内容,引导护士掌握护理技巧,强调交流中人文关怀的必要性,进而确保共情护理实施效果。
        ②倾听措施: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具体、深入了解其心理状态,倾诉中,需注视患者,勿随意打断,不评判其主观观念,并与其建立健康护患关系,快速感知其病情,及时干预。
        ③共情护理:护理中,耐心倾听倾诉,从患者角度和立场看待问题,用自身医学专业知识,归纳分析共性问题,寻找和思考问题根源,提升患者共情体验,协助其正确认识疾病和自身。
        ④环境干预:确保病房环境安静、舒适,合理安排和规划患者生活,适当引导其参加娱乐活动,转移注意力,缓解负性情绪。
        ⑤护理反馈:护理后,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共情关系,对护士及时掌握患者各方面状况,并给予帮助和回应有利,提升其被尊重感,提升护理效果。
        
1.3 指标判定
        述情障碍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2]评估,包含思维外向型、情感描述不能、情感辨别不能,分值为0-10分,评分越高越理想。
        生活质量用生活质量量表(SQLS)[2]评估,包含动机/精神、症状/副反应、心理社会分量表方面,分值为0-100分,评分越高越理想。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本)分析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TAS-20评分
    护理前TAS-20评分差异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TAS-2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常见精神疾病则为精神分裂障碍,暂不完全明确此疾病发病原因,大量报告均显示,此疾病发病与个人心理和社会环境等有关。几乎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认知功能、行为功能障碍,患者病情复发、病变易复发、症状多。治疗时,药物为常用方式,且治疗中需加以科学、有效护理干预,观察和维持治疗效果,改善其述情障碍,促进病变恢复。已有报告显示[3],共情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障碍者述情障碍和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效果。本研究也显示,观察组TAS-20评分、SQL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观点再次得到证实。共情护理则指换位思考和看待问题、舍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护理中,可清晰显示出护士尊重、关心患者,具有较强文化特征,此为建立健康护患关系的途径和切入点。同时,此护理模式对护士有促进作用,从患者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提升对患者行为举止的理解和感知,准确掌握其情绪,以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综上,精神分裂障碍者采用共情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和述情障碍的改善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赵玉平. 共情护理对双向情感障碍情绪及生活功能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53):359.
[2] 翟娜. 共情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7):92-94.
[3] 邓义. 共情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0):227-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