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21/8/24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12期   作者:张青
[导读] 目的研究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的影响。
        张青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河南省三门峡 472000
        摘要:目的研究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19年10月在本院130例孕产妇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照组的孕产妇采取普通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孕产妇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比剖宫产、自然分娩、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以及产后出血情况和生产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两组孕产妇的SAS、SDS评分在护理之前不具有可比性,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孕产妇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孕产妇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肺炎率以及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孕产妇,P<0.05,二者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产科心理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产科心理护理;孕产妇;妊娠结局;影响
引言
        分娩是指女性妊娠满28周后经疼痛、见红及破水的过程,亦是婴儿和母体分离时期。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受产道、产力及心理等因素影响,极易萌生紧张、焦躁不安等情绪,尤其是初产妇,应激效应更强烈。另外,分娩时间较长,加之经验不足,产前产妇心中情绪波动幅度大,加重焦虑、紧张等情绪,如若未及时干预,可对分娩结局及胎儿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资料显示,剖宫产为侵袭性操作,术后易诱发诸多并发症,若术后再次妊娠,子宫瘢痕破裂率会显著提升,累及产妇生命安全,因此,为进一步降低不良结局,予初产妇个性化、针对性产前心理干预十分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2019年4月~2019年10月在本院办理分娩孕产妇的资料。最终入选130例孕产妇,按照孕产妇的意愿分为对照组(n=65)与观察组(n=65),对照组孕产妇年龄在23~45岁之间,平均年龄34.03±4.12岁,孕周23~38周,平均孕周29.46±5.13周;观察组孕产妇年龄24~48岁,平均年龄35.26±5.18岁,孕周22~39周,平均孕周30.26±5.24周。将两组孕产妇的年龄、孕周等信息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数据之间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身体各方面正常,没有妊娠并发症,单胎头;②智力正常并且意识清醒;③孕产妇及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或智力异常,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或心脑血管疾病的孕产妇;②出现恶性肿瘤的孕产妇;③患有妊娠并发症以及高妊娠的孕产妇;④临床资料不全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密切监测孕妇及胎儿生命体征,对症实施健康宣教、饮食护理、行为干预等措施,如出现剖宫产指征,及时转行剖宫产手术。。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产前健康教育,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对初产妇进行健康宣教,根据产妇的心理特点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让产妇了解产程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减轻产妇的不良心理情绪反应,告诉产妇生产过程中良好情绪的重要性,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利于分娩。②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对于产妇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增强产妇的自信心。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包括采用音乐疗法,鼓励产妇多参加团体活动,缓解不良的情绪,同时根据产妇的心理特点进行播放轻声音乐进行心理疏导。③产程心理护理干预。第一产程,宫缩频率增大,疼痛程度加剧,产妇会出现剧烈的情绪波动,存在不同程度焦虑、恐惧情绪,助产士应鼓励、安慰产妇,指导其深呼吸,播放音乐,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让产妇保存好体力;第二产程,宫口开全,疼痛剧烈,助产士应该坚定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念,引导产妇调整呼吸,指导产妇何时用力、如何用力,宫缩间歇期放松,等待下一轮宫缩;第三产程,胎儿成果娩出,助产士应第一时间告知产妇新生儿的信息,包括新生儿性别、身高、体质等。④产后心理护理干预。产后24h,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变化,观察软产道情况及阴道出血情况,部分产妇产后会出现抑郁、失落等负性情绪,应及时让产妇与新生儿交流,进行抚触,让其适应母亲的角色,感受到为人母的快乐和喜悦,引导家属尤其是伴侣予以产妇关心和支持,让其保持情绪平静。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孕产妇的剖宫产、自然分娩、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以及产后出血情况和生产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评分。分数在50以下的为情绪良好,以上则相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心理状态
        两组孕产妇的SAS、SDS评分在护理之前不具有可比性(P>0.05);护理之后观察组孕产妇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孕育一个新生命,是上天赋予女性神圣的职责,而分娩,则是女性孕育新生命道路上的一道难关,受到宫缩等因素的影响,产妇面临着生理及心理上的双重煎熬,为了提升自然分娩率,需采取合理干预措施,坚定产妇自然分娩信念,改善其生理舒适度。传统产前护理是一种基于生物医学角度为产妇提供的基础护理方法,并未认识到产妇心理状态对围生期的影响。但随着现代医学的逐步发展,临床逐步认识到产妇心理状态对围生期的积极影响。有研究指出,在孕产妇妊娠32周起,主动了解孕产妇情绪状态与心理状态,鼓励产妇阐述内心恐惧与担忧,并为产妇提供针对性干预,可缓解产妇不良情绪,促使产妇积极配合分娩,改良妊娠结局。产前心理护理重视产妇“妊娠”“分娩”这个特殊过程,理解产妇因妊娠、分娩导致的生理与心理变化,主张通过简单问答形式了解产妇的实际心理状态,继而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消除产妇的不良情绪,增强产妇的幸福感与成就感,促使产妇树立顺利分娩信心。明确心理问题后,指导产妇家属提供更多心理支持,可让产妇看到亲属对自己的关爱与关怀,可消除产妇“他们只在乎宝宝,不在乎我”等负面想法,可促使产妇顺利完成角色转换。积极沟通可有效缓解产妇产程期间的不良情绪,可动态调节产妇情绪,促使产妇全面配合分娩作,顺利完成分娩。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产科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对于初产妇产前不良心理情绪具有显著改善效果,能够缩短分娩时间并提升分娩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玉萍.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19):130.
[2]冯苗,张小华.产科心理干预护理对孕产妇心理状态和妊娠结局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8):165-166.
[3]朱俊玲.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影响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11):188.
[4]马建敏.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及产后抑郁情况的影响价值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4):40+44.
[5]于丽荣,颜丽丽,邹莉.产科心理护理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09):143-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