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剑达
广东电网梅州平远供电局 广东 梅州,514637
摘要:现阶段,电网的配电系统不断发展,过去传统的配电网络系统无法满足当前的电力需求。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已成为主要趋势。尽管我国的电网配电自动化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系统性能也有所提高,但总体而言,我国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尚未实现全面覆盖。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系统;措施应用
1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必要性
配电自动化主要由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组成,只有将这三种技术更好的融合才能体现配电自动化的强大作用。在电力电子技术与配电系统相结合的前提下,可以保证电子系统的自动化能力,电力电子设备可以明显促进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电力技术的合作可以更好地节省电力,也可以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通过电力电子技术的探索,为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转型条件。
2配电网络和配电自动化应用状态
2.1应加强配电自动化的实用性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电力发展取得了进步,但仍有许多电力技术相对落后或缺乏经验。例如,国内配电自动化的普及率不足10%,而发达国家的普及率已超过65%。我国配电自动化的实际速度也很低,其中大多数是由于技能不成熟,无法掌握实际的应用和管理以及缺乏维护技能所致。如今,许多配电自动化设备没有发挥作用或变得闲置,这不仅浪费国民经济资源,而且妨碍配电自动化发展。
2.2总体发展状况不理想,困难较大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尚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配电自动化不仅需要科学技术,而且还需要全国所有电力系统提供大量资金,进行设备改进和专业培训。但目前为止,要实现全面发展还需要很长时间。
2.3发展水平不平衡
当前我国相比其他国家来说,电力工业起步比较晚,相应的配套电力设施配备还不完善,进而导致整体发电水平就不平衡。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电力发展水平也有很大差距。目前国家电力部门已经认识到这种不平衡,开始投入大量的资金,培养高质量的电力人才,增加电力工程建设,尽可能地缩小这种电力发展差距,实现各地区电力应用的平衡。
2.4配电自动化缺乏实用性
由于国内电力现代化的发展起步较晚,导致技术相对落后。配电自动化普及率在我国还不到10%,而且缺乏实用性,资源分配非常不合理。例如,许多配电自动化设备处于闲置状态,从而导致配电资源浪费。
3配电自动化控制过程
配电自动化系统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主要是对电网进行自动监控并收集相关的运行数据。系统运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主要基于配电柜单元,数字测量和控制单元安装在现场级高压开关柜中。中间采用测控单元进行测控,集中供电以提供电能,可以有效减少干扰,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另外,使用220V交流或直流屏幕为显示器供电。开关的数量和模拟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变压器的数量以及进出变压器的电线路径。隔离开关可以从电流和电压互感器获得开关量和模拟量。变压器传输0至100V的电压信号和电流互感。设备的传输电流信号为0至5A。设计配电自动化系统时,通常可以使用通信电缆完成外部工作。根据使用需求,可以选择规格标准达到90.8mm,并选择可以满足系统要求的计算机屏蔽电缆。连接通讯电缆,所有用户均可使用。发送所连接设备的操作数据与相应的控制命令以完成设备的操作,同时将数据发送到主机,并分析和收集接收到的数据信号以掌握数据。根据监视结果,可以改善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和系统的自动控制。另外,配电自动化系统可以管理相关数据存储的数据库,从而可以查询电力系统数据信息。
4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
4.1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传输电力运行参数测量数据信息,并且通过信息收集,随时掌握远程设备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也可以有效地应用于电网数据的分级管理,包括人力建设、设备维护与运营、人力调度、设计与人力建设、设计方案、评估报告等方面,有效减轻员工的工作量,提高了业务系统的效率。
4.2电子配电站和配电终端设计
电子配电站的任务主要是协助主配电站完成其工作,其中部分工作是将监控终端收集的数据信息传输到主配电系统。主站系统向电子配电站发送一些命令,然后实现配电系统中线路开关的远程控制。为了使电网的维护人员易于调试和监视电力系统,在设计电子配电站时特别设计了人机界面功能,以方便维护人员的操作。在整个电网配电系统中,主配电系统和电子配电站系统在设计逻辑上基本彼此独立。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电网配电系统的响应时间,可以改善电网的配电系统。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及施工难度,通常使用电子配电站来远程控制整个配电系统并解决问题。
4.3次干线保护配置策略
中压10台或低压1000户以上,应在次干线首端装设自动化开关,一般配置过流保护、零序保护和重合闸功能。
1)过流保护:主要保护本开关后段分支线的相间故障,一般投两段过流保护,I段主要保护本开关后段分支线全长的75%,II段主要保护本开关后段分支线全长。过流I段保护电流值一般按不大于上一级开关的过流I段电流值的90%整定,时间一般整定为0s;过流II段保护电流值一般按不大于上一级开关的过流II段或III段电流值的90%整定,时间与上一级过流保护的延时配合,一般按不小于0.2s极差整定。
2)零序保护:主要保护本开关后段分支线的单相接地故障,一般投零序I段保护,保护本开关后段线路的全长。零序I段保护与上一级开关的零序I段保护配合,一般电流值按保线路单相接地时有灵敏度整定,时间与上一级开关的零序I段保护时间配合,一般按不小于0.2s级差整定。
3)重合闸:主要在线路发生瞬时故障时为快速恢复供电而采取的一种自动功能。一般按不捡方式投入三相重合功能,时间与站内重合闸时间配合,一般整定为5s。
4.4用户产权分界点开关保护配置策略
对于纯负荷用户,配置电流保护,投入过流保护、零序保护功能,一般退出重合闸功能。对于小电源上网的用户,除配置电流保护,还要配置自动解列功能,投入过流保护、零序保护、频率越限自动解列、电压越限自动解列功能,一般退出重合闸。
1)过流保护:主要保护本开关后段(即用户侧)的相间故障,一般投两段过流保护,I段主要保护本开关后段至用户变压器高侧,II段主要保护本开关后段分支线全长(可延伸至户变压器低侧)。过流I段保护电流值一般按不大于上一级开关的过流I段电流值的90%且躲过用户变压器涌流整定,时间一般整定为0s;过流II段保护电流值一般按不大于上一级开关的过流II段或III段电流值的90%整定,时间与上一级过流保护的延时配合,一般按不小于0.2s极差整定。
2)零序保护:主要保护本开关后段(即用户侧)的单相接地故障,一般投零序I段保护,保护本开关后段线路的全长。零序I段保护与上一级开关的零序I段保护配合,一般电流值按保线路单相接地时有灵敏度整定,时间与上一级开关的零序I段保护时间配合,一般按不小于0.2s级差整定。
5结束语
我国的自动化配电技术起步较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公司应该积极提高管理人员水平,建立电力安全管理体系。构建质量可靠、安全、优质的电力供应系统。配电自动化的开发是配电系统开发的重中之重,配电自动化可以促进电力供应商的快速发展,提高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并节省公司的时间和人力。通过发展更有效的管理和运作模式,以促进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发展,为国家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石晓磊. 配电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系统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
[2]肖明宗, 秦军. 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 环球市场, 2019, 000(034):183.
[3]罗济坚. 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 轻松学电脑, 2019, 000(022):P.1-1.
[4]方翔. 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和发展[J]. 环球市场, 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