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漏施工

发表时间:2021/8/2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4月第12期   作者:肖嵩
[导读] 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日益崛起,建筑业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肖嵩
        郴州雄鑫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省郴州市  413000
        摘要: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各行各业的发展也日益崛起,建筑业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趣来越高端的建筑的出现,与人们本身生存需求是密切相关。本文立足于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漏施工角度,分别从“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漏施工因素分析”“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漏施工的具体解决措施”“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施工注意事项”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漏施工进行了初步地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渗漏施工因素分析;防渗漏施工的具体解决措施;防渗施工注意事项
        正文:日常生活中,地下室作为人们生活中存在的一部分,若其不能正常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造成损失,而要对其进行维护,也要消耗很多费用。一项建筑设施,其经常出现地下混凝土渗水问题,这不仅会造成混凝土的钙元素被带走,也会使结构中的钢筋发生锈蚀。然后在长期的过程中,逐渐消蚀地下混凝土结构,使其不再完整,稳定,从而减少了使用年限。所以说,合理的地下防水措施,不仅有利于建筑物的稳定,还能够在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生存条件的同时,尽可能的延长建筑物结构的使用年限。而要真正意义上消除地下室渗漏,就需要针对其产生的各方面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然后结合具体情况,找出解决地下室渗漏的有效措施。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对于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漏情况进行分析,还要制定措施,得出施工方案,来确保地下室不再漏液,从而供给我们人类正常使用。只有这样,建筑质量才能得到提升,才能获取真正意义上的进步,从而最大可能减少漏液的情况出现。
        一、建筑工程地下室渗漏施工因素分析
        1.施工质量问题
        建筑工程地下室渗漏的因素是多样的,可能是因为施工质量问题,施工人员节省材料、施工方案编制不恰当、施工质量不达标等,都会造成建筑工程地下室渗漏。其中,一部分施工人员工程施工之前只做了混凝土强度试验,而与抗渗性能息息相关混凝土设计配合比抗渗性能试验没有进行,这才导致建筑工程地下室渗漏。又或者是施工人员在施工时过于马虎、对于施工项目应付了事,该加固的一律没有加固,该防护的也没有防护,所以造成严重的后果。
        2.混凝土的问题
        混凝土的配比是施工人员开展施工前的重要步骤,然而由于部分施工人员对于混凝土的配比把握不精准,也由于工作经验有所欠缺,所以调配的混凝土不充足、不准确,致使墙壁出现裂缝,进一步出现漏液的情况出现。与此同时,进行二次施工作业之前没有检验等。以上各种因素进行导致地下室抗渗性能下降。
        3.施工材料问题
        施工材料也是施工时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材料可以确保建筑项目的质量和使用年限。而骨科是地下室建筑填充的重要材料,部分工作人员并没有采用粒度较小的施工材料,没有空隙的支持,也无法进一步形成漏水设置,从而导致抗渗性能下降。在墙壁内部留设管道时,没有采取防渗措施,形成漏水通道。混凝土只是通过压力泵输送到指定地点,没有进行振捣,导致了上面砂浆比较厚,裂缝连接处混凝土比重较轻,进而造成渗漏,进一步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漏施工的具体解决措施
        1.确定施工体系,严格把控施工质量
        针对施工质量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确定施工体系,严格把控施工质量,来减少地下室漏液的情况出现。因此,我们在确定施工政策时,可以共同设立和构建,在施工时,对于施工人员的每一个施工项目都要进行考核和核实,来确保高品质的施工质量,也确保施工项目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严格把控施工质量,才能将施工体系的权威性加以释放,从而获取施工人员的敬畏和支持。
        像我们首先可以确定施工体系,要求施工人员共同参与其中,来确保后续的顺利实施和落实。在这其中,施工人员表现十分积极,他们将自己认为合理、正确的政策全部保留了下来,对于不科学、不人性的政策加以废除。其次,当施工政策落实后,我们要对于施工人员的态度、施工项目、施工质量等进行不同的审查,一旦发现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之中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就要对于施工人员进行严厉地处理和惩戒,对于在审核和查证之中表现优异的施工人员给予公开表扬,树立榜样意识,给予奖金、奖杯的支持,从而更好地落实赏罚分明政策。长久以往,施工人员必定会形成良好的施工施工风气,还会相互监督,相互要求,从而达到严格把控施工质量的目的。


        2.确定施工材料,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部分施工人员对于混凝土的配比把握不精准,也由于工作经验有所欠缺,所以调配的混凝土不充足、不准确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事先确定好施工所要的材料,来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因此,我们要事先对于施工方案进行核算和分析,将具体需要的材料名称、数量类别等进行不同的划分和填写,还要对于施工材料进行二次检查,来确保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漏施工的安全性。
        像我们可以将施工队伍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一个小组负责计算施工所需要的材料,另一个小组负责核对材料的适用性,最后一个小组负责对于施工建筑进行检查,来确保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漏施工的安全性。其次,施工人员再对于底板混凝土、外墙混凝土等进行施工,此时的小组负责查看施工步骤和顺利是否正确,如底层铺设完.工之后,需要对地板表面进行找平,抹实,压光处理,一般都是在上面铺一层薄膜,经过一定时间之后进行拆模,拆模时要求外界温度不低于15摄氏度等等。在经过核实和查看后,将施工步骤记录下来,小组负责不同项目的施工步骤。这样,明确分工、施工材料的适用性、小组的再次核查,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地下室漏液的情况出现。
        3.增加培新机构,提升施工人员素养
        针对施工人员材料选择错误的问题,多半是施工人员素养问题。为此,我们可以增加培新机构,来通过教学和培训,以及活动等,提升施工人员素养,进一步达到拓展施工人员的眼界、见识的目的。如此一来,当施工人员遇到地下室漏液的情况也,也能利用专业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之中,加以补救和解决,从而确保地下室不会产生漏液。
        像我们可以开展相关建筑的培训,要求施工人员在培训之中积极报名参与其中,在培训之中大胆说出的自己的疑问和困惑,在得到解决和帮助时,会豁然开朗。其次,我们还可以在这期间开展“地下室漏液主题”活动,在活动期间,不仅拥有对于漏液的因素分析,还有一些补救措施,以及对于施工人员知识培训等,从而大幅度提升施工人员的素养。其中,施工人员还可以参与有奖竞答环节,通过自己长年累积的工作经验和学习的知识,来加以回答问题,获取奖品,从而提升施工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为后续高质量培训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果然,通过培训机构的开展,大多数施工人员都可以对于不同的材料进行区分,还能独立完成施工项目,其施工人员的素养和工作技巧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三、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施工注意事项
        在地下室施工时,我们要将铺好的卷材防水层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如在开展防水层设施时,严禁开展作业,来保护防水层的功效。其次,对于墙壁出现裂缝等,我们可以寻找一定的遮挡物遮挡,在施工完成后要注意将遮挡物及时地拿下来,方便后期的施工,还要对于墙面进行及时地清理,来确保施工任务的顺利完成。最后,卷材铺贴程序为:先节点、后大面、先低处、后高处等,按照顺利开展。这样,在施工人员开展施工时,不至于用脚踩坏卷材,确保了施工的完成质量。在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施工注意事项最重要的就是,要对于各种管道安装固定完成,以避免这些防水层施工好打破防水层,造成施工的不合格。这样,在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施工注意事项之中,施工人员注意这些后,就会使得工作更加谨慎和细心,完全提升施工的质量和水准,为提升施工服务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支持。
        总而言之,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漏施工的具体措施,以及建筑工程地下室渗漏的原因。从此,我们得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得以成长,学习更加先进、多样的手段,来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拥有与时俱进的思维,对于施工过程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和研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制定出应对的政策,从而获取真正的进步和提升,这样我们就可以不断探索地基的处理方式,从而提升地基的稳固性和牢固性,为减少房屋漏液,提升居住质量,提升居住安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支持。与此同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要加倍学习,加倍努力,来开拓见识和眼界,不仅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高的文化素养,还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为推动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
        参考文献:
        [1]李良. 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C]// 2015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5.005(026):872-873.
        [2]卫杨. 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005(026):872-873.
        [3]郝平元.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渗漏施工的新技术及新方法的应用[J]. 中国房地产业, 2019, 000(010):134,136.
        [4]郭若林. 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技术分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00019-00019.
2.作者简介:肖嵩(1969年11月-),男,汉族,籍贯:湖南省龙山县,建筑工程中级工程师,本科, 研究方向: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现状及对策分析、浅谈建筑工程地下室防渗漏施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