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中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8/25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孙久锡
[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建设脚步的加快,各式各样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成为城市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项目工程。
        孙久锡
        身份证号码:41092719921105****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建设脚步的加快,各式各样的高层建筑拔地而起,成为城市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项目工程。高层建筑施工难度较大,需要加强对其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本文从土木工程中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当前发展情况入手,结合实际,分析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与类型,针对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土木工程;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土地资源已经成为一种紧缺资源。但是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高层建筑。高层建筑具有不同于其他建筑的特点,因此对施工质量的要求也更加严格。随着城市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多,而且涉及的各项内容比较繁复,为了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技术要点的控制,严格确保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对可能存在质量隐患的环节要加强控制,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有利于保障施工进度,加快施工效率。施工单位应积极提高自身的施工质量控制水平,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高层房屋建筑工程的特点
        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较长,施工条件比较复杂,相应的施工难度也比较大,因此技术管理工作不可或缺。在施工过程中,作业项目较多,需对技术进行科学严格化地管理,对施工人员、设备、材料等进行科学且妥善地处理,在高空作业时,对施工技术进行全面且严格地管理,以确保人身安全。在高层房屋工程施工过程中,通常所需的施工主材为钢筋、混凝土,内外墙多为加气混凝土砌块或煤矸石多孔砖,且建筑结构多为框剪结构或纯剪结构,所以房屋建筑施工时对于钢筋、混凝土的依赖性极强,需对这几种材料的质量和施工过程进行严格把关。高层建筑因原材料、施工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结构容易出现裂缝,根据结构特点需设置相应的后浇带。
        2土木工程中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运用
        2.1基础施工技术
        对基础的事故处理是决定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进行地基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和施工测量人员首先要对区域内的地质情况进行深入的勘察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地基施工建筑技术,这样才能保证地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要以现场浇灌为主,在桩基基础建设的过程中,要应用符合标准的钢筋混凝土,保证桩基施工的承载力和强度,在高水位地区通过钢筋混凝土浇筑,能够应对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侵蚀。随着建筑生产力和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浇混凝土灌注桩基基础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基础施工中,这种施工技术造价相对较低,并且能够适应不同区域内的地质环境,加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和噪音较小,逐渐成为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中的主流技术。
        2.2钢筋施工技术要点
        钢筋加固工程是保证高层建筑结构稳定的重要工程,在进行钢筋加固的过程中,需施工单位根据施工技术要求,做好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的相关工作,以提高钢筋加固工程的速度和质量。(1)施工单位需要在施工前,根据施工技术要求,做好相关材料的检查工作,保证相关材料的质量、等级、型号等符合加固工程需求,提升钢筋加固的标准化。(2)施工单位在进行钢筋加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钢筋布置、弯曲长度、地锚长度的检查,并根据高层建筑钢筋加固需求,进行加固工程的开展,保证钢筋加固工程的质量。(3)施工单位在进行加固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高层建筑的设计要求,进行加固高度的合理化控制,不仅要保障工程施工的科学性,还要提升工程整体质量。如图2所示,脚手架支撑体系而言,高层建筑施工组织结构难度大,存在工序相互交叉、穿插作业等矛盾,增加了施工难度。


        2.3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混凝土结构施工存在问题,将会导致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严重下降。因为未浇筑的混凝土不能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混凝土用量做好充分把握,并选择与实际使用需求相配备的混凝土材料。具体施工时,施工单位需要重点把控以下几点技术要点:①根据高层建筑施工特点与要求提前确定混凝土等级,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强度试验,以此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②高层建筑物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且对混凝土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而泵送技术能有效确保混凝土施工的具体操作流程和规范符合相应标准,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合理设置和控制泵送环节,提升泵送质量,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
        2.4缝隙操纵
        因为高层建筑的主要用途及其建筑的高宽比不一样,在施工的过程中应用的混凝土的强度级别及特性规定也是有差别的。而在混凝土干固的过程中通常会发生缝隙,它是建筑的一切正常状况。针对一般的建筑,混凝土干固过程中发生的缝隙操纵并没有那么严苛,只需依照固定不动的工程图纸和加工工艺开展混凝土的注浆,那么缝隙一般状况下不危害建筑的质量。可是针对高层建筑,很有可能由于一个缝隙超过规范限定,而导致全部大厦在应对地震灾害及其风大等状况时立即坍塌。因而,在施工中必须搞好有关的测算,将缝隙解决在施工中。除此之外,在现浇混凝土进行以后必须开展追踪和探察,假如发生缝隙过大的状况应当在混凝土都还没彻底干固的状况下开展挽救。
        2.5后浇带施工节点把控要点
        模板支撑系统要独立设置,以便于其他模板及支撑的正常拆除和周转,后浇带两侧保留支撑不少于两排,排距不大于1m。后浇带一般分为温度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高层建筑一般设置沉降后浇带,主要是考虑高层建筑与裙房之间的沉降差。后浇带宽度一般为0.8m~1.0m。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一般不少于60d,沉降后浇带要求高层部分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再浇筑混凝土。后浇带在浇筑混凝土前需先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清理原施工缝处的钢丝网和垃圾,用水冲洗干净,然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时,可在顶面混凝土留10cm宽企口,待混凝土硬化后在企口上砌筑120mm高的返口,然后在后浇带上覆盖彩条塑料布,防止杂物和雨水进入后浇带,减少后期清理工作。后浇带混凝土凝结硬化后要及时进行养护,防止新旧混凝土收缩不一致而产生裂缝。
        2.6预制模板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利用滑模法和爬模法,能够有效控制建筑施工的周期,并且能够极大地提高建筑主体的稳定性。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将两种技术结合起来,提高了建筑施工的质量和效率,这种施工技术整体性较好、机械化程度高,有利于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控制,进一步保证了施工建筑的稳定性,有利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确保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结语
        土木工程作为建筑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要研究的课题,其主要目的就是保证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是建筑行业的关键性工程。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定与高质量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直接体现。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是土木工程中所研究的重要课题,虽然我国在建筑方面已取得不错的成就,但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的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梁伟杰.高层建筑工程中裙房钢结构桁架的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5):238-240.
        [2]胡小刚.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2011(01):207.
        [3]郭再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砖瓦,2020(08):98-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