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永祥 魏国邦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37部队 732750
摘 要:为了提高对地震灾害的救援能力,很多地区都开展了救援队伍的建设,需要救援人员掌握救援技术,学会使用救援装备,采取合理的救援程序和方法。本文先对地震灾害救援队技术能力规范与要求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进行地震灾害救援队技术能力构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震救援; 技术能力构建; 规范
1引言
为了建立更多专业性的地震救援力量,解决新老队员交替和补充的问题,需要对地震救援人员开展专业学习与训练,不断提升救援人员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与没有开展专业救援训练人员进行比较来看,专业救援人员具有更好的个人素质、工作经验和救援技能。因此,开展体能、知识、技术、心理和经验等专业训练,加强与其它救援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在地震现场开展救援活动,可以更好地提高救援队伍整体专业水平。
2?地震灾害救援队技术能力规范与要求
2.1技术能力构成
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震灾害救援能力,需要从技术能力构成入手进行分析,才能为技术能力构建提供依据。应该根据地震救援的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确保救援人员数量达到要求,建立起指挥控制系统用来负责地震救援指挥,结合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对救援任务进行科学管理,保证指挥系统的通信良好。救援人员可以对有害物质进行准确识别与处置,深入了解具体的救援工作程序,对建筑物受损情况进行评价。从救援人员和设备两方面建立起搜救系统,救援人员具有丰富救援能力,良好的体力和扎实知识,可以应用救援技能开展救援活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配备足够数量的搜救犬。救援设备需要配置高灵敏度的探测仪器,可以探测到建筑物内幸存人员。为了保证救援活动的有效开展,还应该配置医疗、通信、等器材,提供救援装备,可以为救援行动提供技术支持和生活保障。
2.2救援人员必备技术能力
救援人员要掌握地震有关知识,懂得地震特点和有关术语,学会防灾减害和自救互求知识,避免地震衍生灾害对救援人员生命带来威胁 ,也可以缓解和消除救援过程中的心理压力。掌握工程结构知识,不同类型房屋倒塌产生的灾害有很大差别,了解房屋结构对被压埋群众救援具有很好的作用。深入学习防震减灾相关法律知识,了解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还应该了解地理知识和地域风俗,尊重震区群众宗教信仰。地震灾害经常会导致交通中断,很多车辆不能直接到达灾区,开展体能训练可以让救援人员具备良好的体力,可以徒步到达灾区开展救援活动。体能训练以常规跑步、负重跑步、加速跑等为主,还可以开展攀岩、游泳等,可以提高救援人员的耐力与反应力。掌握紧急医疗救护知识,学会如何进行人工呼吸、包扎止血等技能,为抢救群众生命提供有利条件。在特殊环境下开展训练,定期到高海拔区域进行拉练,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可以通过佩戴口罩进行训练,这样可以适应氧气含量少的条件。做好救援人员的心理训练,可以降低救援人员到达灾区后的兴奋或恐慌心理,学会进行自我控制与调节,缓解和消除灾害应激障碍。
2.3分队专业技术能力
搜救分队是开展地震救援的先锋队伍,会对后续救援产生直接影响,还关乎幸存者的生命健康,需要搜救人员配戴侦察设备,对救援环境的安全性进行识别与判断,检查环境是否存在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等。对被困人员进行定位,通过听、看、敲、喊等手段寻找被压埋人员,也可以询问幸存人员,这样才能更为准确地了解被压埋人员具体位置。配置热红外、无线电波和光导成像等搜救装备,学会如何使用搜救装备,可认更为准确地对被困人员进行定位。学会如何利用图标对现场基本信息、导向、警告、指令和禁止等进行标记,可以用于存放救援物资,为后续救援人员提供信息,通过标识来传递现场信息来进行救援。
犬搜分队需在要短时间内发现幸存者位置,要求搜救犬有着良好的搜索速度和耐力,需要引导员在平时训练时采取有针对性训练方案,与引导员保持良好的默契。营救分队根据现场被压埋人员情况采取有效营求方案,可以利用简单工具或破拆、顶升机械来打开救援通道,对被压埋人员进行适当保护,营救人员还应该保证自身生命安全,佩载好安全防护用品,掌握报警信号和撤退流程,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不可以喝不卫生的水和食用过期食品。救援结束完成以后,需要做好现场清理工作,对遇难者遗体进行清理与消毒,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保障分队为地震救援提供物资、技术和行动保障,了解后勤保障基本知识与操作规程,学会不同类型灾害的处置方法。指挥人员要求可以对地震现场复杂情况进行从容应对,了解救援能力并合理分配救援任务,使地震救援工作可以有序开展。
3地震灾害救援队技术能力构建
3.1构建原则
地震救援技术能力构建需要从理论知识、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入手,将救援技术能力分解成多个影响因素,根据因素重要性进行排序和分配不同权重。从不层次要素入手来构建层次结构,再结合技术能力来确定不同层次的内容,对每个分队技术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不同层次重要性。
3.2能力技术训练
开展地震救援训练应该遵从指挥、救援分开训练,新老队员分开训练的指导原则。先进行基础知识,再进行技术能力,最后开展战术训练,先进行分练后合练的组织实施方案,将能力技术训练划分为如下阶段:1)新入职队员和指挥人员进行集中封闭训练,每天学习理论课和实践课,再根据情况组织理论与实践结合训练,让救援人员快速掌握基本技能。2)具有现场救援经验的队员,先进行考核测试,检查队员都存在那些薄弱部位,确定出重点内容进行集训。3)每个救援分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可在其它分队训练时进行同步训练,再按照队员自身条件和救援任务情况来进行调整,夜训时间需要合理设置,提高夜间救援能力。
人工搜索分队需要设置侦查设备、人工定位、搜索设备、标识设置等方面的学习,还应该掌握使用破拆设备、顶撑设备和通讯设备等。犬搜分队训练如何进行饲养管理、犬体能训练和服从性灵敏训练等,掌握通讯设备的使用技能。营救分队进行人工定位、搜索标识方面的训练,还要求掌握废墟搜索技术,学会使用破拆设备、顶撑设备、通讯设备和辅助设备等。保障分队开展侦查设备、搜索设备、破拆设备、顶撑设备、照明设备和通讯设备使用训练,学会进行余震监测,掌握后勤保障设备的使用。对不同分队进行狭小空间救援、地下救援、高空救援和车内救援等场景训练,提高队员的现场应对能力。指挥人员进行救援行动组织与实施、领导与管理、救援协调等理论学习,学会救援组织、协调方面的知识。建立起长期训练机制,每周至少一次训练,每半年进行演练,巩固和提高救援技能。
3.3能力训练考核
完成集训后进行考核 ,救援队队员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 ,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分别为总分的50%,救援人员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达到合格要求给予救援资格,不合格队员需要进行补考。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应该结合地震灾害救援特点和能力要求,制定地震灾害救援技能构建方案,基础理论方案开展地理环境、救援心理和工程结构基础等方面学习,注重体能训练和紧急救护等。对新老队员和指挥人员进行集训,对救援能力进行考核与评定,考核合格后方可以进行救援行动。
参考文献:
[1]莫宏嵘,阮杰,刘浩,刘宇.应急管理体系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应用[J].冶金与材料,2020,40(05):181-182.
[2]陶磊.地震救援行动中实用技术的应用[J].消防界(电子版),2020,6(18):92+94.
[3]罗艺鑫,杨黎仁,姜连瑞.地震灾害救援队人员调派和装备配置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20,20(04):1427-1432.
[4]周国全,赵国刚,邵贵海.对地震灾害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20(21):54.
[5]吴继承,王志明,李己华,宋丙剑,周国全.我国地震及地质灾害救援队伍现状分析[J].消防界(电子版),2020,6(03):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