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德云
天津远大兴辰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天津 300300
摘要:近些年来,各行各业建设迅速,建筑产业的迅猛发展,住宅产业化成为发展中的重点。为了进一步推动住宅的质量和施工效率,基于产业化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其中PC预制构件就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利用预制构件进行施工,其本身具有的优势对于预制建筑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预制构件施工,更有利于实现建筑标准化建设,便于管理。施工后的综合优势非常明显,与现代化绿色发展的理念相符。鉴于预制构件对PC预制构件建筑具有特殊性,需要对其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关键词:PC预制构件;叠合楼板;施工问题分析;处理
引言
PC预制构件叠合板作为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构配件,其质量的控制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物。根据当前叠合板施工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其厚度的控制是重中之重,基于此现象本论文特提出一种关于叠合板厚度的控制块,严格控制其施工质量。
1主要技术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论文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叠合板厚度的控制块,包括厚度控制块套体,厚度控制块套体的表面喷印有厚度对标刻度线,厚度控制块套体的内部滑动插接有连接条架,连接条架位于厚度控制块套体外部的一端固定套接有作业胶套,厚度控制块套体内壁的近端口处固定安装有限位块,且限位块的侧面与连接条架的侧面滑动连接,厚度控制块套体侧壁贯穿开设有限位通槽,限位通槽内壁靠近厚度控制块套体外部开口处粘接有按压触垫,连接条架位于厚度控制块套体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滑动衬框架,滑动衬框架的侧壁贯穿开设有连通槽,滑动衬框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片架,滑片架的一侧面粘接有优力胶块,滑片架的另一侧面固定安装有限位块,且限位块活动插接在连通槽和限位通槽的内部。作业胶套的表面开设有防滑触槽,且防滑触槽为纵向设置的条状凹槽。作业胶套和按压触垫均采用硅橡胶材质制成。限位块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限位块分别位于连接条架的左侧和右侧。限位通槽和按压触垫的数量均为四个,且四个限位通槽分别位于厚度控制块套体的左侧和右侧。滑动衬框架的为正面和背面贯通的矩形框架,且滑片架的正面和背面均与厚度控制块套体内壁滑动连接。
2叠合楼板的适用性
对于多、高层建筑结构,由水平和竖向构件组成的抗侧力体系来抵抗和传递水平力。楼板作为主要水平构件,不仅需承受和传递竖向荷载,而且需把地震作用及风荷载等引起的水平力传递和分配到各竖向抗侧力构件,从而协调各抗侧力构件之间的变形。因此如果楼盖失效,结构体系将不复存在。然而,目前对楼板的设计主要考虑竖向荷载作用,很少涉及水平荷载对楼板的作用,造成结构抗震的环节薄弱。根据楼板应力分析和以往震害经验,对于规则的结构,且现浇板厚度不小于100mm时,楼板基本能抵抗由风荷载、地震作用等引起的水平力,可满足中震弹性,大震不屈服。但是对于叠合楼板,在楼板的支座处,由于预制层与竖向构件为分离式接缝,这部分厚度的有效抗拉和抗剪基本不存在,仅靠混凝土现浇层和钢筋进行抗剪和抗拉,楼板混凝土部分的有效抗拉和抗剪厚度大幅减小。根据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及JGJ1—2014《PC预制构件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规定,不宜采用叠合楼板的部分有:(1)结构转换层及转换层以上2层楼面;(2)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3)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楼板;(4)涉水房间(厨房、卫生间);(5)现浇层需埋置过多管线的房间:(6)与主体结构相连的裙房屋面板及其上下层楼面;(7)多塔结构的屋面以下的楼面及其上一层楼面;(8)结构的屋面板;(9)跨度较大,叠合面的剪应力不满足整体作为一个截面的计算条件的部位。同时,地震作用下,不能满足协调各抗侧力构件受力要求的部位也不应采用叠合楼板。对楼板刚度敏感的结构、对于估算结构或构件内力需要较高计算精度的结构也不应采用叠合板。
3PC预制构件中叠合楼板施工问题分析及处理
3.1PC预制构件叠合板的运输方法与吊装技术
3.1.1运输
在运输PC预制构件中叠合楼板时,为了避免板体开裂,需要采用辅助工具对其进行保护。可以使用L形吊具,转移拉力,降低板体开裂的概率。根据叠合楼板的预制厚度、规格,制作保护角,减少板体的损毁率。
3.1.2吊装
在使用PC预制构件中叠合楼板施工时,需要采用良好的吊装技术保障楼板材料的安全性。在实际施工中,构件可以使用计量单位计算。吊装过程中,重心需要固定好,不然会出现摇晃现象。通常吊装会使用塔吊,多层建筑可以使用汽车吊。在施工阶段需要对起吊点进行布置,对吊装预制构件的质量进行计算,确保吊装的有效性。此外,楼层之间的距离会存在差异,这对于吊装设备也提出要求,需要根据现场实际因素优选吊装设备。在吊装施工时,优先吊装贴近楼梯通道的预制构件,方便施工人员与材料进行运输。吊装时尽可能保持一个方向,可以有效减少吊装带来的风险。为了减少材料自重产生的弯矩,使用吊具对材料进行固定,至少有4个受力点,有效保障构件在吊起状态下保持平稳。预制板需要进行垂直安装,施工人员对空中吊起的预制板进行方位调整,确保板体与施工预留记号对准。向下放的时候严禁快速下落,需要停稳后慢慢地向下放置,避免板体受到冲击力出现开裂、裂缝现象。预制构件吊装系统分为两种,分别是干式系统和湿式系统。干式系统会按照施工顺序作业,按照常规的吊装顺序进行操作;湿式系统在操作上与干式系统相同,但是在操作步骤上,湿式系统的操作更烦琐。在吊装作业的时候,需要为叠合楼板预留出部分空间,便于后期对构件进行安装和拼接。为了防止构件在吊装期间因为吊装不稳出现掉落、损坏等现象,建筑领域人员也专门研制了保持平衡的吊具,确保起吊期间板体的安全性。为了保证吊装施工期间操作合理,负责吊装的司机必须持证上岗。在上岗前还需要有专业人士对其技术进行指导和检测,加强对吊装人员的培训,确保吊装工作顺利开展。
3.2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
PC预制构件施工对于预制PC预制构件建筑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中,需要保持好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使板体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保持在300mm左右,及时调整板体方向,避免安装方向出现变化,最大程度上保证安装时叠合板的位置准确性;为保证叠合板与墙体、其他构件不出现钢筋碰撞,需要采用有效的检测技术对其进行检测。检测技术都是基于三维软件,一种是通过三维模型,对整体施工进行宏观观测,对于叠合板的某一节点进行动态检测,还可以利用BIM软件自带的碰撞检测对安装过程进行施工模拟,对模拟后的内容自动显示和管理,方便对有问题的位置进行修改,这样的操作更有利于保障预制PC预制构件建筑施工质量;其次,为了确保叠合板安装的紧密性,需要确保吊装方式的有效性;在进行安装时,需要在底部设置临时支架,通过临时支架起到支撑作用,在安装过程中稳定叠合板,临时支架需要在吊装施工彻底完工后才能进行拆除;施工期间会涉及到复杂施工,对于双层结构,需要同样设置双层支架进行支撑。之后对叠合楼板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需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时间到了技术人员要对凝固后的质量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则可以拆除支架,继续接下来的工作。
结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论文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叠合板厚度的控制块,通过将厚度控制块套体底部直接搭在需要待检测厚度的叠合板搭接处,即可通过厚度对标刻度线进行观测叠合板的厚度,通过触压按压触垫,即可压动限位块在限位通槽和连通槽内滑移,并推动滑片架挤压优力胶块,当限位块滑离限位通槽内部时,即可抽动连接条架,以使滑动衬框架在厚度控制块套体内滑移,滑移至限位块与另一限位通槽对位重合时,即可使其在优力胶块复位的作用下弹出,并插接固定,从而即可对手持结构进行伸缩调节,达到了便于对叠合板进行厚度测量以进行控制的效果,实现了便于携带和取用的目标,在叠合楼板制作和厚度检测以及控制过程中更加方便。
参考文献
[1]刘学春,王玥,邓玉萍.高度可调节的装配式钢筋桁架叠合楼板受弯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20,50(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