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农村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

发表时间:2021/8/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4月第11期   作者:叶美连
[导读]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乡村生活水平随之逐步提高,

        叶美连
        河源市和平县东水镇东水中学  广东省 河源市  517241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乡村生活水平随之逐步提高,而农村教育工作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农村初中教学中,不仅要完成好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任务,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同样不容小觑,这对留守儿童日后的学习和成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农村初中班主任视角,对当前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供了一系列开展好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心理教育;农村初中;留守学生
        引言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正值心理和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且通常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待生活和学习往往表现出迷茫。而对于农村留守初中生而言,由于常年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部分学生会出现自卑、自私、焦虑等心理问题。如果不对此进行及时的引导,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很可能会产生逃学、违反班级纪律等行为。因此,作为班级的领航者,班主任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育人使命,对留守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为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添砖加瓦。
        一、当前阶段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现状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始终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留守儿童不仅存在于农村地区,同样也分布在城市区域,但是城市里的留守儿童大多数是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而农村则是主要是留守于学校中。部分家庭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工作,爷爷奶奶没有能力照顾,便将孩子送到寄宿学校;部分家庭是因为父母离异,之后离开农村组建了新的家庭等,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十几岁的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首先,在这些孩子的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由于爷爷奶奶思想比较滞后,行动上相对不便,一般只是照顾孩子日常的生活起居,在思想和学习方面的教育少之又少。一些老人十分溺爱孩子,就算孩子犯错误也没有进行管教,而是选择放任不管,使孩子形成了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在学校内不懂得遵守纪律。其次,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非常容易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比如性格孤僻、待人冷漠等,由于其内心情感长时间得不到发泄,一旦遇到外界的刺激,很容易会产生过激行为。最后,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所在地比较偏僻,甚至是没有监护人看守,还不具备足够的自我安全意识,如果在心灵上再受到打击,会存在很大的人身安全隐患。因此,学校和教师要关注留守儿童,加强对其的心理教育已经刻不容缓。
        二、农村班主任开展好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的策略
        (一)完善班主任理论知识,采用科学教育方法
        作为班级运行过程中的核心人物,班主任对于学生学习和发展产生着关键性影响,而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不可以仅依靠心理教师,特别是农村很多中学并没有心理教师,这就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班主任需要完善的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对于留守学生做出的各种不良行为,能够快速准确地评断出具体的心理问题,并采用针对性的策略进行疏导。其次,在心理疏导过程中,班主任必须要保证方法的科学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心理疏导方法,不可急于求成,应当有计划、有层次性的目标来推进,避免学生出现抵触心理。最后,在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班主任要严格保密学生隐私,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还能赢得学生更多信任,使其能够对班主任敞开心扉,并增强学生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在接下来的成长中可以使自己的人身安全多一份保护屏障。
        (二)健全留守儿童档案,用真爱感化激励学生
        不管是什么家庭原因导致学生成为留守儿童,缺少关爱属于其共同性,但是对待留守学生班主任不能采取相同的关爱方式。

因此,班主任需要根据不同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从合适的角度入手进行关爱。首先,班主任可以与留守学生监护人进行沟通,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册,将学生留守原因和家庭状况详细记录进去。由此,当学生找班主任倾诉时,就能有恰当的情感突破口。其次,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时,班主任应当以知心姐姐的口吻进行交谈,同自己的真心、真情、真爱感化学生,让留守学生感受到真正的温暖。在学习方面,班主任要时刻关注这些学生的情绪波动,教导过程中不仅要严厉还要保持慈祥的心。对待相对年龄较小的七年级学生,班主任可以侧重于衣食住行方面对其进行指导。最后,如果有些留守学生因自卑、孤僻而故意躲避班主任,这时班主任要主动询问,了解这些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当内向的学生做出不良行为时,班主任要第一时间制止,同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因此,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时,班主任要做一个胸襟宽阔的人,包容每一位学生,付出真切的关爱使学生受到感化,弥补学生缺少的家庭温暖。
        (三)正确引导学生情感,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由于种种心理原因,部分留守学生害怕或者不愿意与班主任沟通,班主任切不可急于一时,心理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生活和学习中,班主任要多关心学生,慢慢被学生所接受,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解决学生问题。因此,班主任要善于等待、持之以恒,不能因学生的排斥就选择放弃心理教育。除此之外,由于留守学生家庭情况有所差异,监护人也各不相同,间接造成了学生心理问题也不尽相同。因此,班主任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于普遍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对于学生存在的个别心理问题,班主任要采用个体咨询的方式,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例如,在八年级上学期,笔者发现班级中一名女生上课状态不佳,学习劲头与之前有明显差异,经过与女生的交流,并与学生家长进行了电话沟通,原来这名女生的父亲即将再婚,女生最近一直在想这个事情。笔者先耐心开导女生,之后将其与班级中拥有相同家庭情况的学生安排为同桌,让女孩了解父母再婚后生活的变化,不仅要感受到好的一面,还需要勇于克服困难。同时,笔者与女生父亲商定好,父亲再婚后与继母共同带女生外出游玩,并为女孩购买一些小礼品,让女孩意识到今后多了一位关心、照顾自己的人。几周过后,女孩的性格逐渐开朗起来,上课精神也逐渐好转。
        (四)举办多样化的活动,守护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班主任可以举办“三个一”活动,为留守学生搭建起坚固的情感桥梁,推动其健康成长。所谓“三个一”,首先,以一周为周期,组织一次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咨询和疏导活动,重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不仅要加强与留守学生的交流,还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表现出的心理问题。其次,以一个月为周期,组织一次教育评价活动,更换过去评议中常用的“太差”等相似的评语,可以设置为具有激励性的语言,比如“继续努力”、“有潜力”、“加油”等,进而帮助学生摧毁自卑心理屏障。最后,以一个学期为周期,组织一次“留守学生评奖”活动,勉励留守学生学会自立、自强、坚持不懈,推动学生走向充满希望的阳光大道上。
        结束语
        综合而言,少年强则国强,对于正值身心发育关键时期的留守初中生说,班主任要用心培育和保护祖国的花朵,加强对其的心理教育力度,完善班主任理论知识,采用科学教育方法,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对学生情感进行正确的引导,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守护留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的茁壮成长创造一个充满温暖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杨玲香.分析农村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与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20,{4}(08):117.
    [2]苏应珍.班主任工作中针对留守学生家校共育的几点做法[J].当代家庭教育,2020,{4}(04):29.
    [3]余倩.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初中班主任窘境探究[D].安庆师范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