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明 熊娟
四川省泸州市妇幼保健院 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急诊科,四川 泸州 646300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方法早期治疗腹部损伤合并多发伤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腹部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早期分组治疗,对照采用早期全面治疗( ETC),实验组采用损伤控制外科(DCS)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能够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减少不可逆的损伤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腹部损伤合并多发伤;早期治疗;早期全面治疗;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腹部损伤合并多发伤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损伤,并且有非常高的致死率。损伤控制技术通过分阶段治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调节低体温、代谢酸中毒、凝血障碍等机制进行救治,控制患者病情的不断恶化,为后续的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1-2]。基于此,本文针对我院收治的腹部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进行早期治疗,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腹部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5.79±4.27)岁;实验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5.93±4.58)岁。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早期全面治疗的方式,为患者进行常规复苏,并进行一期详尽手术,15例进行肝破裂修补术,3例患者肝叶切除术,5例进行肝破裂纱布填塞术,6例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0例进行脾脏切除术,6例进行胰体尾加脾脏切除,26例进行部分小肠或结肠切除术,3例进行结肠造瘘术,5例进行腹膜后纱布加压填塞术,3例进行胰肠吻合。及时修复患者的创伤,术后进入ICU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和治疗。
1.2.2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进行治疗,具体为:(1)第一阶段,根据患者的情况控制可能导致患者死亡的致命因素发展,保持其呼吸通畅,控制出血,保持患者生命提升的平稳。必要时为患者进行器官插管进行辅助呼吸,随后进行简单的手术治疗,其中15例进行肝破裂修补术,5例进行肝动脉结扎术,3例进行肝右静脉结扎术,12例进行肝破裂纱布填塞术,13例进行脾脏切除术,7例进行胰体尾加脾脏切除术,20例进行十二指肠造瘘术,12例进行空肠或回肠造瘘术,11例进行结肠造瘘术,10例进行腹膜后纱布加压填塞。(2)第二阶段,患者送入ICU进行复苏治疗,纠正患者低体温、酸中毒以及凝血障碍等问题。(3)第三阶段,待患机体状态得到好转之后,于24-48小时之后为患者进行确定性手术,例如腹部脏器修补、骨折固定等。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SPSS22.0软件进行t、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实验组、对照组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乳酸清除时间为(32.79±4.28)h,体温恢复时间为(15.47±3.49)h,PT恢复时间为(30.33±3.27)h,出血量为(2.51±0.62)L,ICU住院天数为(8.53±4.07)d;实验组患者乳酸清除时间为(12.63±3.59)h,体温恢复时间为(8.67±3.11)h,PT恢复时间为(15.26±4.03)h,出血量为(2.19±0.57)L,ICU住院天数为(10.79±6.21)d。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结果分别为乳酸清除时间(t=25.5184,P=0.0000),体温恢复时间为(t=10.2860,P=0.0000),PT恢复时间为(t=20.5329,P=0.0000),出血量为(t=2.6867,P=0.0085),ICU住院天数为(t=2.1523,P=0.0338),上诉对比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
3.讨论
腹部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患者死亡率比较高,经常会出现一些能够致命的凝血障碍、代谢性酸中毒和严重低体温,这就是医生们常说的“死亡三角”。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纠正上述症状,90%的患者会死亡。手术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式,但是面对同样具有较高创伤性的手术,患者的身体可能根本承受不住,这样反而导致手术成功率更低[3]。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是现阶段针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救治的新型模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对患者进行快速简单的救治,控制出血以及腹腔内受到的污染,简单手术处理后快速关闭腹腔。将能够影响患者生命的各项指标进行纠正,避免患者失去生命体征。第二阶段将患者送入ICU做进一步的复苏治疗,纠正患者机体凝血障碍、酸中毒和低体温,促进患者机体状态的好转,使其逐渐向比较理想的状态恢复,具有能够承受后续手术的能力。第三阶段为患者进行再次详尽的手术,对受伤的脏器进行更加细致的治疗[4-5]。通过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可以用简单的手术对患者的机体进行简单调节,避免了直接进行深入的手术治疗患者无法承受,大幅度降低了患者死亡率,患者恢复效果更好。本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能够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减少不可逆的损伤发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马武剑,李玉翠.严重多发伤伴腹部损伤病人血清CRP PCT水平及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对脏器损伤的预测价值[J].河北医学,2021,27(2):288-292.
[2]傅家清,田景中.腹部损伤合并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损伤控制理论应用效果分析[J].安徽医学,2020,41(7):828-831.
[3]王晓彦,於平,韩意,等.腹部损伤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急救外科策略及效果探讨[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7,11(5):429-431.
[4]陈夏,寿慧晶.86例严重多发伤伴腹部创伤病人应用损伤控制性外科原则的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2019,24(6):1191-1192.
[5]任亚平,蔡昶,马达.损伤控制性外科在合并腹部创伤的严重多发伤中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9,25(21):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