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周围性面瘫的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21/9/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   作者:郭雪
[导读]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部神经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
        郭雪
        成都市双流区西航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四川成都   610200
        摘要:周围性面瘫又称面部神经炎,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之一,其发病诱因是由于面神经管内神经存在非特异性炎症,致使周围性面部肌肉瘫痪而导致的。相关机构研究结果表明,周围性面瘫发病率约为0.04%,发病后临床症状较为明显,不同体质患者出现症状也不尽相同,通过部分患者可以了解到下述临床症状信息:如味觉失灵、口眼歪斜、面部肌肉松弛、眼睑闭合不全、无法做出表情等,给患者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该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常常因为五官不正而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甚至部分患者出现抑郁前兆,其病情也会随之加重,致使生活质量下降,这对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消极影响,所以周围性面瘫发病及治疗期间,康复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面部神经;治疗;康复护理
        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颈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发的面瘫问题,从中医学上来讲,周围性面瘫与中风病相似,隶属中风病范畴之内。从西医角度上来讲,将其称为周围性面神经炎,该病发病一般较为迅猛、突然,预后存在多变性,如果治疗中没有及时进行康复护理,那么治疗效果会受到影响,不利于患者面部神经的恢复。本文将对面部神经炎心理康复护理、针灸护理、按摩护理、生活护理、表情肌康复训练护理等康复护理工作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为专业人员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促进周围性面瘫康复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以帮助广大患者。
        1·周围性面瘫发病诱因及心理护理
        周围性面瘫发病诱因有两项,分别为耳后受凉和疲劳过度,从中医角度上来讲,本病病因病机是由于人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趁虚入侵,导致面部筋脉受损、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的。而西医的解释则是,由于颈乳孔内面部神经管内段面部神经发生非化脓性炎症,麻痹了周围性面部神经而发病的。一般情况下,周围性面瘫发病较急,往往睡一觉醒来就发现面部肌肉无法自如活动,也有些患者没有及时察觉问题,在吃饭时发现一面味觉出现问题,之后的几天里,如果病人没有及时治疗,还会出现同侧颈部不适、强烈疼痛等现象,患者患侧前额纹逐渐消失,面部功能消退或消失,如皱眉、鼓腮、紧闭双眼、紧闭嘴等等,笑的时候嘴角向一侧歪,患侧鼻唇沟变浅,有些患者眼球上窜,是周围性面瘫并发症状[1]。严重者进食时,食物残渣会滞留于齿颊间隙间,时有口水不自觉流下现象,直至患者2/3味觉失灵,甚至出现面部出汗障碍,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患者患病后直至治疗全过程中,家人与医生都应积极引导患者情绪,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舒缓患者紧张的情绪,使其做好思想准备。
        2·针灸护理
        2·1艾灸护理
        面对周围性面瘫疾病,针灸与艾灸结合护理方式更加合理,艾灸指的是用艾条温和灸,放置在穴位处直至穴位处潮红,还有一种方式是温针灸,指的是将针灸扎入到穴位后,将一寸长的艾条段放置在针柄上,在离患者皮肤约一寸左右处点燃灸灼,期间可以实时关注患者能够感受到针灸的温度,直至爱条段然进拔出针灸。同时,可以将棉球至于95%酒精中浸泡,后将其点燃烧针,热度以患者能够承受的热度为准。最后,还有一种方式是隔姜灸,针灸之前将生姜切成0.5厘米厚的包片,用针在姜片中心处穿数个小孔,上面放上艾柱,在患者穴位上放置且施灸,如果患者感到针灸处疼痛,医生需要将姜片向上提,当姜片暂时离开皮肤,在灼痛感缓解后,再次放到皮肤上,反复数次,这里需要注意,如果隔姜灸期间出现烫伤情况,则按正常烫伤处理。
        2·2毫针护理
        毫针护理过程中,有具体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处于患者急性期,就是患者患面部神经炎一周以内,面部呈现水肿状态,这个时候运用毫针治疗法,需要选择少许穴位浅刺,不能过于刺激神经,这对病情控制具有积极影响,此时也不宜用电麻仪治疗。

第2阶段是面部神经恢复阶段,周期为发病一周至一个月以内,这个时候运用毫针刺穴位需选择主要穴位,这也是治疗面瘫的关键时期。最后,是面部神经炎后遗症护理期,周期为患者发病后三个月至半年以上阶段,具体时间应根据病人发病情况、发病时间而定,如果患者发病后未得到及时治疗留下后遗症,那么后期治疗是十分繁琐的,我们将其称为顽固性病症,需要用毫针深刺,并且配合电针治疗,这对面部神经炎面部神经的恢复具有一定作用[2]。
        3·按摩护理
        按摩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十分重要,医生可以用拇指或食指指腹,顺时针沿着患者侧额肌肉方向从患者侧眉棱处至前发际处轻轻按摩,之后反复揉搓推拉眉弓处至头顶发际处。同时上文中我们提到,有很多患者发生周围性面瘫后,眼睑无法完全闭合,有流泪与闭眼功能障碍现象,从而医生可以让患者闭眼后,沿着患者眼眶周围穴位,用指腹轻轻按摩,之后绕着眼眶,用二指至四指腹轻轻推揉,这有助于患者眼闭合功能的恢复。一般情况下,周围性面瘫眼睑闭合功能在上眼睑闭合方面较为明显,也有部分重度面瘫患者出现上下眼睑同时闭合障碍情况,且下眼睑轻度外翻,这是由于面部整体肌肉松弛所致[3]。医生可以运用按摩手法,帮助眼睑闭合,帮助患者缓解面部肌肉恢复后眼睑挛缩现象。
        4·生活护理
        由于周围性面瘫病症发生较急,且存在特殊性质,生活中也有很多禁忌,所以患者必须注重生活护理,注意避风,必要时可以佩戴口罩及防护眼罩。因为眼睑闭合障碍,风沙容易进入眼中,并且更容易出现眼睛干涩问题,所以患者家属或患者可以每天滴3~4次眼药水。同时要严格忌口,避免用冷水洗脸洗澡,不能吃过生冷、辣、酸的食物,尽量少看手机、电脑、报纸等,以免加重眼睛疲劳,尽量不要大笑,以免加重嘴眼歪斜症状。
        5·面部肌肉康复训练护理
        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面部肌肉可以自主运动,那时候可以运用面部肌肉康复训练护理方式,加强与巩固治疗效果。首先,根据不同患者症状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每次训练20~30分钟,训练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4]。其一咧嘴训练,为的是锻炼患者嘴部周边的小肌、提口角肌与笑肌,使上述肌肉完成收缩,因为肌肉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患者嘴角歪斜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强咧嘴训练,可以缓解患者嘴角歪斜现象,以免后期留下嘴角歪斜这一后遗症。其二是闭眼训练,为了收缩患者眼眶匝肌,医生可以引导患者轻轻闭眼之后睁开双眼,如此反复做20~30组训练,如果患者眼睑尚未能完全闭合,还可以让患者自己用食指指腹围绕眼眶向中间轻轻揉搓,之后再稍微用力的闭眼,这有利于患者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总结语:
        综上所述,周围性面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受损疾病,具有发病急、治疗显效慢的特征,发病期间对患者五官容貌产生直接影响,患者的饮食、视力也会受到影响,进而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紧张、不安情绪。由于情志不畅,患者病情更易加剧,所以需要外部干扰,通过正确的康复护理工作,稳定患者情绪,配合针灸、按摩等护理方式,保障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直至完成治疗与康复训练,同时康复处理工作也有效避免了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发生,由此可见,康复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治疗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燕. 周围性面瘫患者针灸治疗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19, 000(009):171.
        [2]卢颖, 钱金丹, 朱孝明. 赵氏雷火灸联合针剌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临床研究[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0, 011(001):10-13.
        [3]李娟, 王萍.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20, 020(003):265-266.
        [4]刘洋, 张露. 视频宣教回授法联合阶段性护理干预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影响[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 26(19):2998-30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